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
2017-10-1(周日)晴天,雨;文化公园
自由行是一种心态
五点半起床。六点出门去文化公园锻炼。
龙柏小公园照常不误,广场舞、太极拳等。
走在紫藤路上,可以望见万象城门口飘着鲜艳的国旗。路上行人不多。
穿过地铁通道,穿过外环线,来到文化公园。公园里锻炼的人不少。
我在风园打了两遍七十四式、两遍比赛套路。地面略有点滑,稍微悠着点。
打完之后就去公园逛逛,还是这些地方,三桥、樟树林栈道等。
走到三桥的桥头,那棵朴树、那棵枫杨,就像是见到了老朋友。
那些草兰,在杉木丛中,长成一片,星星点点,一朵朵多片花瓣的小花,白得有点耀眼。
那些苇草,抽出了白色的穗子,是新长出的,极其干净,一尘不染,在晨风中漂浮。在旭日映衬下,让人特别感动。
自由自在地走走看看,想走到那儿就是那儿,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自由行”。没有时间限制,没有迷路的担忧,更没有安全的隐患。这才是自由行。
回到火园,七十四式、比赛套路各打了一遍。锻炼量差不多了,汗衫已经湿了。
回来乘867路,可以早点到家。今天想去大舅家。
自由行,更重要的不是到了哪里,而是一种心态,一种宽松的、自由自在的心态。
在开放的环境中打拳
我基本上在家里客厅打拳,封闭没干扰的环境,心比较容易静。一到开放的环境,还是容易分心,有人在边上走过,总会去回头看一下。慢慢要集中注意力,不受周边环境影响。
套路是记熟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认认真真落实、仔仔细细品味。
今天七十四式打了三遍,比赛套路打了三遍。户外打拳的运动量明显比在家里打要大一些,因为在家里,动作幅度小,尤其是跳跃的动作都省略了。
昨天下了大雨,今天早上地面还有点滑,我没敢把动作完全放开。有控制的打、悠着点打。
在家里我可以打得很慢,呼吸很深,在户外还有点匆忙,需要慢慢适应与习惯。
2017-10-2(周一)多云;雨;文化公园
学了陈式太极拳以后,
看到有人在打,会觉得很亲近。尤其是打得好的,让人看了赏心悦目。
今天看到一个小伙子,打的不错。几个高难度动作一做,就知道身手不凡。
拳种太多。就一个陈式,又有不同门派。在同一个门派里面,又有很多套路。
能够看出这是陈式,已经不容易。打同一套拳的,一般都是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至少在上海,陈式是小众的。其实陈式才是源。
不像杨式,有统一编的套路,又有音乐,学的人又多,非常普及。
比赛套路天天打
比赛套路打起来非常流畅,一上手就一泻而下、一气呵成。所以不会忘动作,辨识度很高。现在打惯了,越打越轻松。轻松自在了,就可以不断关注内涵。
比赛套路很好看,有很多运气的动作,打起来很流畅。比赛套路有很多发劲处,发对了劲很舒服。
打拳时地面一定要干。今天的场地有干有湿,可以体会出差别。湿的地方会打滑。
七十四式是功夫架
打起来很舒展,很悠闲。追求沉稳轻灵。
看陈有京老师打拳,没学过拳的看不懂,也看不出好在那里。拳架没有特别之处,它都是内在的东西,外面是看不到的。
但是可以感受到在运气,在发力,动作是随着身体内部的气息走的,所谓以意运动。
打七十四式,既然是叫功夫架,自然是在练功夫。练什么?无非是练丹田、练气息。
还是要练基本功
在打套路的时候,有些动作就这么滑过去了,没有真正做到位。看来还是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压压腿,站桩,偏马步,缠丝劲,单桩等。
现在单桩练得少,比如懒扎衣、单鞭等,这些是最基本的动作。
偏马步站得少,总是会忘记站,不知为什么。
站桩,刚开始练站得多,现在有点不愿意站,不知为什么。可能是呼吸没能调整好。
缠丝功是练得最多的,而且特别有体会。进步比较大,也有一些体会。
压腿也能坚持,韧带比以前松。达到基本要求,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了。半途而废就会反弹,前功尽弃,这就可惜了。由紧到松难,由松到紧易。现在既然松弛了,保持并不是太难的,关键是持之以恒。
2017-10-3(周二)多云
体会“真人之息以踵”(庄子)
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一定会谈到呼吸,这是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谁都没有说的很清楚。
庄子说的“真人之息以踵”,我觉得很夸张,也很神奇。但是,我却从中有了顿悟。
关键在这个“以”字。“以”是“用”吗?用脚后跟呼吸,有点不可思议吧。看来不是。我在拳式呼吸时体会到,这个“以”字应该理解为“到”。我们可以试试,这个句子可以理解为:真人的呼吸一直深入到脚后跟。
这是啥意思?不是用脚后跟呼吸,而是呼吸一直到脚后跟。这有区别吗?有。
前者是说呼吸的方法,用什么呼吸的问题;后者是说呼吸的要求,呼吸要“深”所达到的标准。
我们可以类比一下,“呼吸以丹田”,可以理解为“用丹田呼吸”,也可以理解为“呼吸到丹田”。这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前者是方法,后者是要求。
在这里还有必要说一下“呼吸”这个概念。在打太极拳时,说到呼吸,有时是需要自己去分辨的,到底指的是“肺部呼吸”,还是“腔体呼吸”。
当我们说“呼吸不上胸”,这指的是“肺部呼吸”。当我们说以“丹田呼吸”,这应该指的是“腔体呼吸”。
这两种“呼吸”是完全不同的。我的理解是,“肺部呼吸”是本意,“腔体呼吸”是比喻义,是指像肺部呼吸那样的身体运动形式。如“丹田呼吸”,是指“丹田”如“肺部呼吸”那样的吐纳起伏运动。这种气也被称为内气、中气、元气等。
这是一层意思。还有一层意思,通过太极拳锻炼,实现“肺部呼吸”与“腔体呼吸”的链接与转化,使呼吸更加深沉。修炼的是身体中的“浩然之气”。
“众人之息以喉”,这是说一般人的呼吸之浅,仅仅停留于胸部。通过打太极拳的你,现在的呼吸突破了“息以喉”的阶段了吗?“息以丹田”应该有点感觉了。至于“息以踵”大概还是可望不可即吧。
没打太极拳的时候,会觉得“息以踵”是不可思议的吧。能否这样理解,打太极拳让我们行走在目标“息以踵”的途中?
缠丝劲与“息以踵”
有了“息以踵”的意念,再来练习缠丝劲,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你会觉得两只脚牢牢吸附于大地,身体站得特别稳。
当你觉得“力沉脚底”显得不够,只要将重心稍稍降低一点,你的脚上马上感受到一股力量。
当你觉得自己站得不够沉稳时,检查一下,自己的脚跟、尾椎、颈椎以致百会是否在一条垂直线上。
当你觉得自己的双脚还有一点漂浮的话,检查一下自己的双脚是否往外撑,是否用到了腰裆劲。
脚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包括脚趾、脚掌、脚弓、脚底外侧、脚后跟等。“踵”是脚后跟,是脚的根基。
随着对自己身体认识的具体与细致,你对太极拳动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精准。
常常想到要“息以踵”,缠丝劲的功夫又增加了一层。
打了七十四式
有了这样的认知之后,再打七十四式,觉得每一个动作皆有着落,脚步特别稳,力沉脚底。脚跟是根基,想到“息以踵”,自然而然就会如履薄冰,每一个拳架都会稳扎稳打。
再看南怀瑾
早有这方面的论述,只是角度不同。自己有了感悟后再来读,就有逢知己的感觉。这样的实践到理论、理论再回到实践,认知会更加丰满,实践会更加有效。
2017-10-4(周三)多云;中秋节;文化公园
文化公园打拳
去公园打一次拳两个半至三小时,包括走路、看风景。今天老架一路打了四遍,比赛套路也是四遍。比赛套路动作连贯,打起来注意力集中,不容易走神,所以不会打错。七十四式比较缓慢,单鞭就重复了七次,后面接什么动作有时会搞错,不过也没关系,有的多打一遍就是,有的补上一遍就是。动作大体上不会错。只要注意力集中,就不会打错。
“息以踵”脚步稳
想到“息以踵”,脚步就特别稳。两脚有往泥土里钻的感觉。丹田是贮存内气的地方,脚跟是表示内气深入的程度,直达末梢。吸气时内气从脚跟升起,呼气时内气深入到脚跟。起初只是有个意念即可。有与无,还是不一样的。
如此理解并不神秘。为什么呢?“众人之息以喉”,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但是,慢慢的丹田有了气感,小腹有了气感,以后深入到腹股有了抽动感。可见与“息以踵”只差一步。
慢慢适应开放的环境
我有意变换各种环境,风园打、火园打,到亲水平台打,走到哪儿都可以打。这样在有干扰的情况可以不受干扰。
今天打七十四式,特别放松,不紧不慢,打的非常舒服。每一个动作力求准确到位。打好之后非常舒服。
2017-10-5(周四)阴天、小雨;文化公园
准确无误打完套路
七点多一点出门去文化公园。九点回到家。就是步行、打拳,没去公园深处逛,正好两个小时整。
在火园打拳。我发现这个地方正是为我打拳所设。这是一个类似小庭院的空间,四周是一人高的灌木,中间是火炬的雕塑,围着火炬是一圈人造吸水砖的地面。我选的是东面这一侧,比较宽,正好可以打老架一路,动作可以放开来打。
这个小环境特别好。面东,左右两侧各有一棵白玉兰;远处有三棵大樟树,中间有些灌木、芦苇等。宽敞、齐整、安静,放眼望去,各色植物很有层次感。
我打了三遍老架一路,第一遍略快,有点意打的感觉;二三两遍连着打,酣畅淋漓。令人高兴的是,三遍拳下来,没有失误,完全正确。说明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已经完全记起来了,以后只要每天打,就不会忘记。
我接着打了两遍比赛套路,也是没有出现差错,非常熟练、流畅地打下来。比赛套路打的快一点,有一种气势,也会更好看些。
看来我适应了开放的环境,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不受干扰。能在缺少参照的大空间中完成套路,这是一个进步。
比赛结束了,我没有放松、懈怠,而是继续努力,又有了明显的长进。我为自己点个赞。
摘录:释义“缠丝劲”:
古人编绳两股谓之“缠”,三股谓之“绵”,丝者,轻、柔、弹性物也。故“缠丝”一词寓意:阴阳两股势力互为其根,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不与外力抵抗,一路缠绵,虚实共进。劲者,合力也。是力的一种升华,是力的和谐体现。“缠丝劲”是一种复合劲。手臂有缠丝劲、腿有缠丝劲、腰腹亦有缠丝劲。总的来说,缠丝劲由内而发,由外而领,如水入缝,不易阻挡。以身体大致论之,缠丝劲起于腰腹,上行胸背,至肩肘手,下行至胯膝踝,同时达四梢。练习缠丝劲需立身中正,八面支撑,内外相随,上下相合,周身一家。
2017-10-6(周五)晴天;文化公园打拳
今天还是在火园打拳
六点三刻出门的。到紫藤路地铁站,正好显示七点整。打完拳回来,过八点半的样子,不逛公园,就是步行与打拳,大概就是两个小时。
今天火园特别安静,就是我一个人。我可以自由自在地打,打到最舒服的状态。
风园有人在打拳,放着音乐,正好可以共享。我是徒手,穿了外套,连小包都可以不带。
火园平时在西侧会有两三个老头在打拳,今天来了其中的一个,脸肥肥的,戴了墨镜。上次我在那边打拳,他过来后也挤在边上,我打完一遍,就让到东侧去打了。反正有的是地方,何必去挤呢。看来这是他们约定打拳的地方。
地面干了,打拳不会打滑,动作可以放开一点。火园真是打拳的好处所。
意中念着“息以踵”
打起拳来感觉会不一样,气息会更深长,脚步会更沉稳,动作会更自如,神情会更从容。慢慢体验,吸气从脚底升起,脚跟就有扎到地底下的感觉;呼气直到脚底,自然气沉丹田,整个身子放松,上盘就有风吹杨柳的感觉。既沉稳又轻灵。这种感觉真好。
变一种顺序
一般是先打七十四式,再打比赛套路,好像先预热,再正式打拳。前者慢,后者快。今天尝试了先打比赛套路,再打七十四式。感觉很不错的。原因是,比赛套路比较快,打起来很流畅的,不需要预热就可以打。当然前提是必须活动开。再接着打七十四式,可以打的特别到位。前面做的好像是准备活动,现在正式上场了。打的特别认真、到位。
变一种速度
今天,比赛套路打了三遍,前两遍正常速度,第三遍我尝试慢打。每一个动作都做到位,把速度尽量慢下来。这时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感觉很流畅、很缠绵,更有韵味。这是我的新发现,以后再试试。
七十四式,慢慢的打,打的很潇洒。尤其是体验“息以踵”,打起来非常舒服,真是享受太极。同时我也尝试快打,也就是意打,很自然、很随意、很轻松。速度快一点,感觉更熟练、更流畅。
也就是说,快拳可以慢打,慢拳可以快打。这只是学习的需要,变化锻炼的方式。从养生的角度必须是慢打,切记。慢,是将呼吸尽量吸足呼尽,拳速自然而然就慢下来了。
变一种速度只是一种“用法”,太极拳之“体”是不变的。这也可以说是变与不变吧。
行走也在练拳
行走也可以体会:立身中正,气沉丹田,力沉脚底,虚领顶劲,这样时时处处都可以练拳。锻炼身体的时空得到拓展。
自己感觉走路更精神。当然不能“过”,不要昂头,要有点含;不要挺胸,要有点“收”;沉肩坠肘,松而不懈。
为什么有很多“不能”,不能“蹲”而要“坐”,腋下不能“夹”,而要“虚”等等。因为一“蹲”一“夹”就懈了,保持“坐”姿、腋下“虚”,正是“松而不懈”的表现。
整理“印象笔记”中的太极拳资料
本来只有一个文件夹,有点乱。现在“太极拳”根目录下,又有几个子目录: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太极人物,太极养生,尊古龙太极等。这样查找起来非常方便。学习起来更加方便。今天主要看了太极名家的有关论述。打太极拳,明理非常重要,知道自己在练什么。
2017-10-7(周六)晴天;体育公园;他们搬回华光城住了
大赛结束后的第一次训练
从焦作回来半个多月了,今天师傅从太仓过来,带我们训练。早晨开始堵车了,返程车辆增加了。师傅到的比平时晚一点,我们开始在打七十四式。师傅就在边上看,然后做了点评。有关于如何发力的,有强调以腰为轴的。我特别关注的是师傅讲的第一点“纯”。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慢慢学的套路多了,有些动作就会混杂,比如七十四式中,有意无意混入新架的动作,觉得很顺手,也很好看。师傅提醒,必须“纯”。打什么像什么。这对我是个提醒。尤其是尊古太极,必须原汁原味。如果你加一点我加一点,你改一点我改一点,那还有什么尊古可言。这是太极拳传统套路必须要遵循的。什么是传承,这就是传承,必须原汁原味纯而又纯。这是传承的价值之所在,也是传承的困难之处。
然后师傅为我们做了一遍示范,言简意赅地讲解一遍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我们跟着认认真真打了一遍。
为何师傅一指导就觉得“累”
平时锻炼不觉得怎么累,师傅一指导就觉得累,这就说明动作更加到位了,又有新的肌肉群得到锻炼,会觉得酸痛。
今天是感到腰肌酸痛。师傅又带着我们训练缠丝劲。体会腰裆劲,腰脊的转动,太极手不动,不是主动而是被带动。
七十四式,一边讲解,一边带着我们打一遍。讲的非常到位。
关于手的顺缠、逆缠,有点分不清。所谓小指领,拇指领,变换的点在哪里?好像是懂的,好像又不太懂。存疑。
中规中矩与个性创造
师傅教拳,我们必须中规中矩地学,学会要领,掌握精髓。那么什么时候可以体现个性与创造呢?我想应该掌握了最基本的、最精髓的,然后才有自己的东西。
2017-10-8(周日)晴天;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打拳
五点半就起床了。六点多出门,六点半之前到公园。七宝中学站下车,公园散散步,看看风景。不是仅仅为了打拳。
我第一个到,邓颖差不多时间到。我抓紧时间打了比赛套路。吴校长、新来到了,我们打了七十四式。
李炯、钟巍、居冉、晓玲他们到了,知道师傅女儿发烧来不了。我们又打了七十四式和比赛套路。这样基本训练量保证了。不然一聊天,时间就过了。
八点一刻我就离开亲水平台。到公园大门口,753路看着开走。一等就是一刻钟,到家也九点了。
2017-10-9(周一)晴天;小辰致上幼儿园
在家里打拳
五点一刻醒了,就起床了。站桩一小会儿,缠丝劲等。打了比赛套路,比较舒展地打,没规定多少时间完成,很舒服。这套拳编的很好,打起来也很舒服。
打了七十四式,以中规中矩的姿势打。我现在这样处理,比赛套路,放开打,本来就是自编套路。七十四式中规中矩、原汁原味地打。
这样,保持了传统套路的“纯”,又能在比赛套路中有所发挥。
韧带还是偏紧
压腿的时候,自己感觉韧带已经松弛多了,打拳的时候觉得还是有点紧。慢慢来,不急。这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我的情况只有自己最清楚,上了年纪,不是小伙子学打拳。到了这个年龄,本来就应该高架,有难度的动作都去掉了,或者有点意思就可以的。所以,我必须适可而止。
“功利思维”
这是我杜撰的名词。现在各种思维,比如“穷人思维”等。我说的“功利思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明知道我学拳、打拳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即使是比赛,也是好玩而已。但是无形中似乎有一种目标在,好像是为了什么。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种“功利思维”会让你觉得好像为了什么,就会无形中影响你酣畅淋漓地享受太极拳。其实这是一种惯性,这是一种习惯。
以最享受的姿态打拳
有的时候会觉得心很静很静,打的非常投入。有时还没有,比如今天略微差一点,好像心中还有点小事情,小辰致要上幼儿园、晚上要做菜等等。被细小的事情受影响,可见自己的定力之缺乏。
能做到无动于衷、呆如木鸡吗?这些以前认为的贬义词,在打太极拳时是很难企及的境界。
学会拒绝学会选择
华师大潘老师约我去山东济南历城,我婉拒了。俞芳老师约我本校听课,我答应了。就是轻轻松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喜欢做的事情而已。
2017-10-10(周二)晴天,32度
太极拳蛮厉害的
五点三刻起床了。我肚子有点不舒服,通过缠丝劲舒服一点。照样打了拳,只是很放松地打。
记得去年,我的眼睛发花,甚至发黑。通过坚持打拳,很久没有发黑了。
太极拳真的蛮厉害的。
2017-10-11(周三)雨
“禅茶一味”
这是“喜马拉雅”中的一个音乐节目,其中听到一曲,打太极拳时会放的,一直不知道曲名,今天一听到就很兴奋,查了一下名称:《云水禅心》,很合我意,第一字就是“云”。听听音乐打打拳,很舒畅。
“禅茶”两字很有缘,双声,几乎叠韵,“禅”比“茶”多了一个“N”前鼻音。
好梦是福
周兰会记梦。还常常是恶梦。比如,遇到坏人想逃却迈不开腿。我觉得这很正常,睡眠中,有一部分神经清醒着,正在所谓做梦,大多数神经在睡眠,迈不开腿的部分正在睡眠。这是我通俗的理解。
恶梦没有必要记,记录是一种强化,后续梦中还会出现,这就有了连续剧的梦。
我觉得可以换一个角度来记录。恶梦,现实中不曾发生的,这就值得庆幸。
如果能做美梦,一枕黄粱,也没什么不好。梦到好山好水好人,也是福啊。
前两天我做过这样的梦。遇到接受一次重要任务,将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主动承担了。同时我又在想,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吗?
反正心情非常平静,既能做到不怕死,同时又有对生的留念。我觉得很好。
享受“纯”的味道
今天打太极拳,我就特别注意了“纯”的问题。尤其打老架一路七十四式,一定是中规中矩的。慢慢体会每一个动作,呼吸自然跟上。
我就在想,为什么这是功夫架呢?我的体会就是丹田呼吸。倾听身体的律动,身与心的对话。
打拳不难,要纯正地打好一套拳不容易。
一碗白粥拌油条
中午煮了一锅白粥。经过健康大饼油条店,买了两根油条。有一段时间没去喝咸豆浆了,油条多少钱一根也忘记了。两根油条七元,这才记起来了。按现在的条件与物价,也不存在贵不贵的问题。只是算一算,物价已经涨得离谱了,小时候是四分一根。当然与收入相比,不算贵。
房子用来住的;钱是用来花的。为什么这么说?有了移动支付,更能够感觉到,钱就是一个数字,没有花掉的钱真的不能算是自己的,只有花掉的钱才是自己的。
但少闲人
苏轼被贬黄州,还能有赏月的闲情,并且为那些没有闲情赏月的人而遗憾。我退休了,就是一个闲人,如果再不闲适,那就太可惜了。闲情逸致是一种修养,琴棋书画,我会什么?现在我才体会到,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到老的时候,你能够有充实的生活,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什么也不会,这是很可怜的。
打太极拳,也算是闲出一点品质。坚持打,也是不简单的事情。
一放松就拿不起了
明天要去金汇学校听课。就说了七年级古诗,没有具体到哪一篇。刚才在备备课。我的感觉是放松了就有点拿不起来的感觉。
上学期还走五六所学校,就有一根弦绷着。我决定要停下来了,所以从六月份开始就没再钻研教材。一晃就快半年了,时间真快,现在拿来就有点生疏了。
上学期,每到一所学校,研讨什么内容,我都要提前备课,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
2017-10-12(周四)阴天、小雨;小辰致跆拳道
心生欢喜
五点二十分醒了,就起床了。想到可以打拳,立马心生欢喜。站了一会儿单桩,懒扎衣、单鞭,以前站得少,今天站了,觉得很好。练了一会儿缠丝劲,很舒服。
打了比赛套路,类似意打,学过的东西不能丢,丢了可惜。打了七十四式,一边听听古筝曲。师傅曾经说过,作为健身,听听音乐可以。如果是练功夫,不需要音乐。
这是为什么呢?音乐可以帮助你调慢节奏,可以帮助你将分散的心收回来。这是对健身的好处。
如果是练功夫,它需要倾听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需要把握自己身体的节奏,音乐作为外物反而是一种干扰。
道理是相通的
昨天谈到语文,一停就拿不起来。其实道理是相通的,打拳也是这样的。我自己的体会是,一旦打了,就不要找任何理由停下,必须持之以恒。到目前为止我做得可以。
和以前的拳友聊,你怎么样?他会说,很长时间没打了。我基本就了解了他的状态了。
切记,持之以恒太重要。可以少打,但不能不打。这就是我的体会。
享受健康享受太极
不要让它仅仅成为一句漂亮的口号。为什么好东西会落入口号的陷阱,这句口号有错吗?真的没错。但是为什么一旦成为口号,反而与实际脱节了呢?
这就是任何好的东西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
我在怀疑,是不是反而被正确的口号害的?
这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看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是这样的吗
不止一次有这种感觉,午睡起来后打拳,心特别静,身体比较能松开,不像早晨起来那么紧,打了七十四式,特别舒服。感觉气场特别足,一招一式非常到位。
我感觉不知有没有道理,是不是真是这样。
体会瓦楞掌
师傅不止一次为我调整手型,我做瓦楞掌时,大拇指松得太开。我比较了一下,大拇指靠近手掌时,打拳时的感受明显不一样,就这么一个细微的差别,大拇指贴近手掌时,缠丝的感觉有很多区别。后者的气感明显更强。
看来动作到位在细节之中,细节的变化,体感会有很大不同。很奇妙的。
2017-10-13(周五)晴天、多云
秋日无限好
清早五点三刻起床。站了单招、缠丝功,打了比赛套路、七十四式。看窗外已是旭日东升,情不自禁拍照留念。低头一看,白子莲已经盛开。今年开得晚了些。
久违了的大晴天,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不禁感叹:秋日无限好。
很快微信上大家都在晒各自拍到的云的照片。气象专家说,这是高积云。也有通俗地称之排云。
中规中矩与自由自在
我现在处理两套拳的做法。七十四式必须中规中矩,这是传统套路,不然传统就丢了。比赛套路是自编套路,所以可以灵活处理,不过太极精髓都不能丢。
师傅说,打什么像什么,对我很有启发。
感觉有点累
可能是打拳太认真,感觉有点累。早上五点三刻起床的,锻炼、打拳、走路,到上午九、十点钟就想眯一会儿。不知这样好不好?
上午我一般坚持不睡。中午午睡两小时,感觉时间长了点。
上午还是在沙发上靠了半个小时,我知道,这种时候只要眼睛一闭,马上就会睡着。真是的,晚上有时会睡不着,白天就这么容易睡着。
中午还是午睡了,大概睡了一个小时左右。我是比较贪睡的。晚上六个半小时,白天一个半小时。整八小时睡眠。
睡醒了,精神就好了。
看完《修行三十三天》
很久没有好好看纸质书,这次算是破例了。虽然是薄薄的书,但是看的很仔细、很认真。我觉得看自己认识的人写的书感觉会不一样,没看之前对一个人的认识,与看了以后的认识会不一样。会变得更加立体、具体、全面。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不太简单的人,一个在物质时代仍能关注自己内心的人;一个在修行方面走在我前面的人。
参观垃圾工厂这一幕特别感人。做慈善的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简单地帮助一个人容易,要让一个人自食其力、有尊严地活着,这就太难了。阿东、顾俊、小齐等人,是那么普通,又那么高尚。他们是非常可爱的人。
告别时赠送给朋友自己手抄的《心经》,这一幕很真实,很感人。最完美的一页仍然会有不完美。认识到不完美需要品味与眼光,不是随便就能发现不完美。以为完美了其实恰恰是暴露了自己的不完美。能发现不完美,恰恰是在迈向完美。
从我的职业习惯,我会出一道很无趣的思考题,读完本书请说说作品中的主人公是谁?
A我;B母亲;C丈夫;D汇汇。
洗衣机门又打不开了
培华又跟海尔打了电话,他们还是耐心做了指导,上次的方法试了,没有奏效。只好请上门维修。
本来会觉得烦,会着急。现在觉得这很正常,这就是小事一桩。心态更平和了。
左侧面部神经痛
今天下午觉得面部神经痛,不算严重,但会觉得眼睛发重,喉咙的扁桃体也有点感觉。以前听小毕说过有三叉戟神经痛,不知是否属于这种情况。
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发出来,我一直很注意。上午拉洗衣机的门,稍微用力,感觉面包神经有抽动感。
现在眼睛眨一下就会有抽动,就会觉得有点痛。
晚上我到了五村,薇薇订的猕猴桃,我送一盒过去。丽萍也病了,吊盐水两周,肺炎。
大家都上了岁数了,身体真要当心。
2017-10-14(周六)阴天、小雨;体育公园
面部左侧神经痛缓和了
早晨起床,我感觉神经痛有所缓和。我觉得很庆幸,特别有一种感恩的心情。要是痛的厉害,你也奈何它不得。我会特别当心,也会非常珍惜。
今天打拳的人比平时多
人气旺,好事。除了钟巍、新来、居冉、晓玲、志应和我等老学员,还有邓颖、周兰、王傲、士才等,谢战原,新来的老同志;摄影师,好久没来;士才介绍了一个新学员;旁观的一位也加入进来。这样就有14个学员。当然人员会有变动,有的来看看,没坚持。
师傅精心指导
站桩、缠丝劲,七十四式捏架。
我请教了师傅关于站桩,我的姿势没问题,只要自然呼吸,吸气不上胸。
今天正了缠丝劲,很有收获,中规中矩,小腹感到充实,两手心发烫。正缠、逆缠,好像听明白了。
所谓缠丝,在身体的两侧时特别明显,右手右侧时旋转是顺缠;右手到左侧时,逆缠;所谓小指领,大拇指领。应该是清楚了。
那么不是在两侧时的顺逆是如何的呢?存疑。也就是顺逆的起始点的问题。
今天捏架第一式、第二式。中规中矩。
今晚,拳友会有一个聚餐,为远行的钟巍送行,他将移居奥地利。在七宝越由大酒店。
2017-10-15(周日)雨
自发自主的太极拳学习共同体
尊古太极拳俱乐部是一个太极拳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个团队成员是相对松散的,因为喜欢太极拳大家凝聚在小龙师傅周围。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很有意思的人。
昨天的拳友会,大家热情高涨。之后朋友圈热闹非凡。
拳友居冉在朋友圈的留言:欢聚三主题:庆功第九届国际太极大赛战果累累!祝福钟巍师兄国外发展,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恭喜刘志应师兄百年好合喜结连理!
拳友周兰在朋友圈的留言:昨日清晨在湖边站桩,看湖水微澜,体会到心境的起伏。风吹皱了湖水,从远处聚集的涟漪不断向我推进变化,最后又被后面追来的涟漪取代消失。人的心境也是如此,想要做到心如止水有多难,每天的忙碌就像这水中荡漾的涟漪,唯有太极可以让自己有了这份独处自省。热闹中你方唱罢我登场,邂逅相逢总有时,即将远赴异乡的人儿,切不要错把他乡当故乡,故土情深根更深,四海八方总盼归。
小龙师傅留言:尊古家庭,结缘,幸福,和谐,博爱,纯洁,至诚…………
对我而言,学习太极拳就是修身养性。当然又不止于此,学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很好的途径,学习的过程又是一场漫长的自我修行。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修行,即自觉地觉察自己的情感、思想、言语、行动、念头。正如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修行,让你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
在学习共同体中,我们可以交流修行的心得,帮助每一个修行者更好地自我完善。
体会缠丝劲(晚上与钟巍视频交流)
缠丝劲是一种阴阳合力,是一种至柔至刚的劲。这是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所以学陈式太极拳,缠丝劲是基本功。
以右手缠丝劲为例。
通过手的缠丝体现阴阳变化。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右手的四个位置的变化,1号位为阳极;2号位阳极生阴;3号位阴极;4号位阴极生阳。
缠丝劲,又分顺缠与逆缠。
1号位到2号位时,右手掌以小指领起的缠丝谓之顺缠。顺时针方向。
3号位到4号位时,右手掌以大拇指领起的缠丝谓之逆缠。逆时针方向。
存疑:
4号位到1号位的这一段有缠丝吗?包括2号位到3号位这一段。
我的猜测:
在这两段中,手不是主动,而是被腰带动的。
应该是缠丝的,只是缠丝的单位发生了变化,主要不是手的缠丝,而是腰在缠丝。
手在缠丝,脚在缠丝,腰脊在缠丝。这才体现了全身无处不太极。
从关注手法到关注脚法
一般在打拳的时候,比较关注手法,关注脚法比较少。手法比较灵活,脚法相对单一。其实脚法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练拳出脚如运掌,同样须折叠。抬脚要逆缠,上步足内扣,顺缠迈步足外摆。”
以斜行接搂膝拗步为例,最能说明以上的要领。
以六封四闭接单鞭为例,“抬脚要逆缠”,铲步才便于打开。
放松、轻柔一点
如何让老年人享受太极拳,我觉得一定要强调:松柔。这样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每天锻炼的时间要有所控制,1-2小时为宜。锻炼的强度尤其要适宜,不能“过”,“过”还不如“不及”。
可以少打,不能不打。宁可“不及”,千万不要“过”。
调控自己的白天睡眠时间
我觉得自己午睡时间偏长,一般不要超过一小时,而我会超过两小时。这肯定不合适。一是锻炼不要太累,累了就会造成多睡。二是可以用闹钟叫醒。曾经有一段时间已经做的很好了。生物钟很灵的。稍微放纵一下自己,睡眠时间又偏长了。
白天睡长了,也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研究资料表明,半小时为最合适的午睡时间长度。
为了有一个过渡,今天午睡时间调整为40分钟。用手机闹钟叫醒。睡醒之后非常舒服。看来只要下决心,还是可以调整的。
争取晚上七小时,中午半小时,保证每天七小时半的睡眠时间。
2017-10-16(周一)雨;小辰致戴矫治眼镜上幼儿园
缠丝劲:奇妙无比、其乐无穷
昨晚与钟巍兄讨论缠丝劲,大家又有新的感悟。只是觉得意犹未尽,缠丝劲真是太奇妙了。
为什么是“劲”而不是“力”?僵力、蛮力,是说“力”的方向是单一的,有起点、有终点。而“劲”是一种合力,是一种阴阳复合力,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没有凹凸处、没有断裂处、没有抽扯处。
缠丝劲就是这样,可以从任何一个点开始,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它是一个圆,它的“劲”如缠如丝。旋转缠绕如有阴阳两股绳,连绵不断;又如蚕丝那么轻柔,绵延不绝。
这股劲又变化无穷。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阴九阳、二阴八阳、三阴七阳、四阴六阳、五阴五阳……无数个变化的“点”连成一个阴阳合劲的“圆”。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在变化中又呈现出规律。如老子所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以右手缠丝时的手掌心为例,2号位是手心向上,4号位是手心向下,有上必有下,上下相随;1号位是手心向外,3号位是手心向内,有外必有内,内外相合。还有4号位到1号位手心向外,2号位到3号位手心向内;1号位到2号位是顺时针缠丝,3号位到4号位是逆时针缠丝。在无穷的变化呈现出规律。
锻炼缠丝劲时,脚步可以大也可以小,拳架可以高也可以低,速度可以快也可以慢,完全可以因人而异、随心所欲。当然从健身的角度师傅一再强调要慢。
玩味“缠丝劲”,你会觉得中华文化的奥妙无穷,比如《周易》中的“三易”,所谓“简易、不易、变易”。缠丝劲看似简之又简,是为“简易”;如此简易的东西又变化无穷,是为“变易”;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非阴阳也、开合也、虚实也,是为“不易”。生活也好、人生也好,“简易、不易、变易”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莫非如此。
陈式太极拳仅仅一个“缠丝劲”,就让我们感受到太极拳承载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妙趣盎然。尤其是在雨天、在无聊之时,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喝喝茶、听听禅乐,玩味一下“缠丝劲”,实在是人生一乐也。
缠丝劲:奇妙无比、其乐无穷(2)
缠丝劲,不只是形的变化,还要加上呼吸。开吸,合呼。呼吸追求深、长、匀、细、稳。吸气要充分;呼气要吐尽。呼吸与腰脊的转动、手的缠丝形成互动关系。
呼吸除了自身的作用之外,也为腰脊、手的旋转、缠丝带来动能。吸气的时候,推动了右手的打开,而右手的打开实际是腰脊的旋转。呼气的时候,伴随右手的顺缠,身体一沉、一移动重心,又为右手的逆缠带来动能,所谓遇转必沉。当然还需要脚的配合,力沉脚底又力发脚底。
这里讨论了右手缠丝,左手缠丝道理一样,正好相对。由单手缠丝到双手缠丝,道理也是一样的,只是呼吸不是一次,而是两次。
刚才提到缠丝劲身体的外形,这是有形的。还可以想象或描画出手走过的轨迹,也是很有意思的。缠丝时手所走过的轨迹形成了动态的立体的“太极图”。这里有无数个不同的圆,有大圆与小圆、正圆与椭圆,有平圆、立圆、斜圆,倾斜的角度各不相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圆的集合。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多么美妙的人体构成的图画。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这是太极美学。并且它不是徒有虚表,仅仅好看而已。这是可以“四两拨千斤”之力,这是“力”与“美”的结合,至柔至刚至美到无与伦比,实在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矣!
感觉到的东西未必理解,理解的东西可以更深地感觉
理解了缠丝劲的特点之后,再来练习感觉完全不同。运用于打七十四式,打起来非常舒服、到位。尤其对脚的缠丝,以前没太注意。现在关注了之后,左脚起脚的时候有一个逆缠,等于欲铲先收、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以前铲不远的问题迎刃而解了。比如,单鞭接雀地龙,总是觉得单鞭的步子跨不开。现在起脚的时候有一个逆缠,把脚收起、膝盖向后收回,再出脚,就可以轻松铲出去,步子就跨得比较开。左脚等于是从右上方向左下方铲出去,线路拉长了,有一个助推力,将脚铲出去。而不是静态地直接铲出去。缺乏启动力。
实践一下,体悟一下,再实践一下,效果特别好。用语言记录是一次很好的提升,必须准确地体悟,一遍又一遍,然后准确地表达,再付诸于实践,多次反复,不断趋向于精准。
午睡时间控制在40分钟以内
知道嗜睡是不好的,下决心做个调整。一是锻炼量适当控制,不要太累,累了就想多睡一会儿。二是借助闹钟,将生物钟调整过来。应该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的,这两天都是在40分钟以内。而且感觉反而更好。
左侧面部神经痛,只是很轻,也没有加重,就算不错的了。
2017-10-17(周二)阴天
站桩找到感觉
五点四十分醒了,正好赶在闹钟响之前五分钟,生物钟调整的真不错。白天控制午睡时间,晚上睡眠质量明显会更高。不过午睡时间是控制了,晚上看电视时容易犯睏。
今天先站桩,一站桩就有感觉,与以往不同,没有厌烦,站的非常舒服,顿时心生欢喜。
为何站桩?站桩是培根。人的根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站桩的要点?立身中正之类不说了,外形的要求,是坐不是蹲,力沉脚底,身体保持垂直线;呼吸不上胸,小腹丹田感到充盈。吸气时命门有外凸感。
站桩的感受:心平气和,不急不躁;有“息以踵”的念想;呼吸平稳而充分,感受到小腹部的鼓荡等。
想到《大学》开头两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六要点:“止定、静安、虑得”;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缩为“修齐治平、格致诚正”。
“止”这个词很重要。“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止于至善”,止,处于。
我的理解与梳理:止,脚趾。脚,根基。止,停留,保持,相对静止。止,专注,专注于某一目标。
这样就有了:“止定、静安、虑得”。止,一个非常丰富、多义而又关键的概念。
站桩,就有“止于至善”的感觉。
华东理工研究生院推广太极拳活动
本来今天上午要去华东理工大学,有一个向外籍留学生介绍太极拳的活动,两个活动冲突,我还是参加学校的活动。从发来的照片看,活动很成功。有师傅的讲座、表演,留学生的体验活动。这次活动是钟巍校友促成的。
2017-10-18(周三)晴天、小雨;十九大召开
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早晨五点三刻闹钟的铃声错过了,到六点零五分再闹时才听到。起床后打了比赛套路,追求轻松自在地打,一打起来就有行云流水的感觉,非常舒服。
比赛套路设计的非常好,师傅自己也很喜欢。今天看到视频,师傅在梅陇小学传授太极拳,自己表演的就是这个套路。
这套拳融入了新架的动作。有几个很难掌握的小动作,就是双手缠。比如懒扎衣之后的双手顺缠,一旦掌握了,现在打起来很舒服。
这套拳有点快,缠绕多,但是快而不乱;这套拳比较刚,发力多,但是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打起来很有韵味。快拳可以慢打,慢拳也可以快打,这是“用”的问题。
“行云流水”是一种追求,现在离开这个标准差之甚远。只是多少有一点感觉而已。
享受太极、享受健康
有了站桩、缠丝劲的基本功,运用于七十四式套路,打起来就非常舒服。每一个动作都可以细细品味。
品味每一个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品味一起一落、一开一合、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其中的节奏与旋律。
随着理解的深入,细节的补充,打拳就越来越有内涵。比如,以前没关注脚的缠丝,也就忽视了,随随便便就过去了。现在有了认识,脚的缠丝的细节开始有了关注,陈式太极拳的铲步一直比较难掌握,现在就有了明显进步。
比如,六封四闭接单鞭,左脚铲出去之前先往后收一收,有一个欲左先右的收脚的过程,再铲出去就顺了,步子也迈开了。尤其是单鞭接雀地龙,单鞭的步子迈不开,雀地龙就没法做到位。
呼吸深长了,身体打开了,丹田内转了,精神振奋了,情绪乐观了,看事通透了,生活变得充实,人生有滋有味。
不进则退、每况愈下
以拉韧带为例,必须每天坚持,松懈了就会反弹。每天压压腿,韧带松了,打拳才能动作到位。
老年人的特点就是每况愈下,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加强锻炼,只是可以延缓一些,让下滑速度不是飞流直下。
可以忍受的小痛苦
无忧、无愁、无痛,没有不舒服,就是福。慢慢的,随着年纪大了,没有不舒服是很高的要求了。现在只能再求其次,有点可以忍受的小痛苦,比如脸部左侧神经痛,眼睛眨一下可以感觉到抽痛,有时又如有蚂蚁在爬行。不过,是可以忍受的小痛苦。“福”的标准在不断降低,肯定是越降越低。
老年实在是有许许多多令人羡慕之处,同时也有无法排遣的尴尬。
习惯是极其顽固的
中午将午睡时间调整到半小时左右。一点多午睡,一点四十分就醒了。不过坐在沙发上看书,才看了几页,就想靠一靠沙发,眼睛闭一闭,养养神,就这么一靠一闭,不仅马上熟睡,而且一睡又是大半小时。培华看了说,这不等于午睡时间没减少嘛。其实我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可见习惯是多么顽固,要改变一种习惯,实在是难上难的事情。
可以想象,年纪再往后,这种情况还会加剧,就所谓老熟,大概就是这样。
2017-10-19(周四)阴天
七十四式不离不弃
五点三刻起床,打了两遍七十四式。一上手打就有感觉。上午又打了两遍。现在有足够的时间来打拳,打拳的感觉特别好。
2017-10-20(周五)晴天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早晨自然醒,起床的瞬间手机的闹钟响了。时间正好是五点三刻。休息好精神就好。
先站桩,最近站桩很有感觉。动作没问题,就是卡在呼吸里。因为自然呼吸、腹式呼吸、腹式逆呼吸等,几样都接触过了,有时会混淆。站桩的要求之一,呼吸不上胸。腹式呼吸肯定可以不上胸的。只是有的时候逆腹式呼吸会抢进来。
存疑:逆腹式呼吸一定会上胸吗?可以不上胸吗?在拳势呼吸时,采取的是逆腹式呼吸,此时如何控制呼吸不上胸呢?
缠丝劲,状态特别好。体会的时间比较久了,现在由关注动作、呼吸到无须关注,习惯成自然。随心所欲不逾矩,可以这么说。
老架一路七十四式是重点,每天的必修课。一上手,每一个动作清楚地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就是整套拳每个动作的线路,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心中明白,手下自觉,真可谓得心应手。
欲……先……,打起拳来就会有韵味。手如此,脚也如此。以前只注意到手,现在开始注意到脚,这是一个进步。
欲……先……,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左右、前后、上下;阴阳、虚实、开合等等。
带着这样的体悟又打了一遍七十四式,真的是非常舒服,酣畅淋漓,喜不自禁。
“入魔”是修行的必然
小时候听大人说不要“入魔”,就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不然。要成功一件事哪有不“入魔”的呢?
正好听蒋勋谈到“修行”,以前以为就是静心。其实不止于此。面对自己已经习惯、已经成型、已经定势的东西被打破,并且能够对被打破的过程感同身受、欣然接受。这里就有“修行”的问题。
打太极拳,其实也是一个不断被打破的过程。复归于婴儿,就是一个重新被打破的过程。你能感受到这种被打破的艰辛与喜悦,这就是“修行”的开始。
打拳多了一个好去处
一直觉得在四季花园没有合适的打拳的地方。今天经过老年人健身的地方,以前是凹凸不平的草坪,现在铺上了防滑砖。在那里打拳非常舒服。我情不自禁地尝试打了一遍七十四式,这块场地真的不错。以前羡慕其它小区,现在自己的小区院子里也有了合适的锻炼场地。以后经过就可以去锻炼,这样真好!
2017-10-21(周六)晴天,16-22度;体育公园
温度最舒适的季节
过了中秋,气温20度左右,有点微风,秋高气爽,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桂花开得黄橙橙的,扑鼻的香。上次到马桥韩湘水博园,在黄浦江边,风有点大,新鲜的刚被吹落的桂花,洒了一地,黄灿灿的。这样的季节在亲水平台边打拳,真是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湖水荡起的微澜,让你感受到,周遭是如此平静,内心是如此宁静。
感受到以丹田为核心
小腹充实,鼓荡,热辣辣的,比平时任何一次强烈。
今天练了踢腿,正踢,外踢,内踢,侧踢等。
还做了朴步压腿。这些基本功都有明显进步。
又一次教了缠丝劲。体会阳极时,手掌心发烫。一个顺缠之后,到了2号位时,手心发凉。发烫,明显感觉到。发凉,李炯特意来试试,将手靠近,我的手心会有嗖嗖发凉的感觉,真的很奇妙。他的体会很深。
缠丝劲一定要慢,线路要走准,包括手型的变化。动作到位了,气感就会很足。
顺缠、逆缠的起点与终点
今天搞清楚了,顺缠、逆缠的起点与终点的界定。
还是以右手为例,当处于1号位,阳极;以小指领起的顺时针的顺缠,这是起点,2号位到3号位这一段是顺缠的延长。3号位是阴极,3号位向4号位是逆缠,这是逆缠的起点,一直延长到1号位。
那就是说,4号位到1号位是开,是吸,是逆缠,大拇指领劲。
2号位到3号位是合,是呼,是顺缠,小拇指领劲。
可以类比脚的顺缠逆缠。大脚趾领劲,往往是收脚的动作,是逆缠。小脚趾领劲,一般是脚的外摆,是顺缠。
明白概念,可以听清楚老师的讲解。交流就在更加科学、简洁、清晰的层面上进行。
捏架有点累
今天捏架到第四个动作,六封四闭。动作一到位,感觉有点累。
每一个动作都有讲究。一定要把线路搞清楚,包括阴阳、虚实、重心、顺逆等搞清楚、想明白。
学架基本过了。正架做过几遍了。捏架,刚刚开始。定架,就算成型了。这也是划分的需要。最关键的还是学完套路就要天天练。
2017-10-22(周日)晴天;体育公园
捏架:单鞭手臂酸
钟巍拳友今天赴奥地利了。练拳的团队又有新学员:邓颖、谢战原,还有一位带了儿子,还有一位是士才介绍的;加上原来的,李炯、志应、居冉、晓玲、吴校、新来,还有小海,这样一算就有12个,人员有所扩大,这是好事。
继续捏架。今天教到6金刚捣锥。重点是学习5单鞭。这个动作很重要,重复出现了七次,在这套拳中起了过渡衔接的作用,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拳式。
当手臂一字打开时,感觉右手三头肌酸痛不可耐,原来是自己肩部没有放松,慢慢松下来,就不那么酸痛了。手的具体位置到什么点上,很有讲究的。
这里有一条原则:沉肩坠肘。其实,坠肘是比较可以检查的,坠肘、沉肩比较好掌握。
这里还有一条原则:一身备五弓,手臂成两把弓形,中点是肘。手臂两把弓,与腿上两把弓,是有呼应关系的。腿上两把弓,弓弦向地面的;手上两把弓,弓弦是向内、向上的。具有对称性。
这次捏架,一定要认真学习,对自己的提高非常关键。
单脚站不稳
细细检查,问题还是挺多的。不过,我坚信,发现问题是好事,是进步的开始。
单脚站不稳,是我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当我发现问题的时候,我已经比以前进步了不少。像起势接金刚捣锥有一个右脚的站立,以前一直站不稳,现在已经好多了。
回忆一下这个单脚站立,有很多细节。身体右转之后,双手棚在胸前。然后身体往前压,调整好重心,右脚似直非直,左脚轻轻提起,左脚提起后膝盖往外倾斜,脚底护右膝盖,左脚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就可以非常稳定地单脚站立。
“震脚”震不好
拳友互学,李炯是一等奖获得者,名至实归,在拳友中是领悟得最好的。我请教了震脚,确实还没有掌握准确,平时基本没练,学的时候没到位,又没有强化训练,所以成了一个顽症。
方法大致知道的,就是付之实践,始终做不到位。现在的问题是,脚底震地时可以听到两个声音,要求是整个脚底同时震地,只有一个声音。
这个问题的产生,与身体的重心把握有关,震右脚,重心在左脚上。右脚是自然放松地加速,如同自由落体。但是就是做不好。
为何学了三年,就这一个动作还没学会?
我想一是自己学动作有点笨,加上没有好好训练;二是老师很严格,如果马马虎虎不就过去了。所以,无论如何,发现问题是好事。
继续修炼,这是一条漫长的路。
修行在路上
明明知道这个道理,有时还会着急。其实不必,修行永远是在路上。关键是行走,放弃只有自己在放弃。我不会放弃。
看看比我打拳打得好的,很羡慕。这是人家下了功夫,别人走在你的前面是有理由。人与人不可比,每个人潜质不同。可以向别人学习。
看看自己,三年前的我,与今天的我,已经不知进步多少,可以说是打得有模有样了。要不是这样坚持,没有师傅的指导,看看公园里的老头老太怎么打,自己也去模仿,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水准呢?如果只是看看光盘,再有自学能力,也学不到其中的精髓。
再看看新学员,他们动作的僵硬,不协调,顾此失彼,不会松胯,不会转腰,都是显而易见的。能发现这些问题,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这就是三年前的我。
在修行的路上,不断扬弃旧我,一个全新的我,正在渐渐走来。
2017-10-23(周一)晴天;四季花园健身点打拳
没有感觉不舒服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老年人的福气。有点不舒服是必然的,没有感觉不舒服已经是万幸了。老年就是身体进入一个每况愈下的阶段,这是生命的必然。
前两天左侧脸部神经痛,好几天了。今天不痛了,特别高兴。
捏架之后打七十四式
早晨起来打了七十四式,感觉捏架以后就是不一样,每一个动作线路特别清楚,呼吸也能跟上。
“捏架”就是“复归于婴儿”的过程,重新找回生命最初时的状态。将扭曲的重新复原,变得如此艰难。
坠肘与沉肩
周日捏架,在正单鞭时,右手的三头肌特别酸痛。痛则不通,是因为自己的肌肉太紧张了。怎样才能松弛下来呢?
一沉肩坠肘,三头肌就松弛了。不过沉肩不好掌握,坠肘比较好掌握。肘要坠,又不能形成尖角,要有一个弧形。肘一坠肩就松了,三头肌就不酸了。
沉肩坠肘是按上下顺序;坠肘沉肩是按前后顺序,也是显与隐、易与难的顺序,从明显的、容易的入手,比较容易突破。
小区里的健身点
曾经小区的健身点,没有很好整理,杂草丛生。一直遗憾四季花园没有合适的打拳的地方,羡慕别的小区都有。
前两天发现,我们小区的健身点焕然一新,铺上了防滑的地砖。上次打过一遍拳。今天从华光城回来,就去那儿锻炼。
宽敞的健身苑只有我一个人。活动空间大,非常安静。我打了四遍七十四式。调整心态,放慢速度,将捏架之后的要点、细节尽量结合进去。真可谓酣畅淋漓。
在四季花园小区内,终于找到打拳的好去处。
震脚有突破
一直没有好好练习震脚。在客厅里打拳,震脚不合适。每次有机会就请教师傅。这次又和李炯交流。我让他看我的震脚,他说还是不对。
今天在小区里,我可以放心练震脚了。道理早就知道、方法也知道,就是做不到。这次通过反复实践,终于找到感觉。
把师傅教过的要点好好体会。重心在左脚上,不能偏到右面。震脚的时候要自然,整个脚掌同时着地。身体要保持中正,虚领顶劲不能丢。
一找到感觉,及时反复强化,保存正确的记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突破了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为震脚是陈式太极拳的重要特点。
2017-10-24(周二)晴天;大学同学聚会
体会“双手缠丝”
最近师傅连续正了缠丝劲,有了明显进步。我觉得“双手缠丝”特别具有对称性。
从整体上讲,双手缠丝时,腰脊是在一个平面上做左右180度的旋转。在旋转到90度的位置,配合手的缠丝,完成后90度的旋转。90度的位置正好是手不过中线。
手的缠丝正好是顺缠180度,逆缠180度。两个手同时一上一下,一逆一顺,非常协调。手在缠丝的同时,腰脊做后90度的旋转。
伴随手的一上一下,进行自然呼吸,手一上是吸,手一下是呼。
双手缠丝的这种对称性,运动起来就感觉到特别舒服。
存疑:单手缠丝与双手缠丝,手的点位有点不同。主要是3号位时有点不同,单手时手在左上方;双手时手在不过中线的位置,等待两手的一上一下,是这样吗?
我的想法:单手缠丝的点位能否与双手一致呢?我以为是可以的,也取双手时的定位,感觉做起来非常舒服。两者一致就可以有一种相对规定性,也便于掌握。
如果是这样,再来体会单手缠丝,1号位不变,2、4号位也不变;就是3号位右手在不过中线处。变化就在3号位到4号位,右手做了180度的逆缠丝,同时走出一条弧线。
这里有一个如何教学方便掌握的问题。掌握了之后,自己再这样一悟,就可以融会贯通。所有的教法,只是一种规定而已。因为本来这个圆就是没有起点与终点,这个点位是为了教学的方便所界定的。
如何切分点位?还是要有依据。比如,以手的顺缠、逆缠来界定,也是一种方法。以右手为例,1号位,右上,阳极,逆缠丝结束;到2号位,顺缠;往3号位,靠腰带动,继续顺缠,右手到了左上方即3号位,顺缠结束;右手逆缠,走一条弧线,到4号位;往1号位时,靠腰带动。
想明白,做起来就会比较自觉。
四季花园健身点打拳
在自己小区锻炼,有一个小时就可以非常充分了。一般可以打到三四遍了。今天打了两遍七十四式,还打了一遍比赛套路。还可以压压腿、练一下缠丝功等。
有三年的时间一直在自家客厅做封闭式训练,没有人干扰,自己一个人练。经过这样的练习,现在到了外面打拳,套路已经滚瓜烂熟了,所以不会受到干扰。
在外面打拳,动作可以舒展开来,跳跃的动作可以做出来,运动量相对也比较大。打好之后非常舒服。
一切刚刚好。没有前面的基础,现在不可能这么熟练。所谓技高人胆大。慢慢习惯在开放的环境中打拳。
打完拳到物业领了重阳节的面条。第一次享受老年人的礼品。以前我们忙得都没去领。
“震脚”有明显进步
原来在客厅打拳,不便震脚。开始没学会,后来没练习,怎么能掌握呢?现在有条件了,小区里有健身点,可以在户外锻炼了。经过这段时间的强化,震脚有了突破。
“震脚”,要求整个脚掌同时落地,只有一个声音,有点像吸盘一样吸在地上的感觉。震脚达到要求了,打完拳之后,脚底热腾腾的,从脚底开始的经络打通了,非常舒服。
震脚也不是拼命用蛮力,搞的脑袋都是痛的。不是这样的,轻轻地一震,整个脚掌有被吸在地面的感觉,就这样。
任何事情,学会了,掌握了,都不觉得难了。“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2017-10-25(周三)晴天
朝阳,您好!
五点醒过一次,还是伸手不见五指。五点三刻闹钟响了起床。天还是灰蒙蒙的,东方已见鱼肚白了。我在锻炼中,不知不觉已经旭日东升。
老年人怕下雨天,多少会带起愁绪。看到阳光,心情就舒畅。看到朝阳,就会情不自禁地想,新的一天开始了,多好啊!
不必说明天会更好。对老年人来说很可能是自欺欺人。今天我活着,今天我健康地活着,今天就是最好的一天。
练“缠丝劲”
锻炼缠丝劲是每天的必修课。体会单手缠丝与双手缠丝,为什么教的时候,手的位置有点不同?缠丝的轨迹是相同的,只是切割开来、停顿的点位有点区别,也只是3号位有所不同,这是为了教学的方便。
明白了这一点区别,无论是单手,还是双手,练起来会更加自觉。
品七十四式
在客厅里,七十四式打了两遍了。非常轻松、自在地打。没有任何压力、负担、想法,就是打拳。慢慢体会每个要点。
“用意不用力”。不用力,跟坠肘、沉肩很有关系,肌肉特别放松,无需用力。右手三角肌不酸了。
单鞭,明显进步。与六封四闭的衔接非常自然。左手、左脚有一个欲左先右的启动,铲步出去非常轻松、自然,步子能迈的开。左手打开时,从穿掌、翻掌逆缠,到打开,把动作尽量做足,舒展开来。勾回右脚尖,其实是为了对称劲的需要,关键是与右脚跟,可以形成着力点、支撑点,这才是关键。
青龙出水,这是一个难点。我体会撇身捶到青龙出水的过渡、衔接、转换,心里面有一个路线图,尤其是撇身捶的右手握拳,顺缠下来,由腰带动左转,重心从左再转回到右面,接着转腰到右面后有一个“沉”,做好青龙出水发力的准备。这里有一个路线图,都是靠腰脊的旋转与手的缠丝。
每一个动作与呼吸配合到位之后,吐故纳新非常舒服。拳式的节奏,其实是呼吸的长短,拳式跟着呼吸走,呼吸调整着拳式,一切听命于“意”,这种“意”从有意到无意。一切刚刚好,皆是其本意。
品味一招一式,其乐无穷。
感谢小狗的点醒
在小区健身点打拳,只有我一个人,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轻轻松松、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打得非常舒服。七十四式连着打了三遍,还想再接着打一遍,庆州大师锻炼时会连着打四遍。
这时,来了一条狗,一条像羊羔似的小狗,慢慢向我靠近。我一“震脚”,它又跑开了。就这么一犹豫,精神涣散了,竟然动作连不下去了。
也好,打的遍数不少了。休息一会儿,打了一遍比赛套路。经常打一打比赛套路,保持记忆就可以了。不要丢,丢了可惜了。
感谢小羊羔似的小狗,是你让我看到自己定力的不足,是你点醒了我。
可以不追求目的与意义吗?
当我在打拳的时候,感觉自己的心态特别平和,肢体自然舒展,呼吸十分充分,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几乎达到至善至美了。
还需要追求其它的目的与意义吗?打拳当然是有益身心健康的,如果这样的目标太强烈,凡事一定要追求什么目的与意义,就会有一种无形压力,就会有一种盲目追求,就会有意无意地生成功利心。一旦如此,眼前的赏心悦目就会烟消云散。
结果是以眼前的无意义,去追求未必就有意义的事情,然后失去天真的乐趣。
2017-10-26(周四)晴天;清清半夜回到上海
第一遍拳就打的非常舒服
早晨起来,在客厅里打拳。一招一式认认真真打,没有什么等下一遍再认真打的理由,这一遍就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呼吸,可以做到自然、深长。这一遍打下来非常舒服。
在健身点碰到老孙
从华光城回来,就去健身点打拳。看到有人在打陈式单刀,就聊了起来。他也刚刚在学。他姓孙,八月才搬来这小区,就在七号住。
我们一起打了七十四式,发现不同师傅教出来的,有些动作不一样。这就是陈式的小众之处。杨式相对就比较统一。看来不是一个师傅教的,都没法在一起练。
他的刀比较重。不容易劈响。我的功力不到,响刀不响。发了力而不响,感觉会累而不爽。回到家有疲劳感。看来练习器械不太适合老年人,尤其是发力的,剑还可以。
昨天一个人打拳,不觉得累。今天挥了几下陈式单刀,就觉得累。并且发力时,会牵连到脸部左侧的神经,有点隐隐的痛。看来玩刀要谨慎。
2017-10-28(周六)晴天;体育公园;重阳节
捏架:8斜行
这一遍捏架,师傅是下了功夫的。非常细致、非常清楚。我自己原先比较粗糙的动作,这次等于是精加工,对我很有帮助。
捏架之后,就是不断强化。慢慢体会每一个细节。比如,沉肩坠肘之后,肩部肌肉特别松弛。虚领顶劲,特别重要。虚实重心要准确把握。有了这些“硬件”,呼吸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2017-10-29(周日)多云;学生来访
缠丝功又有进步
缠丝功练了三年了,常练常新。这次的体会有两方面:
一是手的缠丝的轴心,以肘为轴画圆。不是以肩为轴,也不是以腕为轴。肘是手之弓的中点。同时还要保持坠肘的状态。
二是松胯,松的是重心所在的胯,松胯之后可以移动重心,然后才能转腰。这样就是一松胯、一沉身,先移重心后转腰,一连串的动作就出来了。
下肢的动作:松、沉、移、转,与上肢密切配合。如果是双手,松、沉、移的同时手在缠丝,此为呼气;转腰的同时带动手,并且吸气。如果是单手,开吸合呼。
存疑:有没有以腕为轴、以肩为轴的动作。
我感觉,右手单手缠丝,整个圆的前半段是以肘为轴,圆心是肘;后半段以腕为轴,圆心是腕。不知对否?
肩、肘、腕;腕、肘、肩,如何理解?具体指的是什么?
我觉得既是右手打开时的顺序,又是右手缠丝时,手做一个圆周运动时的圆心的变化,并非是固定的圆心,而是有序变化的圆心,即肩、肘、腕为圆心。
巩固训练前八个动作
继续捏架1-8个动作,每个动作的手的阴阳、脚尖的方向、身体重心的倒换,讲的清清楚楚,记的明明白白,做的扎扎实实。我好像重新学了一遍,以前很多地方粗心了、忽略了。
比如,1起势,双手逆缠不能随意;双手向外、向上,先坠肘;再按至膝上;身体向上拔,虚领顶劲。这是一个难点。
2金刚捣锥,身体向右轻转,双手向左上方推出,右脚向后退一步,落地时脚尖向右,以便身体右转过来,可以起左脚。这个细节没注意,身体就转不过来,一面转身体,一面转脚尖,忙不过来。
这样的描述,主要让我们可以慢慢体悟,并且举一反三。这次捏架,我是经常提问。什么地方动作线路不清楚,做起来有点别扭,都提出来问。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扎扎实实。
这次捏架让我们感受到了太极拳的魅力。再打起拳就觉得有了韵味。
慢中出功夫
打太极拳为什么慢不下来?一是心不够静;二是动作不够细腻。所以一打起来就快了。七十四式我们一般打12分钟,比较好是15分钟,师傅建议我们打到18-20分钟。时间几乎翻个倍。
这么慢,那就是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有板有眼,如同京剧每吐一个字做到字正腔圆,有韵头、韵腹、韵尾那样,让声音变得非常饱满;这样动作才会有太极韵味。
慢中出功夫,慢中有味道。
2017-10-31(周二)晴天
“慢”为何这么难
太极拳可以“意打”,五分钟过一遍。好处是省时,每天过一遍,不会忘记。意打时特别放松,坚持意打可以熟能生巧。
真正练功还是要慢。慢,看似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我一般就是10-12分钟打一遍。今天有意识打慢一点,看了一下时间,15分钟左右。师傅的标准是18-20分钟。看来我还要再慢一点。
“慢”为何难?慢不是一般的放慢速度就行了,或者是多站一会儿什么的。这太容易了。
外形的“慢”其实是有内涵的。一是心要特别宁静,不能急躁。二是呼吸要细长,慢的内因是呼吸的绵长,外形跟着呼吸走的。三是动作要特别沉稳,每一个动作做到位,尤其是亮势。每一个缠丝、手的阴阳变化;每一个细节、脚尖的方向;每一次重心倒换、虚实变化,只有在慢的过程中才能见分晓。
慢慢打,慢慢品,慢慢享受太极。
小区健身点打拳
上午十点多到那儿打拳,就我一个人,非常安静。打了两遍,慢慢打,非常享受。打了半个多小时。来回走路花个十来分钟。十一点之前回到家,做午饭。
地面是防滑砖,有一定的弹性,不像水泥地铁板一块僵硬。震脚很舒服,现在震脚也进步了。
在户外打拳,动作尽量舒展,速度尽量放慢,两遍拳下来,背脊火热的,小腹充实,两肾、脚底发烫,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