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政的目标及目的

2022-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胡畅舟

在孟子的时代,国军均用霸道之国,只为了实力而征伐和战斗,而孟子希望国君能采用王道,也就是所谓的仁政。那么,仁政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呢?

在上节课,我们说过了仁政的本质,就是君王把心中的仁推到政治上,以此来治天下,是一个立己达人的过程。

首先,先明确推行仁政的目的,这是所有的策略的一个总的目标。从浅层的意思来讲,可能有很多,比如开疆破土,不被其他国家歼灭。或者说是为了让人民过得更好,所以要推行仁政。但事实上,仁政最终的目标正像孟子所说,是达人中的平天下,君王真正应该做的是在天下推行大道,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想要在天下行大道,就要统一天下,如果用仁政来治国,那么就可以统一天下,这是仁政的优点,也是为什么君王会召见孟子听他的建议。

那么明确了目的,我们真正要做的不只是拥有目标,还有具体的实行。

总体来说,还是我们在之前提过的三个目标,分别是"庶之,富之,教之。"这是一个顺序的问题。而孟子说过:"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兄。出以事长上。"以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也就是说,从这一则中,可以把前面的大目标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时间,一个是"农",一个是"闲",其实这也就包括了上面的目标,农是满足物质,使得我们可以安居乐业,没有灭亡的危险,这是君王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而"闲"包括各种美德,是教之,教之后就可以齐家治国和平天下。

这是大体的目标,而小的具体措施有七条。分别是"耕者九一",运用井田制,让每个人都有田种,可以生存去。"仕者世禄 ",官场清廉,使士大夫可以治国。"关市讥而不征",少收税。"泽梁无禁",不收过路费,"罪人不孥",取消连坐,如果一个人犯了罪。那是个人的问题。以及另外一种是关爱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关注,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实现幸福。而第七种比较特殊,是善养老者。在自然界中,根据自然法则,应该是优胜劣汰,而老者则是自然中并不强大的存在,所以依靠本能,是不能做到养老者的。但是,如果文王可以让百姓做到善养老者,那就实现了教之,是建立在理性和本能的层次上,那这就是一个有道的王。

听起来,仁政这样的美好,也可以带来好的后果,既可以统一天下 又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依然没有推行成功呢?

对于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王来说,他们可以舍去自己的利益,可以克制自己为了国家变得更好。所以,没有推行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王的无法修己,从心中把仁推行到政。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内在的冲突。如果推行仁政,一定要少征兵和少赋税,但是,如果这样国家就面临着灭亡。可是反之,如果为了使国家不灭亡就一定要征税和征兵,这又是没有推行仁政,是不合理的。所以根本的冲突解决不了,仁政很难推行。

而我认为,仁政本身是正确的,正像君子坚守的道。但是,可能有很大一分原因是环境导致的无法实现。可是如果作为真君子,那么依旧会一直去推行,并且不断的寻找解决办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