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圈旅游◎行走在铺满诗意的路上人文摄影旅行

冰城三部曲之三:建筑博物馆哈尔滨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10人  谭天论道

哈尔滨素来有着“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名,市内建筑中西合壁。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哈尔滨可以说是一座城市建筑博物馆。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漫步在中央大街,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法国先锋派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历史。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1932年重建,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中外。教堂巍峨壮美,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成为哈尔滨市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她历尽风雨,饱经风霜,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重要遗迹。

广场上有不少画家画画,游客拍照,都想这座建造精美、风格独特的教堂记录下来。

圣·伊维尔教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霁虹街工厂胡同,建于1908年。教堂原为驻哈尔滨俄国外阿穆尔军区的军用东正教教堂,折衷主义建筑,砖木结构。设计师为德尼索夫。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的五个“洋葱头”圆顶被拔除(右下图是当年明信片上原貌),但建筑本体得以保留,但已残破不堪。其附属的孤儿院,建筑外观完整保存,造型精美、细部丰富。建筑入口处的马塞克镶嵌画历久弥新,色彩鲜明如昔,其表现出的宁静、端正是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这幅尚能“完璧”的镶嵌画在国内也属珍罕难求。

19世纪末,大批来自欧洲的犹太人迁居哈尔滨,使哈尔滨一度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人聚集中心。这些犹太人兴建的建筑群集中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而中央大街上最负盛名的建筑就是始建于1906年的马迭尔旅馆。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为现代时髦的意思。马迭尔旅馆属新艺术运动建筑。她造型简洁、舒展、自由流畅。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穹顶造型,显现出亲切宜人的魅力,体现了西方建筑的精华。当时宾馆富丽堂皇、门庭若市。马迭尔宾馆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建筑室内外均保存较好,本世纪初叶它完全称得上最摩登、最豪华的旅馆之一,它也是哈尔滨早期旅馆建筑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前,曾在这里召开新政协筹备会。也曾以此名此景拍摄过多部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马迭尔旅馆的枪声》等。

与道里的中央大街建筑群相比,道外的靖宇街则是中华巴洛克建筑的露天博物馆,沿着靖宇街行走,满眼的老房子,或米黄色、或灰色、或红褐色。欧式建筑加上欧式以植物为主的装饰,间或杂以中华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麒麟、龟、虎、鹿、鸟的图案,让人赞叹中西合璧的完美。但现在传统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和固有颜色,在这里被现代装修、现代材料和商业需要的颜色所肢解。

道外许多老建筑都很有历史的沧桑感,有些被拆掉了,有些因缺少维修破旧不堪。由于道外改造缺少规划而显得十分杂乱,但也记录了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信息。左下图这条街泾渭分明,一边是老建筑,一边是新楼房。

哈尔滨还有大量中苏友好期间建造的苏式建筑,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教学大楼就如同莫斯科大学的缩减版。但也有例外,由于哈军工(现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陈赓大将坚持民族风格的建筑设计,因此哈军工教学楼采用了仿古建筑的“大屋顶”。

除了苏俄风格的建筑之外,改革开放以来兴建了大量现代建筑,大批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子”拔地而起。近年来随着旅游服务业的兴起,也兴建了不少仿古建筑来鱼目混珠。但韵味总感觉不如那些落满历史尘埃的古旧建筑。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其实在哈尔滨也有不少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只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东西司空见惯了。哈尔滨工程大学、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也时常会映入你的眼帘。在呼兰河边你还可以从萧红故居中领略到东北民居的纯朴。

哈尔滨的旅游旺季集中在冬季,如久负盛名的哈尔滨冰雪节。其他季节游客就很少了,其实如能把这一远东建筑瑰宝发掘起来,就是常年不衰、取之不竭的旅游资源。然而,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欠佳的东北是一个瓶颈。市政建设投入恐怕还是着眼于那些投入小见效快的仿古商业区和美食街。但是如若没有这座充满历史气息、绚丽多彩的建筑博物馆,更多的游客们会远道而来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