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读书

真人无虚言

2019-03-29  本文已影响6人  论语枫解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枫解:这两个段子一般都是分开来讲的,故事的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夫子给鲁国的大师,或者职居太师的乐官讲解演奏音乐的道理说:“乐理,是可以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热烈;继续展开下去,纯净和美,音节分明,连绵不断,最后完成。”

有一次,夫子路过仪这个地方,当地的边防长官请求拜见夫子,他说:“凡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到这里来,我从没有不和他见面的。”夫子的随行学生引他去见了。仪封人出来后,对夫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夫子为圣人来教化天下哩。”

第一个故事,夫子给鲁国最高乐官讲乐理,展示了极为高超的音乐思想和欣赏水平;第二个故事,借仪封人之口盛赞夫子的文名远扬天下景从。可是,故事这么讲,在这里讲,究竟是何用意?若仅为赞誉夫子,难脱自我标榜的嫌疑吧?尤其是仪封人的出场,君子至此,吾未尝不得见,大师牛人咱见多喽!见了夫子出来说,别怕没官当,你们跟随的可是教化天下的圣人呦!乖乖,这台词怎么有股传销的味道,仪封人就是传说中的“学托”吧?跟着夫子混一定高官得做骏马得骑!

我稍微考证了一下,貌似不太对!木铎者,木舌铜铃也,引申喻义为“宣扬教化的人”!这个喻义怎么来的呢?据史载,上古之时,用木铎的有两种人,一谓“巡者”,一谓“行人”。官府有新政令,就会派出“巡者”摇着木铎走四方,引聚百姓进行宣讲,为了方便并准确地传播,他们大都将政令编成富含节奏感、音乐性的辞谣,和着温和的木铎声进行说唱,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特殊艺术形式;孟春三月,蛰居一冬的人们走出聚居点开始各自新的的忙碌与筹划,“行人”手持木铎在路上巡游,采集他们随口而唱、发自心声的歌谣以献给乐官,由他们配好音律,再演唱给天子听。简而言之,木铎是一种特殊的乐器,代表着一种艺术形式,是“乐”的一部分,它原始、简洁、平民化、直白易懂、便于流传。仪封人赞夫子为“木铎”怎么就拔到圣人的高度上去呢?至多也就是说,夫子是个真实的人,能发出正确而让人信服的声音吧?类似于“真佛无假话,真人话家常”这样的评语。丧者,失败也!仪封人不过鼓励一下随行学子,你们夫子有真材实料,应该不会失败!

不拔高入云端,立马就好理解了。夫子只是用见仪封人的段子告诉我们,与人交流,别忽悠,像当年摇着木铎唱着辞谣的人一样,简单直白平实易懂,而且发自内心!

夫子跟鲁国大师乐讲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演奏音乐,开始繁美热烈,但终究要纯净和美、音节分明,让人有所回味,这样才算成功!简而言之,音乐得让人听懂你要表达什么讲叙什么!

哪来的吹捧和自我吹嘘?夫子讲了两个段子,只想说一个道理:音乐就是要让人听懂才好哩!只是后来木铎在民间成了和尚道士作法蒙钱的器具,有些上不了台面,读书人怕令夫子蒙羞,讳言之,也就越演绎越是神道罢了。

真人无虚言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论语枫解”,领略一番与江湖传闻迥异的儒家境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