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乐剧之旅
音乐剧的入坑
音乐剧我第一次接触应该是《悲惨世界》电影版,然后看了《悲惨世界25周年》音乐剧版。之后就没有再看任何音乐剧了。
过了好几年,那是偶然的一天,本来是想找一部电影来看,看到评分9.6的《歌剧魅影25周年》,便打开看了起来,那是我第二次接触,然后开始入坑了,不敢相信仅凭一首《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我可以跑10KM。
当我看第三个音乐剧《汉密尔顿》的时候,直接坑内躺平了,真就卷王之王,最出名的一首歌《Satisfied》。

于是我开始查找各种有名的音乐剧,从英国的音乐剧到美国的音乐剧,从法国的音乐剧到德国的音乐剧,最大的感受是画面越来越差。
音乐剧的魅力
第一:卡司都是实力派
男帅女美,重点演技及歌喉都是非常好的,剧情不出戏。可以边唱歌边演戏边换装。《歌剧魅影25周年》的男主角竟然带着半遮面的面具还画了毁容妆,但是一点也没有掩盖其帅气。

第二:剧情好
剧情向,我更更喜欢的德国的音乐剧,只是画质和舞美略差。尤其喜欢《伊丽莎白2005》《吸血鬼之舞》,德国的音乐剧厚重宏大的感觉,《伊丽莎白2005》是自由与死亡的挣扎。《吸血鬼之舞》是与贪婪,欲望的斗争,到最后无一生还,深刻的讽刺了人性。

第三:用音乐讲故事
其中很多歌曲超级好听,最好听的非法国的音乐剧莫属,《摇滚莫扎特》《摇滚红与黑》《巴黎圣母院》《1789-巴士底狱的恋人》感觉里面的每一首歌都很好听。

第四:扩大知识面
一部音乐剧我可能会看很多遍:
第一遍直接看完,知道全部剧情及好听的歌曲。
第二遍会补充一些背景知识,很多音乐剧的主角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有些音乐剧甚至有点像纪录片。
第三遍就看的会有更深的感触。
接着我就又看了《吉屋出租》《1789-巴士底狱的恋人》《来自远方》《亚瑟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音乐剧就像是一部长长的电影,一本厚厚的书,一个精彩的纪录片。大部分都是以围绕主角的一生展开,一生之中遇到各种人性角逐,有些来自经典名著,有些来自真实故事改编,有些来自历史人物,某些故事情节仿佛也是我曾有过的挣扎,看一部精彩的音乐剧,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异的世界,看着别人的悲欢离合,产生情感共鸣,看多了就会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原来还有这么多选择,原来可以越来也好,原来我是来得及过好自己精彩的一生,或许没有那么惊心动魄,懂得自洽就好。
音乐剧之旅
我还会继续看新的音乐剧,以及重温看过的音乐剧,随着人生经历的不同,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音乐剧的结局基本都是悲。音乐剧不是歌剧不是歌剧不是歌剧,重要的说三遍,它的门槛真的没有那么高。
如果你觉得生活已经够苦了,想看点开心的,那我就不推荐你看音乐剧。
如果你想有深层次的情感共鸣,那我欢迎你一起加入音乐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