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读书散文

鲁迅与渭南的祈雨风俗

2019-04-30  本文已影响7人  迷彩青春很美
鲁迅先生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渭南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1924年,鲁迅先生来陕讲学,途经渭南县,亲眼见到这里的祈雨风俗,感受到了此地古朴自然的民风。

1924年七月七日,应陕西省教育厅和国立西北大学之邀,鲁迅来西安讲学。同行者有学生孙伏园、王捷三等十余人。他们乘火车抵河南陕州,改乘黄河西向民船,十三日下午到达潼关。在潼关歇息一晚,又改乘汽车。十四日上午,汽车抵达渭南。一到渭南,迎面而来的是古老而壮观的场面,那震耳欲聋的锣鼓、浩浩荡荡的队伍,奇异的装束,令这些来自京城的文人雅士耳目一新,不禁惊讶于渭南人的淳朴与虔诚。同行的孙伏园回忆说:“一到渭南,更好玩了:我们在车上,见街中走着大队衣衫整洁的人,头上戴着鲜柳叶扎成的帽圈,前面导以各种刺耳的音乐。这一大群‘桂冠诗人’似的人物,就是为了苦旱向老天爷游行示威的。我们如果以科学来判断他们,这种举动自然是太幼稚。但放下这一面不提,单论他们这般模样,却令我觉得一种美的诗趣。长安城内就没有这么纯朴了,一方面虽然禁屠,却另一方面不相信可以致雨,所以除了感到不协调的没有肉吃以外,丝毫不见其它有趣的举动。”原来久旱无雨,这一天渭南县城的人,在举行祈神求雨仪式。这段回忆给我们展现出一副渭南祈雨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渭南的民风民俗。

渭南的祈雨风俗隆重而虔诚。农历六七月份,久旱无雨,于是就祈求上苍普降甘霖,以振百姓饥渴之苦。整个活动持续一个月时间,大概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打扫神庙。

第二步,进庙跪香。即选几个德高望重且家道比较富裕的中老年男人,在神像前轮流跪着点香。(祈雨所拜的天神是八仙之一韩湘子。)每人大约跪一炷香的时间,轮流跪三天三夜,香火不能熄灭。

第三步,发马仔,即选天神的代言人。这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全村几百人集合在庙院内,站在火红的太阳下,即使热得汗流浃背,也不能打伞戴帽,至多用柳树条子编成圈戴在头上遮阳,这是向神灵表示求雨的真诚。旁边还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经过长时间的曝晒以及刺耳的噪音,就有人无法承受而晕倒,这个晕倒的人就被认为是天神已经附体,因而被选为马仔(不包括老弱病残、妇女儿童),成为天神的代言人。一旦被选为马仔,就拥有无上的神权了,可以长期住在庙内,由四五个人轮流伺候,随意挑选想吃的东西,过几天神仙般的生活。

第四步,取水。由会长们选好黄道吉日,集合全村的男丁好几百人,每人头上戴着柳条圈,再挑选十位拜水童子,拿着盛水的圣水瓶子,和马仔一起去山里取水。拜水童子一般从村子里有头有脸的人家挑选,必须是男孩,年龄大约十二三岁,穿得体面一些。取水的地方各村都不一样,但一般都在山里。如渭南丰原乡阿干村取水的地方就在秦岭北坡下的一处山洞,名曰“湘子洞”。一路上鼓乐喧天、浩浩荡荡,每经一处庙院还要进去烧一炷香,一直走到目的地。鲁迅所见到的情景就是取水途中的场面。泉水装满瓶子后,拜水童子将水瓶顶在头上,走在队伍最前面。浩浩荡荡的队伍伴随着锣鼓声,热热闹闹的往回走,每到一个村子都围来许多男女老少看热闹。途经某个村子时,如果恰好是晚上,那么村子的人们会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他们,饭菜很丰盛,但不能吃荤。回到自己村子时,男女老少数百人站在村口迎接,为首的老人们还要跪在地上表示真诚。村口锣鼓声声,鞭炮轰鸣。马仔由两人扶着绕众人转三圈,如果发现村民中有戴草帽或打伞的,都要被打。

第五步,谢将。取水回来后,如果老天果然降雨,那么这次降水的功劳全归于天神的恩赐,于是会长们就会酝酿“谢将”事宜了。谢将的活动主要是唱大戏,有秦腔、皮影等地方戏曲,一般唱两天左右。这时马仔可真是出尽风头,人们把他当神灵来服侍,戏台前专门设一张茶桌,马仔坐在桌旁,悠哉游哉,唱戏的曲目也由马仔来点。戏毕后给马仔吃的是九碗素席、油炸麻花,饭后还有西瓜水果等伺候着。谢将后,这轰轰烈烈的祈雨仪式就算结束了。不过,如果取水回来后老天还未降雨,那马仔可就苦不堪言了。会长会用一根筷子粗的钢条穿过马仔的一边脸颊,另一头由嘴里探出,用牙齿咬住,持续一个时辰。这也算是对天神的惩罚吧。不过,祈雨仪式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大多情况下会等来一场雨的,所以这种惩罚很少发生。

举行一次祈雨仪式,花销是很大的,所以这种活动一般很少举行。听渭南丰原乡阿干村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说,他一辈子在自己村子里就亲眼见过一次。

鲁迅先生是幸运的,他一辈子只来过一次渭南,而且还只是经过,就有幸看到了这一隆重而热闹的祈雨场面,亲眼见识了渭南人的淳朴与虔诚。孙伏元先生还称赞其为“美的诗趣”,并将渭南人的淳朴与长安人作以比较,得出的结论是“长安城内就没有这么纯朴了,一方面虽然禁屠,却另一方面不相信可以致雨,所以除了感到不协调的没有肉吃以外,丝毫不见其它有趣的举动。”渭南人也是幸运的,这种祈雨风俗因巧遇鲁迅而扩大了影响。有些研究鲁迅的著作或文章,都有这次活动的点滴记录。鲁迅的渭南行踪,间接地记录了祈雨这一地方文化遗产,客观上为弘扬渭南地方文化做出了贡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