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郭沫若未见一面,为何会有那么多恩怨?
鲁迅和郭沫若两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并称为“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按照官方的“盖棺论定”,在现代文坛,鲁迅排名第一,郭沫若排名第二。
他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点:都有到日本留学,后来又弃医从文的经历;都有作家兼学者的身份和文坛“巨头”、左翼文化战线的“旗帜”的地位。
不知为何,鲁迅一直没和郭沫若谋面。尽管两人同时在上海住过很长时间,尽管他俩还有共同的好朋友——日本人内山完造。
鲁迅和郭沫若之间的关系众说纷纭,有《鲁迅和郭沫若的革命友谊》、《大方向始终一致——鲁迅和郭沫若》这样的专著大谈两人“革命友谊”如何深厚的。这样的文章在特意强调一面的同时,也在忽略或隐藏另一面: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并不友好,甚至十分恶劣。
鲁迅以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而成名,二年后,郭沫若的成名作《凤凰涅槃》才发表。此时新文化运动已经结束,郭沫若实在算不上“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郭沫若1919年开始创作新诗,此时他是文坛新秀,作品常被刊物退稿,为此他愤愤不平。
1920年10月10日,“学灯”副刊刊登了四篇文章,第一篇是周作人翻译的日本小说,第二篇是鲁迅的《头发的故事》,第三篇才是郭沫若的《棠棣之华》(第一幕)。郭沫若对此排名十分不满,写信给编辑,表示“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处女应该加以尊重”。
郭沫若表面上是为创作争地位,其实是为自己在文坛上争地位。这封信公开发表后,当即引起了鲁迅等人的不满。
1921年7月郭沫若和成仿吾等成立“创造社”,和鲁迅支持的“文学研究会”分庭抗礼。因此,鲁迅对郭沫若等人更是不以为然。他写信给周作人说:“又云郭沫若在上海编《创造》。我近来大看不起沫若田汉之流。又云东京留学生中,亦有喝加喝加菲而自称颓废派者,可笑也”。
1928年,“创造社”成员冯乃超、成仿吾、李初梨等相继对鲁迅发难,不久,郭沫若亲自出马,化名“杜荃”对鲁迅激烈攻击:
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鲁迅是二重的反革命的人物。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Fascist(法西新谛)!
郭沫若这些论断将“围攻”鲁迅推向高潮。鲁迅虽明知“杜荃”就是郭沫若,但他并没公开回应,主要把矛头对向了成仿吾。
鲁迅对创造社成员对他的攻击始终没有忘怀,1933年7月19日夜里写下了如下的话:
直白的说罢,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里的人物。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虽然他们之中,后来有的化为隐士,有的化为富翁,有的化为实践的革命者,有的也化为奸细,而在“创造”这一面大纛之下的时候,却总是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
这算是鲁迅和郭沫若的第一次交锋,郭沫若咄咄逼人,鲁迅则退避三舍,几年后才有了回应。
第二次交锋是在“左联”成立前后。
1930年初,鲁迅发文声言创造派“在把守‘艺术之宫’, 还未‘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把‘语丝派’中的几个人看作‘眼中钉’的。”郭沫若看后,就写了《“眼中钉”》一文回应:
当时所谓“语丝”也,所谓“创造”也,所谓周、鲁也。所谓成、郭也,要不过一丘之貉而已!说得冠冕一些是有产者社会中比较步的知识分子的集团,说得刻薄一些便是旧式文人气质未尽克服的文学的行邦和文学的行邦老板而已,成、郭对于周、鲁自然表示过不满,然周、鲁对于成、郭又何尝是开诚布公? (例如周作人便刻薄过成仿吾是“苍蝇”。)始终是一些旧式的“文人相轻”的封建遗习在那儿作怪,这是我自己在这儿坦白招认的。
当时“左联”已经成立,郭沫若和鲁迅在一个战壕,也不好露骨地攻击,除了口气居高临下外,还是比较坦诚的。
1931年7月21、22日,鲁迅的演讲稿《上海文艺之一瞥》公开发表,鲁迅批评“创造派”是“中了才子加流氓的毒”。鲁迅点名了郭沫若,但没有直说他就是“流氓”,当然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远在日本的郭沫若勃然大怒,立即写了《创造十年》一文对鲁迅强力回击,用学者曹聚仁的话就是“给鲁迅以严苛的批判,其文字之毒辣,也和鲁迅不相上下”。
这是两人交锋最激烈的一次。
1936年就在鲁迅去世那一年,左翼阵营内部的“国防文学”和“大众文学”口号之争达到高潮。为了对抗周扬“四条汉子”,鲁迅主动示好,却遭到郭沫若冷嘲热讽。郭沫若9月2日还写了一副对联表明态度:"鲁迅将徐懋庸格杀勿论,弄得怨声载道;茅盾向周起应请求自由,未免呼吁失门。"
这是两人最后的交锋,10月19日鲁迅就在上海病逝。
鲁迅病逝后,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却180度转变。虽然他自己不得不承认“要论先生,我自己怕是最不恰当的一个人”,但还是争先恐后争夺鲁迅的解释权,连写了三篇文章和两个挽联,高度评价了鲁迅。
据统计,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郭沫若谈论鲁迅的文章有四十多篇,十万多字。在颂扬过去这位论敌的文章中,郭沫若除了惯用的夸张语调外,有时也会露出游戏笔墨的意味。如“呜呼鲁迅,鲁迅鲁迅。鲁迅之前,既无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呜呼鲁迅,鲁迅鲁迅!”
终其一生,鲁迅骂郭沫若最狠的就是“流氓”了,至于这个评价是否准确,我也不好多说。而网上流传的鲁迅骂“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则是一则谣言。它没有出现在鲁迅的文集当中,如果是鲁迅私下所说,它也没有出现在前人的回忆录当中。由此可见,这不知是哪位网友杜撰出来的。
我敢保证自己文章内容的真实性。虽然出于各种原因,有些人不愿多谈或刻意隐藏鲁迅和郭沫若“笔墨相讥”这一事实。但历史已经形成,我们无法改变。鲁迅和郭沫若的关系,是研究现代文学必须直面的问题,众多学者也做了真实的论述,言辞也较我激烈很多,我只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