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异兽志——九尾狐
《山海经·南山经》: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是青丘山,它的山南多产玉石,山北多产可以制作青色颜料的矿石。山上有一种兽样子像狐狸,而有九条尾巴,叫声如同婴儿,能吃人,人吃了它能不受蛊毒邪气。
《山海经人神异兽录》九尾狐要说这山海经之中如今最为著名的异兽,我感觉也就是非今天异兽志的主角九尾狐莫属了。放眼观看,在如今各个文化传播领域,无论是影视或是小说读物,凡是只要涉及神话传说甚至是只需要涉及亚人(类人非人)就会出现九尾狐的身影,那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不妨聊一聊,这只本存在于山海经之中的异兽,究竟有何德何能褪去兽衣,以或妖或仙的姿态矗立于文化的浪潮之间。
实际上相较于九尾狐这个称谓,我原先更喜欢用青丘狐这个名字,因为在山海经之中,九尾狐仿佛就是青丘的代言人。在山海经之中,出现了三次均有青丘之名,除了开头的南山经之外,还有:
《山海经·海外东经》: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阅读的文学作品和古籍也变得越来越多,我发现不仅是现代人,包括很多的古人,也更喜欢用九尾狐来为它们命名……想想也是,如果它们真的有灵性,肯定就不会仅仅呆在青丘这一个地方,总该喜欢到处旅游,或者跑到一个新的地方定居什么的(怎么样,很有灵性吧? (。・ω・。)ノ),好像专门用地名给它们这一整个种族命名的确是不太合适。所以现如今我也更喜欢用九尾狐这个名字来称呼它们。
咱们再来谈回原文,第一句话先交代了青丘山的大致地理位置,以及它独特的产物。这里稍微提一下,古文之中,山南为阳,山北为阴,而河流是正好反过来的。随后就交代了九尾狐的外貌特征(原文中出现了个兽字,就不用担心它是否把鸟写成焉了),长得像狐狸,但是有九条尾巴。不得不说,古人对九这个数字还真的是挺有执念的,好像在他们的眼中,九就是最大的数字一样,十进制直呼内行。另外一个在山海经之中比较常出现的数字就是八,至于原因嘛,等我以后如果能讲到什么八条尾巴的异兽,我再详细说说。
九尾狐其实原文一直到这里,九尾狐的样貌在山海经里面可以说是平平无奇,咱们现在觉得它很华丽或者说很神秘大多都是因为人们给它披上了“偶像包袱”。这点样貌在山海经里面绝对算不上出众。但反杀却往往都在后面:它的声音如同婴儿一般,能吃人,吃了它的肉能不受蛊毒邪气。从这开始,这一段就已经不再属于它的外貌特征了,但确实给它在后世的形象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狐狸的叫声,没听过的,可以到网上搜一搜。现实之中,狐的叫声的的确确如同婴儿的啼哭一般。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信息传播并不便利的古时,所有的自然知识几乎就只能靠口口相传。如果一只狐在森林中啼叫,而正好周围又有单独出行的古人,那么就很容易让古人认为:诶,这是密林之中怎么会有婴儿的声音?这好奇心是天性,难免就会进去看一看……完事就出事了(但不一定是被狐搞死)。像这种事情,只要出现一例,那被以讹传讹,口口相传之后就指不定变成什么样子了。在后世之中,九尾狐无论是仙还是妖都会带上一股诡媚的面纱,我感觉跟这应该有不小的联系。再说它能食人的特性,记住,“能食人”和“好食人”还是有区别的,哪怕是放到现在自然界中很多食肉动都能食人(包括人类本身),但真正意义上“好食人”的真的没几个。这里说一点题外话,有传言说,人只要吃了人肉以后就只喜欢吃人肉了,那么,这些人就被称之为“好食人”了(这么看来的话人类一但被欲望驱使那可就比畜牲还畜牲了(。•́︿•̀。))。而在这一段最后一句,又说人吃了它的肉,就好比是净化了一般,不受蛊毒妖邪……好家伙前面刚说人家能吃人,后面就直接给它吃回去了。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并非认为青丘狐是凶兽,只是行为之上有些误导人罢了,甚至真不小心遇见了还想逮回去做顿肉(「・ω・)「,这效果不比请神婆驱邪厉害多了。
卖个萌(≧ω≦)诶,信息整理到这里,就有人可能就要发出疑惑了,这都遇到九尾狐了,为什么是抓回去做顿肉而不是做老婆呢?(不是我问的哟|・ω・`))……好了,不搞怪了,但我的确是想通过这个来告诉大家,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来在山海经之中,九尾狐其实就仅仅是异兽一般的存在,它更像是一种长相神奇的狐狸族群,最多吃了它的肉,有点特别功效,完全没有什么仙化或者妖化的特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后世之中会频繁的出现狐狸精或者狐仙,乃至九尾火狐九尾妖狐这种奇奇怪怪的产物;又为什么后世的传说之中,九尾狐就几乎全是女的啦?(当然,不排除有些男九尾狐长得像伪娘 ಠ౪ಠ )那么经典咱们开始发散性思维,如果单从山海经之中无法找到我们想要的全部答案,那咱们就该找找最早什么时候九尾狐便可幻化成人勾人心魄,而这和山海经之中的九尾狐究竟有没有关系?
汉《艺文类聚·卷九》祥瑞部下·狐引《吕氏春秋》佚文:“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引《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这一段好多《春秋》之中都有记载)
这一段话我就不逐字翻译了,反正讲的大概意思就是大禹三十岁的时候来到涂山,有一只九尾白狐在那里拜访了他,当地有一首民歌说九尾狐,到谁那里做客,谁就能成王。谁娶了涂山氏的女儿,谁就能家道兴旺。大禹有当帝王的思想,于是就娶了涂山氏的女儿,也就是启的妈妈女娇。在这里先扯一个题外话,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说:“涂山氏女名女娲”这很明显就是抄错了,要么就是同名,要么就是作者脑子真有问题。这很明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大禹真的娶了女娲,那我上一篇中伏羲找大禹可就不是亲切的交流了(╬ ‾᷅皿‾᷄ ╬),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讹传讹哟。
咱们再来说回九尾狐,上文在涂山的那段歌谣之中,专门提及九尾狐的祥瑞之兆,即见者为王称帝,国家昌盛。狐被视为瑞兽,这一种说法在先秦时代算是比较流行的。在山海经郭璞的批注中:“世平则出为瑞也。”也有这样的寓意。而实际上,在那一段时间以及之后的几个朝代之中九尾狐都象征着两种祥瑞之兆,其一便是帝王之兆,除了上面讲过的禹的故事,比较著名的就是陈胜,吴广起义了,那被所有人都牢记得“大楚兴,陈胜王”,就预示着狐在当时就已经有灵异与帝王之兆。其二就是婚姻的爱情情之兆。大禹遇涂山氏之女事例中的九尾白狐,显然就具有婚姻吉兆的意义。而在《诗经·有狐》更是以孤独、抑郁、流浪之狐,作为婚姻与爱情失其时之人类,加以吟咏歌唱,表现了那种渴望爱情,但却不可得的悲怆之感。汉代班固《白虎通义》也以狐为兆示“子孙繁息”之德兽。
那么,这九尾狐的吉兆究竟和它后世的化人有没有关系呢?…有,但可以说仅仅是个间接关系,又或者说仅仅是个误会。还记得上文说过的吗?禹王是见了九尾白狐之后,娶了女娇为妻。本身这个九尾狐应该就和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一样,仅仅是有着祥瑞之兆,但依然是以兽形见人,就如同上文,我摘引的《周书》:“成王时,青丘献狐九尾”,这里的九尾狐应该是上天引导着禹王称王称帝,开启华夏文明。可偏偏就有后世的人错误理解成禹王娶了这条九尾白狐,而这条九尾白狐是涂山氏的女儿女娇……不是,这号人是怎么想的?大家可能还不清楚这是个什么性质,理论上来讲,这个传说发散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出现青丘狐可以化人的传言,也就是说,这个理解错的人,真的就认为大禹娶了一条白狐狸。……咱平心而论,禹王应该还不至于到这个地步(人不能…至少不能试)。得,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找到啦(不是→_→)。而且哪怕单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元和郡县志》记载,“齐景公有马千驷,田于青丘”,故将青丘改名为“千乘”。千乘,今高青县(位置和山海经中的相仿)。也就是说,青丘在现如今的山东。而涂山在蚌埠市附近,也就是安徽省。谁能告诉我:为什么禹王会跑到安徽省娶一个山东省的老婆,然后还在安徽省里立了一个自己的宫?同志们,这个是在古代啊,古代。这完全是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另外,后世的周文王也同样见过九尾狐,他可没有娶过什么貌美的女子,但依然成就了大业。如果这么看来,反倒是我前面说的,青丘派九尾白狐面见禹王,祝他事业大成,又牵引其与涂山氏女成婚,显得比较合情合理了。
九尾狐可是谣传一旦出来了,就基本上止不住了,但即便如此,肯定也会有人不相信大禹娶了一个狐狸当老婆,那么是时候将它合理化了。而好巧不巧涂山氏基本上就是一个以狐为图腾的部族(其实也不能算是巧合,而是必然吧),然后就有了九尾白狐,化为涂山氏之女接见禹王,与其成亲,助其大业的故事。……好!自此开始,人可以了,至少可以试一试——狐,她成精了。
而自从有了这么一个先例,很多动物成精的谣言都开始层出不穷。说明一下这里的成精与山海经中本身就可以化人的部分异兽不同,他们的仙法或者说妖法,大部分是由于年岁的积攒,后天学习而成,并非是先天所赐,山海经中虽然有经历劫难,并可羽化飞仙的说法,但是仍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也就是所谓的背景和血缘关系,而在后续的传说之中,如狐狸蛇一类的动物并不需要这些血缘关系,只需要后天勤奋努力,便可化境飞升。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它们的祖先便是青丘狐或是腾蛇,天生就自带了可以修行的资本(那我们还是炎黄子孙呢,我们怎么修不了正果呀?╰(‵□′)╯ )。而正式出现了动物可以成精这一种说法,导至很多鬼怪邪谭开始出现。而这一类之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我国北方的三地仙——黄皮子(黄鼠狼)、狐狸、蛇。它们最大的特性就是有灵性。
黄鼠狼,咱们暂且不谈,因为我感觉它被列入三地仙的主要原因就是这货好事不干,只干偷鸡摸狗鸡贼的事情。狐狸和蛇可以说是占领中国古代人文异谈的半壁江山了。还记着我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到过的民间说法:蛇修五百年化人,狐修一千年化人。我记得很清楚,哪一个版本的白蛇传里面好像就此来说,因为蛇修炼的时间比狐要短,所以说狐更通人性。(嘿,我就奇了怪了,这不应该是修炼时间越长的越愚钝,越不通人性吗?)这个说法其实在现实中也有,不过,更倾向于的解释就是,蛇是冷血动物,没有太多的感情(白素贞大怒(-皿#-))。另外,慢慢慢慢随着时间的推动,又开始为这九尾狐的修炼补充了更加完善的说法,狐不光修行一千年之后才可以成精化人,化人之后还要每修行一千年才会多一根尾巴,至高九根尾巴封顶,象征着法力的澎湃……这我就不再过多吐槽了。大家还记着《蜀道难》里有一句话吗:尔来四万八千岁。我感觉这俩都是同出一辙的,中华上下才五千年也就只够你修五根尾巴是吧ヽ(・_・;)ノ?于是也有人觉得不合理,然后在异谈之中就慢慢改成了:一千年成精,随后,每隔一百年长一根尾巴(不知道我为什么想到了出租车起步价的数学题-_-||)。相同的说法,我在《鬼吹灯》之中也了解到过,只不过对象是蜈蚣——蜈蚣一千年成天龙,随后,每一百年长一个翅膀,小说之中的蜈蚣有三对翅膀,也就是说,有一千六百岁。……如果这么算的话,咱下次如果真遇到九尾狐了喊一声大妈不过分吧?(「・ω・)「可是有人觉得这么算还是不妥,于是又变成了狐从一开始出生每过一百年就会长一条尾巴,长齐九条尾巴之后,再过一百年,达成一个条件就可以幻化成人(这个条件我们后面会讲),正正好好一千年。不过,这样的设定里面,九尾狐的法力和逼格就没有这么高了(时间的代价|・ω・`))。
但总而言之,在随着历史的进程之中,九尾狐的设定,随着异谈的慢慢散步,而变得越来越加完整奇幻。而一开始的青丘之山中的狐群,也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世间第一批的九尾神狐,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尾狐,是传言中世间所有狐的祖宗,其他的狐都是后天修炼而成的。但就如同人也分好坏一样,一个物种的数量一旦开始多了起来,那质量必然会下降,更何况,这是存在于神话之中的这个群体呢。我们的九尾狐之中开始出现九尾妖狐、九尾魔狐,甚至还会出现连九尾狐都不是,直接就成为了妖狐(先狐创业未半,而中道成妖)。
《吕祖全传》云:“九尾狐食人,何其暴也,而难逃渭水熊罴之歼”
还记得我前文所讲九尾狐能吃人和好吃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吗?你看如果分不清,就会如同这本书里记载的一样了,九尾狐直接从一个瑞兽变成凶兽了。这一本书是清代的汪象旭所作,在这几千年间,不可能没有一个人与他有相同的想法,因此,九尾狐好吃人的特性也就在民间被传播开了。还记得我前文所说九尾狐有九个尾巴之后,还要达成一个条件,才能幻化成人吗?你猜那个条件是什么——居然是吃一百个人类的心肝(也有说法是只限男性的心肝),好家伙,这么恐怖吗?中国人再多也经不起你这么造呀。不过,除了佛法道家的驱邪,普通人也是有方法阻止九尾狐的。即,当九尾狐为了第一百个肝脏要去诱惑一个男人时,如果那个男人向曾经接受他帮助的动物或是鬼求助,就可以把九尾狐击败。这个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呀?……
(ノꐦ ๑´Д`๑)ノ彡┻━┻简单个头呀,你怎么知道自己就是第100个男人呀,而且还要像动物或者是鬼寻求帮助,这说明我都认出来她是个狐狸精啦!那我还不如自尽变成鬼,把她掐死呢,反正都是一死了。不过的确是有辨别狐狸和正常女性的方法的,狐狸修炼最难隐藏的便是自己的尾巴,所以如果有一个女性在和你交谈的时候,真·露出了狐狸尾巴,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扯她尾巴一下,她就会被迫化成原形……所以我是不是白死了?
不过从上面这个异谈,我们不难发现,九尾狐现在又多了一个新的特性——“媚”,也就是后来狐狸精的说法。不知何时,这九尾狐就仿佛只剩女性了,她们的主要工作竟然是魅惑男性吃人心肝,这样妖化的形象,据我所翻阅的古籍来看大概是从商就开始出现了的,不过,这个结论并不是很确定。鉴于那个时候出现了一个举世闻名的狐狸精——没错就是妲己。妲己姓己,字妲,生卒年不详,商代有苏氏之女。纣王之妃,得纣王宠爱,助纣为虐,周武王灭纣被杀。我之所以说这个结论很不确定是因为这可能是周武王散发谣言,说美女祸国将这个妲己谣传为狐狸精,说商纣王已经被这个狐狸精操控了,就是一个傀儡罢了,以此来振奋人心,大大增加自己的胜率,如果真是如此,那商朝应该是出现明文狐狸精最早的朝代了。当然,这个观点完全是我自己推理,因为我并没有找到妲己是狐狸精,这一个说法究竟是哪朝哪代开始出现的,只知道在后世的封神演义之中开始被传播开来,能找到的明确记载的就是六朝时人李逻注《千字文》“周伐殷汤”说妲己为九尾狐,但我又找到一些零零散散的,比三国时期更早的说女性乱勾引男人就是狐狸精的说法,所以说我非常的不确定狐狸精这个说法是从商朝开始的。
不过既然都已经提到妲己了,就继续往下说吧。在封神演义之中,妲己竟然是被女娲派下来扰乱商纣王的三妖之一,所以理论上来讲她竟然是要奉旨行恶,那这是不是就代表九尾狐还不算是邪妖?……真是越扯越乱了,封神演义这里我就不扩展的讲,就大概说一下具体缘由,就是商纣王在女娲宫提了淫诗一首,不得不说,他也是真的犯贱,完事女娲不高兴了,派三妖下来扰乱他从而导致商朝灭亡。说实话,我感觉把封神演义的戏份加进来之后的确逻辑有点乱了,妲己明明算是好的,却又被斩了?得…还是把封神演义单独当个外传看看吧,毕竟明清小说的天马行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另外,除了妲己以外,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狐狸精——褒姒(真狐狸精,连九尾狐都不算),就是怂恿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那个,又是美女祸国。就奇了怪了,本来象征着国运昌盛的九尾狐怎么传着传着传着就成祸国了?不得不说,人类可真是会找借口,明明是君主自己贪图美色误国,非要加上一个狐狸精魅惑的,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吧?(︶︿︶)=凸
可是慢慢的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如同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事情的起起伏伏一般,我们可爱的九尾狐在诸多文人的笔墨之下,又慢慢回归了其天真善良的本性。就如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这里面的九尾狐就是法力无边,富有责任感的象征,愿意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族群,不辱先祖的名声。而上文所讲的封神演义之中,妲己也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女娲的愿望,帮助周击败商朝。而到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贵州一个叫玉镯儿(原名孙红莺)的奇女子不知经过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写出了“白狐”的歌词,经过枫林作曲,陈瑞演唱,成为传遍大江南北的网络歌曲。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如今,我们仍然会用“狐狸精”来辱骂一些水性杨花的女人。可是我们也同样在宣扬着一些作品之中九尾狐的痴情与纯真。
往回看看,我整理的九尾狐的历程,由一开始在山海经之中的象征着吉祥的瑞兽,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成了人们口中夺人心肝、噬人精魄的妖邪,又慢慢变成了忠贞不渝、纯洁的可爱的九尾白狐……我真的很奇怪,时间真的让这些青丘的狐狸们改变了吗?答案当然是没有的呀,它们本就是存在于神话幻想之中的无忧无虑的小狐狸。改变的是什么?改变的是我们人呀,为了顺应历史的需要,为了完成我们的一些目的,我们将神话之中,它们的定义改变,让本身的瑞兽变为了妖邪,让本身美好的寓意堕落成尔虞我诈。但不过还好神话就只是神话,传说也终究只是传说。人本身就会犯错,更何况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那些神话呢,我们就当作神话之中的九尾狐们犯了一些错误吧,而如今的它们,又重新活跃在我们历史文化的舞台之上,以它们洁白圣洁的身体舞动着它们本就应有的姿态。
九尾狐你们知道吗?九尾狐曾经和三足金蟾、神鸟金乌一齐出现在过王母娘娘的身旁以象征着吉祥瑞兆。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呀,山海经之中,会不会一开始真存在着一只九尾狐,她是所有狐的祖先,而她也真真正正修成了正果,离开了她所爱的青丘山,来到了王母娘娘的身边,留在了那虚无缥缈的昆仑仙山。
……谁知道呢?有梦总是好的。
(本篇所有图片素材及资料均来源于网络以及我的藏书,如有侵权,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