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了,你可以自己决定长成什么样子

2022-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本色yuchen

抄书分享第5天: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发出了什么样的预言,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关键的事。

因为,所谓的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我们在童年的时候,从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一些话,成为了自己的认知。我们那些不太积极的自我预言,常常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预言。

而因为自恋的心理机制,我们不断地去追求“我是对的”,我的认知是正确的,那这些话很有可能就预言了我们未来的人生,构成了我们认为的“命运”。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自我的预言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

1968年,罗森塔尔在一所乡村小学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他从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但其实,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并没有人明确告知这些学生,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人,老师们只是通过情绪、态度影响了他们。

这个发现,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这个实验里有两个核心信息:

1、“权威性谎言”

首先,并不是所有人的期待都能对一个人发挥重大的作用,只有权威的期待才能发挥作用。

那么,什么是权威?就是有权力、有威望、有资源、可以掌控或者左右另外一个人的那一方。

比如,父母之于孩子、老师之于学生、领导之于下属,都会成为权威。

其次,“谎言”的意思是指,不是真实情况,是随意给出的一个信息或者结论。

每一个孩子的童年经历和父母对他的定义,都可能成为这个孩子终其一生的一个标签。无论是鼓励的还是否定的,都代表了父母的主观看法,并不一定是孩子的真实状况。父母的认可和期待会成就一个平庸的孩子,同样,父母的否定和放弃也会毁了一个天才的孩子。

所以,我们的那些所谓的“我的想法”、“我的认识”、“我的自我感知”,其实很少是单纯地来自我们自己,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我们生命最初的权威,父母或者老师。

2、情绪或者态度就可以影响或者塑造一个人

很多年前,看过一则新闻,一个8岁的农村男孩,独自一人靠捡废品维持自己的学业,并照顾高位截瘫的父亲,这位父亲只有头部可以转动,丧失了语言功能,只能靠表情和儿子进行交流。这个男孩不仅撑起了整个家,而且学业优秀,阳光开朗。当记者询问原因时,他的回答是:父亲信赖的眼神和嘴角的微笑。

这个例子证实了罗森塔尔效应,如果你对一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这份期待就会奏效。

这些实验和事例告诉我们,每一个拥有权威的人,一定慎重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情绪,因为不经意间,你就会对另外一个生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回到“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我们成年后,如果我们生活的并不幸福,或者对自己有一些负面的认知和评价,觉得我们自己就是这个样子,无法改变时,不妨想想,这些自我认定的预言,可能并不是我们真实的样子,我们完全有可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只不过这一次我们需要自己给自己重新设定一个自我预言。

你想成为什么样子,你就会成为什么样子。相信我们自己,敢于突破,勇于想象,每一个人都会找到原本就存在的真实且美好的自己。

欢迎来评论区留言,说说你最想让自己成为什么样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