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旧城里温暖的老折子戏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047/f8a5f5fe50611862.jpg)
阿源与麦粒的初次见面,是在充满硝烟与迷茫的高三教室里。学生们活泼的天性被厚厚的教科书和各种习题遮盖的严严实实,数不清的日考、周考、月考让人喘不过气。老师们都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天吃得苦中苦,明天你就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熬过这一年,考上大学你们就解放啦!
麦粒属于四肢发达,头脑嘛,也不简单的一类。每天在操场训练到虚脱,回了教室也能安安稳稳的好好练题,考试时,成绩总在前几名。
阿源与麦粒的交集是从一个坏毛病开始的——爱看课外书。平时爱看没什么不好的,爱看书多好,增加知识开拓视野呀,但在老师和家长眼里,高三这种关键时刻还看,就叫不分轻重!什么哲思啦,笛安的书啦,总买,这些还不够,还要从图书馆借书来看。麦粒也爱看书,于是乎,借书,还书,这么一来一回,就熟络起来。灰色的高三好像充满了五颜六色,试卷看起来也可爱许多。
高考成绩出来的当晚,阿源在电脑前,看着陌生的成绩,一坐就是一整晚,与麦粒上同一所大学的愿望落空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047/516045a8029cabe9.jpg)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比起灰暗的高三,简直就像是天堂。阿源与麦粒隔着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在电脑与手机上谈恋爱。从叽叽喳喳,到各种活动占据网约时间,从耐心等待到不安,从委屈撒娇,到不耐烦的争吵,异地的日子过得太慢,沟通不畅,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各自心中的不快,分手如约而至。
他们之间的联系总是藕断丝连,偷偷去学校的贴吧里找寻消息,偷偷看各种社交软件里记载的只言片语,默默的关心,却不敢打扰。
分手后,阿源将麦粒的qq微博啥的全部删掉,但手机里的电话总也没舍得删,实习时换新号码,发了个换号短信,全选,忘记将麦粒除外……短信没有微信的撤回功能,试了半天无果,抚额哀叹,他会不会回?应该不会吧?那么多垃圾短信,应该注意不到?分手时那么不愉快,他应该不会再理我了?他有了新的女朋友吧,肯定不会在意这条短信了……
阿源抱着手机胡思乱想不知所措的时候,“叮咚”,短信来了,麦粒!就像老友那般问问近况,生硬的寒暄……殊不知,另一头的麦粒每打一个字都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就再次断了联系。
17年的圣诞节,坐在火车上的阿源激动且害怕,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去面对很快要重新见到的那个人。
京都车站,阿源在接站的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麦粒。重新看到那个身影的时候,阿源脑海里第一个念头是好好打招呼呢?还是抱一下?
选择还没做好的时候,麦粒直接上前接过她的包包,牵起她的手走向地铁站口,动作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仿佛空白的这几年里为阿源做了无数次一样。
麦粒身上熟悉的气息让人心安,陌生的城市街头,阿源第一次有了种身边人可以放心依靠的感觉。京都之行虽然很短,但两人开心到爆炸,分别的依依不舍。
![](https://img.haomeiwen.com/i647047/95d8169613ec0496.jpg)
18年520的周末,麦粒陪着阿源一起回阿源的母校溜达了一圈,完成阿源的愿望。而未来还有太多计划,等着他们一项项去完成,去探索祖国的大好河山。
一个人的旅途潇洒,两个人的旅途心安。麦粒与阿源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阿源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念给麦粒听:我还是很喜欢你,像旧城里温暖的老折子戏,温言软语。
余生有你相伴,我很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