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婚姻育儿读书

失去也是开始--无声告白

2019-04-26  本文已影响0人  芬方茉莉
t01a51f51c0b723847a.jpg

花了三天时间把《无声告白》看完了,这本书从一开始看就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曾经看过,一家五口的悲剧和醒悟,既是结束,也是开始。

爸爸詹姆斯是一个美籍华人,其父母在美国地位低等,在学校食堂打杂,因此从小因为肤色的格格不入受到同学的嘲笑,在遇见妻子玛丽琳后,欣赏玛丽琳的蓝眼睛、白皮肤,被她的自然融入而吸引,实际上詹姆斯在玛丽琳身上希望得到弥补。

玛丽琳由家政工作的单亲母亲抚养长大,她的妈妈一生以如何做出精致的美食,如何照顾丈夫和孩子为使命,但作为医学生的玛丽琳希望自己称为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受人敬仰的女医生。在哈佛遇到了母亲口中的优秀的男人詹姆斯并一见倾心,还未毕业意外怀孕被迫中断学业。后来在家庭家务中黯然消失了她的神采,心中的梦想一直没有放弃。

儿子内斯,继承了爸爸的特点,体型不是很强壮,被同龄伙伴嘲笑愚弄,在爸爸眼里他就是詹姆斯自己童年的缩影,因此,他对内斯没有特别多的期望,反而因为讨厌自己的胆怯性格和肤色而不看重内斯。内斯因为家中父母对妹妹莉迪亚的过度关注感到愤懑不平,也看到了莉迪亚身上的负担太过沉重,没有充足关爱的他选择将注意力转移到宇宙以致更远的地方,以此逃避家中失衡的家庭关系。后来被哈佛录取,终于就要逃离整个家了,妹妹莉迪亚却因此而倍感压力。

小女儿汉娜仅有十岁,在文中就像是一双眼睛躲在角落里小心翼翼的观察者这个世界,没有存在感,连走路都踮起脚尖,生怕因为自己的过错增加了家人的烦恼,渴望与家人的亲近,也是因为平常安静的观察,汉娜总能发现一些细致的细节。
在文中没有写汉娜与父母的相处情节,可能汉娜是太小了,但是,发生了那么多,孩子心理早就发生了变化。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次在父母争吵时,汉娜总是习惯性隐形,退到角落里,避免被引入风暴中,也似乎这样就能很快过去,她无能为力,也许很盲目,为自己的弱小和插不上话而茫然,如果家庭破裂,自然也是无辜被动的受害者。我想,这就是一个善于经营的、充满平衡的爱的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吵架会在孩子面前很残暴,形成阴影,善于处理冲突,也避免直接伤害到他们。

二女儿莉迪亚,长者蓝色的眼睛,黑色的头发,也许这就是她的命运.作者首先安排了结局,整个故事以莉迪亚的死作为开篇和核心,詹姆斯、玛丽琳的成长经历和结婚、十年前妈妈的出走、内斯推他落水这些重要情节与莉迪亚死后发生的变化穿插交错。自从玛丽琳母亲的去世对玛丽琳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玛丽琳振作起来,决心拾起自己曾经放弃的医学梦,而这次离家求学的事件就是整个故事的转折点,在这个混血结合的家庭中使得一些东西变了。被抛弃的人失而复得,更加恐惧失去。莉迪亚在母亲梦想的支配下被迫完成玛丽琳未能完成的事,在父亲对交际的重视下完成的实际是对自己灰色童年的弥补。莉迪亚以为自己的顺从会换来家庭的完整,但越来越重的负担压得她很沉重。。。

前段时间看过武志红的《为何爱会伤人》,一个人对外界的解读和反应都是内在对外的投射,这种投射大多来源于童年和家庭,对童年的自己和父母的投射。在莉迪亚、詹姆斯和玛丽琳身上显露无疑,莉迪亚都活在了父母的投射中,没有了自我,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在压抑中挣扎。

莉迪亚的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失去才是最具震撼的一击。十年,莉迪亚忍着沉重的负担前进了十年。
确实,家庭和睦的重担如何能交给一个孩子,父母的梦想和遗憾强加下一代去完成,真的过于无理和沉重。

至于,为什么这种失衡和压抑持续了十年却没有沟通过,挣扎过或者缓解过,我想,作为一个同样经历过没有自由和喘息的十年难忍学习经历的过来人,我同样感到过痛苦,学习就是我和我的家庭对于痛苦当下的另一种选择和填充,而沟通,似乎孩子永远不如大人“明智”,哪里有话语权。那个时候的成绩单就是我像爸爸邀功的手段,只知道成绩好了有表扬,成绩差了会受到批评...我经历过来了,就如同内斯一样,成功的逃离,但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煎熬和痛苦。

父亲的出轨、内斯的远离和不理解、杰克的拒绝和误会都是莉迪亚自杀的加速剂,在她还未能清晰看清世界,得到自己自由的年纪,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也正是她走向理解、爱、自由的一个选择。这个世界,如何才能做自己?

我能感受到悲痛、可惜,也深深为之震撼,失去之前,大家不记得欢乐,计较一些烦恼和心结,实际上,都是在无意识的挥霍和消耗。失去之后,再也记不起欢乐,只是悲伤、惊讶、怀疑,都想知道这一切错在了哪里。
永远的失去,这种领悟的代价太大,我们引以为戒!

我们心中都曾有缺憾,都曾失去过自己。虽说,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曾经的失去不要再去造成失去了!

366x582a0a0.jpg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