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何时养成了随时阅读的习惯
2019年11月3日
大女儿今年14岁,上九年级。从小就有随时阅读的习惯。
去年冬天,我买了暖身贴,满心孝顺地给婆婆一包:“妈,这个贴身上能缓解各种不舒服,哪疼贴哪儿。”婆婆接过暖身贴,甚是开心。婆婆是个标准的中国朴素式老太太,哪怕一分钱,她也总想把功能发挥到极限。为了让暖身贴更好地发挥热量,她看也没看上面的说明,直接贴在了肚皮上。说实在,我也没看说明,眼看她贴在肚皮上,感觉似乎不妥,但也没多说什么。没想到她贴了一整天,当感觉热辣辣时也没舍得揭掉,晚上揭开,肚皮上烧了两个大泡。
大女儿见状,拿起包装袋,非常不理解地看着奶奶说:“这上面不是写了,不能直接贴于肚皮,以防烫伤。”我很惊讶,她什么时候看了包装袋?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一片报纸、一个药盒,一个塑料袋…...都会成为她的阅读材料。
去年小女儿便秘严重,医生说那是脾胃虚弱,得健脾。于是,我买了好几盒健脾颗粒,每天让孩子喝,喝了好长时间也不见好转。有一天,我正在喂小女儿喝健脾颗粒,大女儿拿着药盒,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妈,这个不敢让她喝,你看看,大便干结、便秘者慎用啊!”我顿时感觉无比后悔。
昨天晚上,我们想去史家屯那边的迪卡侬调换一下衣服。可是路较远,交通无比拥堵。我和她爸心中都有个疑惑:这么慢的行驶速度,到那了,人家下班了咋办?但还是边疑惑边往前走,碰运气呗。这时,大女儿撩起装衣服的迪卡侬袋子:“爸,扫这上面的二维码。”结果,这一扫,出来了迪卡侬店的介绍,包括上班、下班时间。一家人都笑了,笑,9:00下班,我们还赶得上;笑,大女儿神奇的阅读习惯。
记得孩子从六岁学钢琴,每天到琴房练琴。有时到那,没有琴了,她就坐在那看琴房里的洛阳晚报。有时,她弹完琴了,我们还没有去接,她也坐在那看报纸。去接她时,她还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报纸上的新闻。
大女儿的阅读习惯真的是随时随地。无论是老师说的好书,还是听同学说的好书,她都会让我给她买个遍。我也从不说:“买那么多,你能看得过来吗?”因为我知道,孩子对某种书的渴望是有时间性的,这个时间她想要,你没给她买,过一段她可能也就不想要了。一时间看不完也没有关系的,她操着心呢?只要放在她手边,总有一天她会忍不住拿起来的。我也不吝惜买书的钱,现在书多便宜,几十块钱买一小撂,一百多买一大撂。大人买一件衣服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孩子的一屋子书,也超不过一千块。我少穿件衣服就行了。
她的卧室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7347/20056e96c4f6567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7347/752af98ab8fa3d4a.jpg)
上星期她上学后,我看到她厕所里这样的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7347/b4e7308d601b9f0c.jpg)
昨天周末她在家时又是这样的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97347/fde5e5a587552b43.jpg)
得语文者得天下,在这大阅读时代,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光凭学校的几本教材根本不行,现在老师都提倡孩子多读课外书,甚至把课外阅读物搬到课内,这都是大势所趋。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越做越快。阅读也是这样,从小读书多了,她就读得快。如果一件事对她不难,她便越干越想干,如果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上来了,孩子面对试卷不也就容易了,因为试卷也是需要读完、读懂后才能做好。
有专家说,如果再不从小阅读,未来的高考,将会出现读不完试卷的情况。加油,阅读能力和其它任何能力一样都是从一点一滴培养起来。如果孩子还小,也不要想着,我买了好几套书还在那放着,一时半会看不完。小娃娃的阅读需要氛围,有时是即兴的,只要把书放在他身边,不知哪一天他兴致一来就拿起来了。
书是最廉价的高贵, 比起那昂贵的辅导班,一堆书也许还抵不上一节课的钱。让孩子爱上阅读,从而通向学习优秀的路,不是来得更便捷,更划算了。
写后感:
以前没写时,也没觉得孩子好,觉得这一切再正常不过了。有时还看她不顺眼,她看一会儿手机,我就跑过去夺掉;她忘洗袜子了,我就会啰嗦个没完。今天写完,突然觉得孩子还蛮不错的。
由此,我想,养成每天读写的习惯,有助于增进亲子感情。父母看她顺眼了,她自然能感受得到,反射到父母身上的也一定是温馨与体贴。
今天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