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了色达
01
新年第二个周六,我们在老同学家中见到了他。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与高大威武不沾边,文文弱弱的样子。剃光头发的青皮上冒出极浅极浅黑茬。因为颧骨微凸,方方的脸看起来稍显瘦瘪。金边眼镜下一双小眼时时含笑,面对面问答式交流他放得开。最引人想象的还是一身标志性着装:
灰白厚棉麻做成长长的袍,干净平整,宽松裹包着瘦小的身体,直抵脚跟。仿佛再多加几层也不会变形。同色系深浅搭配的呢毛围巾,自如围裹脖颈儿。
讲究的装扮,明晰袒露着自己特殊的身份—佛教徒!
他是我同学的弟弟,从甘孜色达回来探亲。
02
色达?之前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翻翻度娘,仔细捕捉到最值得关注的信息:
色达县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与青海相邻。是甘孜州海拔最高、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的以藏民族为主的民族聚居。
甘孜,海拔最高,最寒冷,自然条件最差……如此艰苦的边远山区,一直以为地球上偏僻的一角,只存在新闻报道里,从未想过有朝一日某个身边人会去!
主人热情招呼,待我们坐下来后,他很轻松盘坐在沙发上,笑说已经习惯了。我们表示理解,赶忙着:“没事儿,没事儿。”他含笑扫视每个人,一脸风轻云淡的平和。我们称他大师,他直摇头:“小沙弥,小沙弥”。对于门外汉的提问,他解答起来滔滔不绝,不失见识与专业,一如当初。
03
二十年前,他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揣着不多的创业基金,像那拨以梦为马的年轻人一样,成功创办当地第一个环保公司。因为勤苦与聪敏,多项环保型发明获得专利,产品应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每个工厂。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势头迅猛,一跃成为资产过千万的新兴企业,当地政府授予“十大杰出创业青年”。2006年在天河国际机场附近拿下两万平方土地,建有办公楼和厂房,公司经营更是如鱼得水,八面圆通。
还记得那时候,我们经常向老同学打听她企业家弟弟的神话。她不止一次提及弟弟很讲情义,自己一发达,就帮全家所有人都办了大额医保,包括她这出嫁的姐姐全家老小。大手笔出资为村里修建公路,安装路灯,乡亲们无不称道。
乡村能飞出这么个金凤凰!熟悉人看来,弟弟是她家族的骄傲,亲近扎实的企业家!
或许光鲜掩盖了背后的无奈与心酸,亦或许看够了尘世争斗与繁华。五年前,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做出令所有人瞠目的举动—抛开一切,拎起几件旧衣服,前往色达佛学院,决意脱离凡尘,皈依佛门。
入佛学院一别四年,他第一次回家探亲。没有谁知晓他去意的源头,恐怕他自己也理不清。当初这该是多么严酷的自我选择,断念钱财,家庭、儿女、亲人,此生受服佛门清规戒律。苍茫人世,从此孤寂前行。难道曾经的风生水起在心头真能烟消云散?余下的生命就着那句“佛祖在我心”度日?
04
“听听大师讲佛。”有人拍了我一下,猛然清醒,侧身对着他。瘦瘦的脸朝我淡淡笑,在沙发上很规矩打坐,他向我们讲授佛的知识,佛意生死观,语调平缓,不急不躁。在场的人凝神听着,不时提出疑问,他耐心逐一回复,时不时说几句小幽默。问答之间我们得知他有微信名,法号“圆伺”。
眼前的他谈吐得体,让我意识到无端猜度的俗气。远离喧嚣,净空杂念,潜心向佛,这不失为一种生存方式,生命的样子本该千姿百态。他只不过选择了一般人不会去触及的小一方,给予理解与关怀才是我们之间最好的通途。
聆听,交谈,说说笑笑,两个多小时悄然流逝。临别,在场的每个人都和圆伺留影。我第一次与正宗佛门弟子如此近距离并肩镜头前,他师承大师索塔吉堪布,3年前正式剃度。
05
短短几天探亲假,圆伺返程了,留下亲人无尽的期盼。那青青群山,重重叠叠,环抱随坡搭建的绛红色小屋,绵延蜿蜒与浩渺蓝天相接。圆伺,你出入佛学院大经堂,僧舍在哪一方?
“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祝福圆伺佛缘无限,修行有道;松竹为友,花鸟作伴;行至水穷,坐看云起。愿余生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