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整理

学习&成长(2)如何做规划&任务管理

2018-11-07  本文已影响0人  沉默之沙_

一、制定规划

计划周期:制定一周的或者更短时间,这样可以很快调整,根据你对时间的理解。

1.任务分类

1)重要且紧急,立即去做;

2)重要不紧急,拆分时间,每天完成一点。例如少学常学,一次不要集中太长时间,此外,前后两项学习过程互不干扰,才能使“少学常学”的效果最好 ;   

2.任务拆解

常见任务制定流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独立完成,细分到“行动”。 

设计进度条: 如果是一个较长的目标,而你的进度条总是“未完成”,这会耗尽你的耐心,心生怯意。所以需要分而治之,最好对每一个步骤设计相应的验证机制( 里程碑 ),再将里程碑分割成todo列表,增加确定感,避免半途而废。 (如果是项目管理,需要明确验收条件)

3.时间估算

要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其实每天一点时间,专注、积累和持之以恒就够了。

多留一些空间,例如留出三倍的时间,因为:

1)你必须清楚肯定会有意外事件发生,所以你要留些时间处理这些意外事件;

2)你必须用适当的方法休息、放松,以便恢复良好的状态去做更多的事情。不可能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率。

4.时间安排

1)重要的事情,安排在高效时间段,营造大块的时间来完成。如读一本好书或者掌握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不要切的太碎,否则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利于知识的组织和联系。

2)日常思考和阅读,利用碎片时间,可以利用走路,逛街,吃饭等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的东西,让你能摆脱照本宣科的层面。这段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日积月累会有庞大的效应。

建议:

a.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书,优先阅读某些章节,利用时间碎片,任何一点时间都可以用于阅读,读完之后像根本没有花任何时间一样。 

b.利用零散的时间来思考总结看过的内容,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 

c.利用走路和吃饭的时间思考,睡觉前弄一个问题在脑子里面,能节省大量思考时间。

二、任务管理

1.及时行动,不拖延

现在就开始。不要因怕做不好而拖延,只要开始做事,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进步过程本质上来看其实就是不断地试错。 

拖延并没有用,且时间越过越快,最后期限会朝着你加速度扑面而来。

2.直面困难

简单的部分要迅速做完,而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投放在处理困难的部分上。

“ 喜欢做某件事情” 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任何任务中,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内容,所谓的有创意的部分,可能只占1%都不到。

困难是生活常态。有时我们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依然没能够解决问题,可眼见别人轻松地过关,确实令人气馁,不过,要知道这也是生活常态:在任何一个特定的领域都一样,就是有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做得更好更容易。然而,勤能补拙。

3.保持专注,提升效率

时间对每个人不是均等的。投入的是时间和效率的乘积。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稀缺。能够迅速进入专注状态,以及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是高效学习的两个重要习惯。总是在不同事情之间切换会浪费很多时间。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就不会有此损失。要创造大块的时间来做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利于沉浸进去,使得新知识和大脑中与其相关的知识融合关联,对深刻记忆有帮助。

how:

1)减少周围干扰   

2)提高抗干扰能力:在干扰的环境中看书非常锻炼专注能力。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也利于集中注意力。

3)锻炼思维体力: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 

4)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正效率源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 

5)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同时关注一件事情,才能完全投入,效率翻倍。潜意识层面会持续做思考的努力,无形的时间就用起来了。但如果表意识关注一件事情,潜意识却关注另一件事情,并经常来打扰表意识,就会影响注意力和效率。  

6)被打断时怎么办:将所有任务放进工作篮(收集篮),任务被打断时,及时录入,继续原先的工作,脑袋只装一件事情;

4.感知时间,减轻焦虑

记录时间日志,记录过程和所需时间,

基于过程的记录,不仅更详尽,还有另外一个巨大的好处—遇到结果不好的时候,更容易找到缘由。这种基于过程的“ 事件-时间日志” 记录可以调整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 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 。

5.预演

所需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发不可或缺。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

6.复盘

今天做了什么,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推进了哪些重要的事情,明天规划是什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