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

孟浩然,根本就不是一个隐士

2018-05-21  本文已影响0人  负晚晴

文 / 负晚晴


襄阳夫子田园诗,沿月棹歌却似痴。

求仕之心说不尽,放乎山水无人知。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大诗人,终生未仕。

其人品风流高洁,同时代诸多大诗人、大官员都与其往来。如张说、王维、张九龄,均知为好友。

不可一世的天才——诗仙太白,也被孟襄阳的人格魅力所倾倒,曾作诗《赠孟浩然》赞誉其为人。诗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诗,写的真美,然并不完全贴合。

襄阳的为人不容怀疑,但他这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官(这一点,同太白一样,只不过太白想做宰相)。

想做官,并不能说诗人的功利心重,这是时代使然。初盛唐,整个社会都呈现昂扬向上的奋发之气,作为读书人,都渴望建功立业,成就自己。

隐居,也是为了求官,这是一条终南捷径。孟浩然名声大,也是“隐”的结果。

文学史上,总是在比较王维、孟浩然的区别。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两大诗人,除却艺术形式上的差异,王孟最大的不同在于心境(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王维年少成名,意气风发,得官似乎很容易。其弟曾官至宰相,故安史之乱后,得以栖身辋川别业,半官半隐。辋川绝句,名动天下,美若天籁。

王维诗画双绝,艺术造诣极高,能写出这样的绝句,还得益于他静若空灵的心境(禅宗、人生的起落,他得以重生)。

然,孟浩然不同。他很想做官,但从未做过官。他的心是幽怨的,他的情绪是人间化的,总是游离于作品之中。

这一点,读他的诗,感触颇深。其《万山潭作》,宛若一支绝美的山水哀怨曲。抄录如下: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万山,在襄阳西北,汉水南岸。潭,指山旁江水深曲处。此地甚为清幽,又有神女解佩的传说,极为迷人。诗人常游于此。

诗为五律,非常工整。然极朴素,纯白描、语言浅显,这是诗人的功力。首联,落笔在一个“闲”字。闲者,故垂钓。垂钓,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极敏感的字眼,因为有姜太公的典故。

潭水,清澈见底,可观鱼之行踪。猿猴很闹腾,但诗人只能坐等。忽地,想起了神女解佩的故事,这是传说,也是诗人的希冀,然求之不得。

“求”字,是诗眼,亦为诗心。孟襄阳想求什么?显而易见。

尾联极美,沿月棹歌还,真像是一幅画。由日至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寓意诗人求了很久,等了很久。一路高歌,看似洒脱,其实乃执着。不然,诗人何以多次造访此地呢?

于我,孟襄阳的田园诗,更接近于陶渊明,是一种传承。而王维的辋川绝句,是山水间的天籁,是一种超越。

超越,并不是指造诣,而是指心境。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写自然,或许才是王孟最大的不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