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惠书屋简友广场论语

《论语》讲堂留影128

2024-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4-1-6 一百二十八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语音整理
今天我们来继续共同学习《论语·雍也篇》的第九章。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这一章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物,叫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谦。鲁国人。据说他比孔子小15岁。孔子把他归为德行的特优之列,以为人孝悌而著称。
我们知道《二十四孝》中的鞭打芦花讲的就是闵子骞的故事。闵子骞和他的父亲以及继母一起生活,他的继母对他十分刻薄,到了冬天,继母给两个亲生的儿子用绵絮做冬衣,但是给闵子骞用芦花来做冬衣。芦花就是我们说的这个芦苇,到了秋冬季节上面开的一种花儿。小时候见过用这个芦花做草鞋,做冬衣的话,就不太保暖。有一天闵子骞一家出门,闵子骞驾车,其他人都在这个车厢里。天寒地冻,闵子骞冻的是浑身发抖,手也冻僵了,车也翻到了沟里。他的父亲非常生气,就用鞭子抽打闵子骞,结果一鞭子下去,把衣服都打烂了,露出了芦花。他的父亲就非常惊讶,摸了摸两个弟弟的衣服,发现都是绵絮做的。到这个时候父亲才知道,闵子骞被继母如此虐待。父亲就非常生气,回去准备把妻子给休掉。闵子骞就跪下来求父亲,说的一句话让人非常感动,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也就是说,继母虽然对自己不好,但是她在这里呢,只有他一个人受冻,如果继母被赶走以后,那三个孩子都要受冻了。所以孔子对于闵子骞的评价就是孝顺。
所以在后面还有孔子关于他的评价,“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啥意思呢?就是说闵子骞这个人真的很孝顺,父母兄弟夸他的话,外人听了都不会有什么异议。说明他是一个愿意为家庭付出,维护家庭团结的人。
我们回到文本上来看,“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季氏我们前面多次讲过是鲁国的权臣,可以说从季友开始,五代人一直都是把持了鲁国的大权。如果按时间来推算,这个季氏应该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季康子。“费”在这里不读费,读bì。从季友开始,“费”这个地方一直都是季氏的采邑。实际上,季氏随着自己权力的增大,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就想攻占费邑附近的一个小国,叫颛臾。“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卿大夫的总管。费邑既然是季氏的采邑,那么费宰也就是季氏的总管。所以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季氏派人传话,想让闵子骞给自己到费邑去当总管。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就是汶水,一条河流的名称,在齐国的境内。闵子骞的意思是啥呢?你们好好把这件事给我推辞了吧,如果季氏再召我去做家宰,我必然逃离鲁国。表示坚决不为季氏服务。
闵子骞厌恶季氏,就不肯给他家做官,这是符合孔子在道德上的要求的。因为孔子曾经说过,“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这和闵子骞不给季氏当家臣是一致的。
齐鲁两国相邻,两国又世代通婚,所以鲁国人大概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遇到不好的事情,逃难一般都逃到齐国。因此有了这种说法,“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我们知道孔子的大部分学生都努力的进取,力争“学而优则仕”。就是说,他们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去做官,去实现一个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是闵子骞在这里呢,有点与众不同,他不愿意去做官。他不愿意去做官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像我们前面讲的漆彫开那样,觉得自己水平还不行,愿意再多学几年。不是,他不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而是,觉得季氏家族把鲁国国君架空,这是违背礼制的,违背道德的。所以,他不愿意与之同流合污,从而洁身自好,保留一个身体的自由。

孙中兴详解〔摘〕

从这章来看,闵子骞应该是没有去应聘成为“费宰”。可是在《孔子家语·执辔》中却记载他应聘了,还因此请教了孔子有关治理的问题,孔子也长篇大论说了一套。

闵子骞以孝行著称,在孔门“德行四杰”中排在颜渊之后。 闵子骞的孝行故事很出名,可是看不出来和这章所谈的事情有什么关联。

另一则故事则是他守丧三年(没说父丧或母丧)之后,孔子让他弹琴,发现他的悲伤仍未过去,可是能弹琴还能持之以礼,所以赞美他是“君子”。在故事中,拿来和他比较的是子夏。同样守丧三年,子夏“哀已尽”,所以弹琴神色从容,孔子也誉为“君子”(《说苑·修文》)。两人弹琴的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能持之以礼,所以都得到孔子的赞赏。

另一个故事是说他刚拜孔子为师的时候,面有菜色(气色不好),入门以后,变成有刍豢之色(气色变好)。子贡好奇问其中的缘故。闵子骞回答说:“我出身贫寒,自从入了师门,老师教我们内圣外王之道,学了心中十分高兴。可是出门看见有人有阵容浩大的队伍跟随,心中也乐得想要效法。两种想法在心中激荡不已,而且自己很难取舍,所以气色才会不好。后来经过老师的陶冶,还有同学的切磋琢磨,才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出门见到人家有阵容浩大的队伍跟着,也不会再觉得羡慕,这就是我气色变好的原因。”(《韩诗外传·卷二》)这个故事恐怕更接近这章的主旨:闵子骞已经跟孔子学到了“进退存亡”的正道,所以良禽择木而栖,就选择不在季氏的手下做事。这应该就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说的“不仕大夫”。

《先进篇》第十章记载他不希望政府劳民伤财,给出了“照旧的方法办事”的建议,孔子夸奖他:“这小子不说话则已,一开口就说到重点。”这是他孝行之外的杰出表现。

这就是孔子教出的好学生。

钱穆注解〔摘〕

费:季氏家邑。季氏不臣于鲁,而其邑宰亦屡叛季氏,故欲使闵子为费宰。

汶上:汉,水名,在齐南鲁北境上。水以北为阳,凡言某水上,皆谓水之北。言若季氏再来召,我将北之齐,不居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