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散文

别刷了,朋友圈都是骗人的

2017-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高考加油站

一段时间里,我迷上了刷朋友圈。

下课的间隙、晚上没事时、睡觉前,甚至起床的第一件事,都会先打开朋友圈,看看“人间百态”,点赞,评论。

为了让朋友圈的内容丰富起来,又开始加好友。后来才知道,过于频繁地加好友,会导致功能受限。于是又想着各种办法,在群里出风头,让别人加我。结果就是,招来了兜售各种产品的微商。

朋友圈像是一条繁华的街道,熙熙攘攘,琳琅满目,眼花缭乱。刷久了,我就会对自己现实的状态,心生不满。

别人家的自拍,总是那么唯美;别人单位的奖金,总是源源不断;别人眼里的风景,总是春暖花开……

别人家的美好,自家的“寒酸”,鲜明的对比给生活铺上了一层灰尘,越来越厚。

游走在缤纷的街头,望不尽的天涯路,怅然若失。

寂静的夜晚,总会想起北岛的那句诗歌: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文友,在朋友圈的一张照片惊醒了我。

朋友晒了一张证书,某省级文学奖。作为大学时梦想相依的写作伙伴,我比谁都清楚,那张花了300块钱买的证书,是为了应聘某网站的兼职编辑。

我忍不住给朋友发消息,你怎么把多年前的证书晒出来,还说是最近获奖?

聊着聊着,我也理解了他的无奈。最近为了一次重要的晋升,单位里人才济济,不就是为了吸引领导的目光吗!

没有什么认同不认同,物质的生存征服了很多,包括对事的态度、内心的坚守,时光会给每个人最响亮的教训。

从那以后,他在我的通讯录里,从“以梦为马”组中消失。

但我感谢那个朋友,他让我看到了朋友圈的某些真相,释放了累积已久的郁闷。

我所羡慕的光鲜亮丽,或许也是苦苦追求不得,以炫耀的方式找到安慰。

通过对各类人群的分析,我的朋友圈也云开雾散。

刷朋友圈和发朋友圈,都是在抵抗难以慰藉的寂寞。处于浮躁中的个体,看到动态才能平抑身在其中的愉悦。

发朋友圈的,无非两个目的:炫耀,或是吐槽。

于丹有句流传很广的话: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缺少什么!炫耀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体现,通过发布“高大上”的内容,更多的人“捧”,以此来获得存在感,消磨心理的焦躁。

吐槽的人,其实是在获取同情,寻求鼓励,让受伤的心灵得到安慰。

不可否认,也有些微友,通过朋友圈分享了很多有趣、有益、有深度的知识。然而,基于熟人圈的朋友圈,相对于各种专业社群,朋友圈的知识共享微不足道。得到的,也多是知识转化后的碎片。

越长大,内心越淡定,对朋友圈的依赖越来越弱。看看身边的朋友也是,越理性、越有追求的人,他们都埋头于扎实的学识。

这让我想起,没用微信以前的观念:专业素养的提升,依靠名师等“高人”指路,需要有温度的系统阅读,离不开带着思考的实践苦。

闲暇时看一看无可厚非,若把朋友圈的见闻都当真,就是自找烦恼。遇到优质分享,翻一翻了解话题动向即可,若把朋友圈当做提升的课堂,就是浪费时间。

别了,朋友圈!“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做学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