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真得希望你能做自己。
我的母亲出生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大抵那个时代出生的女性都习惯于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牺牲自己。
虽然小时候并没有在母亲身边长大,但是近十年以来我亲眼目睹了母亲——一个西北农村家庭主妇的全部生活。
我感到很悲哀,也曾尝试着向她灌输“女人要为自己而活”的思想,也曾窃喜自己并没有遭到她陈旧教育理念的荼毒。
母亲勤劳朴实,积极乐观,仁慈孝顺,能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人情世故。但她也和所有农村家庭主妇一样,将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的身上,将自己的快乐捆绑在孩子的身上。
她的活动范围很小,一辈子以家庭为圆心,在方圆几十公里的黄土地上奔走生息,几乎没怎么出过远门。
她很辛苦,像个陀螺一样没有休息的时间,料理着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维系着整个家庭的运转,是家庭的功臣!
我从小独立,学习方面没让人操过心,几乎所有的决定也都是自己做得,一个人走南闯北早已习以为常。
可是弟弟一直被母亲严厉得管教着,约束着,有时候都觉得他很可怜。
弟弟聪明机灵,脑子转得比我快,鬼点子很多,就是不爱读书。其实像他这类孩子,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学一门技艺肯定会很有出息的。
可是母亲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从小为了他的学习,简直呕心沥血操碎了心,用母亲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恨不得钻进你的肚子里”。
那时候我上高中,弟弟上初中,打电话回家,母亲常常说:昨天晚上想你弟弟一道数学题想了一晚上,做梦还梦到了。的确,弟弟的教科书母亲翻得比他自己还勤。
弟弟青春期很叛逆,多次在学校犯事,母亲被请去了好几次,当然回来后家里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记忆中为了弟弟学习的事情,母亲和他几乎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经常大打出手,各种狠毒的话语都能从她嘴里飚出。
那时候的我温顺如绵羊,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经常是拉谁都是错,到头来也免不了被破口大骂一通。看着眼前这个我称之为母亲的女人,觉得陌生而遥远,为何在外对任何一个陌生人都能随时笑脸相迎,却把最狰狞失态的一面留给了自己的亲人。
弟弟高中考了两年还是没考上,不想念了想和朋友一起去当兵,母亲硬是出了比我上大学还贵的学费把他塞进了私立学校,三年后参加了高考前的高职院校单招,现在在本地上学。
直到现在,母亲给我打电话,也常常唉声叹气,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说你弟弟毕业之后怎么办啊,他那个样子能找到什么工作啊”,要不就是“你闲了多打电话骂骂他,敲打下他,多给他讲些道理”,或者是“他要是学你一半的样子,我就不操心了”等等。
母亲就是这样,我离得远她管不着,就一直想让弟弟按照她所期盼的样子成长,殊不知,弟弟都已经成了21岁的小伙子,鸟儿大了翅膀硬了该单飞了。
对于一直远离家乡的我,母亲清楚我所在城市每天的天气预报,最新的热点新闻,经常看着地图丈量着我离家有多远。我上大一后,她学会了玩QQ,经常给我发消息,一遍又一遍翻着我发的说说和QQ相册,寻找着一切有可能的蛛丝马迹。有一段时间我干脆将母亲设置了“在线对其隐身”,转战到了微博。
再后来母亲又紧跟潮流玩起了微信,经常给我发:干嘛呢?发张照片来看看。最近在忙啥?谈男朋友了没?你们一个个都不陪我聊天,我在家好无聊。我做了好吃的你想吃不?
母亲这辈人,是中国传统女性的典型代表,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一辈子固执而又迷信般地信奉着牺牲自己便是对家庭幸福的最大成全。她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操劳中逐渐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与爱好,没有交际圈,没有闺蜜,平生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老公钱赚得越来越多,儿女们越来越有出息。
前两次打电话和母亲畅谈了近一个小时,告诉她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我们都大了你不要操那么多心了,在家里照顾好自己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过好自己的生活,做真实的自己,怎么舒心怎么来就对了,辛苦了一辈子该歇歇了......母亲似有所悟,说她好好想想,可是之后还是一切照旧。
几十年来母亲早已将日子过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已渗透到她的血液里,变成了她生命中快乐的源泉,劝了几次后我只能打住,因为我不想将她这唯一的快乐都剥夺了。
迄今为止,母亲从来没有恣意地活过,一直无怨无悔地牺牲着自己,也许她不是不想做自己,而是因为她太想让我和弟弟能够过得好,让我们能够无所顾虑地做自己。她深知自己没文化没金钱,在我们成长前行的道路上帮不了太多,只能将承载着自己满腔热情的心剖开给我们看,那颗心扑通扑通,不知疲倦地唱着一首爱子之歌,而这却是一位贫穷母亲所能付出的全部。
我希望我可以早点有能力,让母亲在有生之年可以勇敢地、无所顾虑地、真真切切地做一回自己,不用整天在厨房灶台围着锅瓦瓢盆转,不用想着出去玩坐趟飞机那么贵,不用在商场里买这件衣服还是那件衣服犹豫不决,不用去趟高档餐厅就肉疼好多天。
这也许是为人儿女所能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吧。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母亲可以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