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立刻,现在,马上地走出我自己挖好的这个能力陷阱
当我们喜欢钻研某件事务或技能时,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真的喜欢。而是因为,我们有了既往的成功经历,且因为那些小成功获得了关注。
也许此时,我们已经掉入了自己挖掘的能力陷阱中了。
我们总是喜欢不断深入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事中,因为我们非常感兴趣于这些事情可以给自己带来的那些“成就感”。但往往,我们也在潜意识中主动避开了那些一开始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的事务。我们都愿意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不断精进,却不愿直面自己的不足。但这就好像,我们总是只往天平的一端增加砝码,以致失了平衡。
真正杰出的人才往往是跨领域学习的。
只在自己爱好的某一领域钻研,容易使自己成为这一项的专技工。与此同时,当此对领域的知识产生思维定势又在其他知识上有所缺失,无法打开局面时,我们往往会进入发展的瓶颈期。很多人最开始认识达芬奇是因为他的绘画造诣,但随着对他不断地深入了解后,人们才发现,原来他是一个在物理、数学、建筑、音乐、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成就的多面手。人们惊叹于达芬奇精力及能力的同时,也发现这些技能之间也是相辅相成,不断帮助达芬奇做出精进的。据说,达芬奇的绘画之所以可以如此出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人体结构极为清晰,且精通化学,对颜料的调制有着精确的把控。这是跨领域带给达芬奇的辉煌。也许我们大多数人很难成为达芬奇那样的多面手,但至少可以从此刻开始,走出思维定势,尝试开拓既往并不了解或擅长的领域。
走出办公室,认识更多的朋友。
我们总是习惯于自己既定的那些交际圈,其实好像也不是不愿意交朋友,只是觉得有点麻烦,又或者只是因为工作太累懒得站起来认识新朋友。久而久之,不要说整栋办公室大楼,可能连自己所在办公层的那些同事都没能认全,又何谈扩大交际圈呢。前几日大火的电视剧《安家》里房似锦嫌弃徐姑姑交朋友带有功利心。可徐姑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地笑答道:可我也用心陪我的朋友们度过他们人生中的每一段重要时光啊。因此,即便是最开始带有功利心的结交,但只要用心、真诚地成为彼此身边的伙伴,一起进退一起成长,也许那种功利便也不再是功利,不过是朋友之间的互帮互助罢了。
拒绝“我注定…”。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Your only limit is you(你唯一的局限便是你自己)。是啊,我们习惯于用世俗的标准给自己太多的框定,就好像自己生来就是注定着做某一项的,而面对自我设定外的世界总是小心翼翼,不敢驻足。但其实,人生哪有那么多“注定”,又哪有那么多“本应该”。现如今,当我们再次看到耄耋之年的老人放下企业高管的位置重返大学校园的故事,我们早已不会惊讶;当我们看到背着行囊永远一个人在路上,边打工边直播边旅游的年轻人时,我们也不会稀奇。世界之所以如此精彩不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吗?那我们,又为什么要给自己设定框架?那些框架是从哪里来的?那些框架里的生活真的是自己喜欢的生活吗?如果不是,我们,又为什么活在了框架里?
而我,在此刻决定,我要立刻,现在,马上地走出我自己挖好的这个能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