向死而生

2017-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幸运雪_2017
向死而生

一直想写这个题目,想静下心来写的有深度一些,但是最近这个词一直萦绕着我。所以决定先跟着心走,写出自己的内心。

(插播)就在我刚写了开头这段时,跟哥哥的微信刚好聊的是这个。

向死而生

嗯!就是这样,我经历了向死而生的过程。我想写下来,对曾经的经历做个整理。前段时间参加了沙游治疗培训,刚好讲的《哲学家的玫瑰园》具体内容飘过很多,唯独记住一种感觉“向死而生”。前边几幅图印象不深,从第6张开始,死亡~灵魂出窍~净化~灵魂回归~新生。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了三年前我,一个30多岁刚生完孩子的女人。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为了能专心工作,我父母从老家过来帮我带孩子,老妈事无巨细的照顾着我们。在职场上算是到达了一个高度,领着不错的薪水。但当时我却不开心,每次下班的路上总是思考很多,我在做什么?父母帮带着孩子,女儿跟自己疏离了,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的身体状况这么差,每天早九晚五的工作,虽然薪水不低但是我想要的工作吗?由于我的强势和父母的介入,老公对家庭的回避,这是我想要的夫妻生活吗?经过半年的思考,我痛下决心辞职休息。告别了以往的辉煌,告别了以往的关系。我沉寂了!(现在想来那时我是“死了”)

辞职后的生活,本没有我想的那么惬意。我开始无所事事,有时还会有非现实的感觉,从忙碌到每天有大把的时间,有些无所适从。我开始更加消沉,当孩子上幼儿园后,我开始躺在床上看小说、追剧、睡觉,不爱做家务。家里一团糟,对生活没有了兴趣,我像一具行尸走肉。(现在想来那时我是“灵魂出窍”吧!)

这期间我开始慢慢接触心理学,因为对女儿养育上的挫败,我开始参加一些家长沙龙等。当我在体验中得到效果后,我开始决定学心理学。一个自私的想法就是为了女儿和我自己的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一帮走心的同学,让我体验到了陪伴的力量。还和带我走入心理学的杨杨合伙开了橄榄树儿童成长中心。(我想这个过程是“净化”和“灵魂回归”的过程。至于“新生”,我想会在不远的将来。)

记得小时候,哥哥因为对我不求上进的无奈,和讲一堆道理都无用的无力感。终于总结出来说“妹妹,我觉得你只能是置于死地而后生了”。虽然他已经忘记了当年的这句话,但这句话一直萦绕着我,因为我内心深处认可他这句话。所以我在n年后的某一天选择了“死亡”,为的就是重生!

虽然《哲学家的玫瑰园》讲的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原理,或者说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原理,但我觉得也适合解释我最近的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