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简友广场成长励志

给马校长的一封信

2019-06-22  本文已影响0人  诗华书华

马校长:

见信好,提笔之前,我思虑再三,要不要把心里的想法写出来,万一我的想法不成熟,贻笑大方怎么办?万一我的建议不合理,您对我有看法怎么办?万一我的言语失当,惹人不快,怎么办……可是,头脑里时不时蹦出来的句子催促着我把它写出来。一咬牙,一跺脚,成熟不成熟,合适不合适那也得先说出来。万一我的建议让您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学生的成长有一丝启发,那我今天为了避免自己难堪而箴口不言不是太自私了吗?最后,我告诉自己写不写是我的问题,而学校如何看待我的建议是学校的考量。我尽到自己的本分,但求问心无愧。

为期三天的海门之行已渐入尾声,在这三天,有享受,享受于每个学校立意深远、耐人寻味的校园文化;有惊喜,惊喜于忽而让人眼前一亮的别具匠心;有震撼,震撼于每项工作都能持之以恒,并屡创佳绩;有感动,感动于老师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有憧憬,憧憬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硕果累累……

看着台上的老师娓娓道来,有时候我也会想,其实这个活动我们老师也有开展,其实那个比赛我们学生也有参与。可是,为什么我们的老师没有人家的老师有成就感?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没有别人的学生更自信?怀着这样的疑问,我参观了一个又一个学校,聆听了一场又一场报告,我想,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诚然,一件事情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非一人一物之功,它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努力。教育,尤其如此。一所学校的发展背后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怀。都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可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教育发展史就是当地社会的精神成长史。但是,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道我们就不能做点什么吗?我不这样认为……

在各种各样的因素中,不可否认的,“跟班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 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众所周知,人与人的适应都需要一个时期,实行“跟班制”,学生与老师只用经历一次磨合期,就可以充分了解,老师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教学与管理上;学生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与同学相处中。老师无需一年又一年的整顿班规纪律,心力交悴。孩子可以避免一年又一年的挣扎在不同的班规与陌生的同学之间,惶惑不安。长此以往,并不利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成稳定的心理环境。我们老师吧,倒还无所谓,无非是多费些心罢了。但怕只怕,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我们的付出而更有收获。

对于学生来讲,小学阶段是行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而良好习惯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任何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管理风格,孩子好不容易适应了某位老师的管教风格,刚刚养成了一些良好习惯,她就被分到其他班级,缺少了之前已适应的督促方式,孩子还能不能继续坚持,我觉得很值得考虑。

2 有助于开展活动,养成素质

对于老师来讲,任何一个好的想法,想要做出一番成绩,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这些坚持离不开一群固定的学生,当一个好的想法付诸实践,刚刚有一些起色时,孩子们又分散到了各个班级,一切又要从头开始,哪里还能持之以恒,更别谈什么精彩展示了,周而复始,没有成就感,再激情的心,时间长了,也淡了。

对于学生来讲,在一个活动中,刚形成了一些素养,却被打乱到其他的班级,不能使该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该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也许我们就少了一个未来的演说家、美术家、书法家……

在培训期间中,老师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有些老师的看法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孩子被分配到一个负责任的老师那里,是孩子的幸运。那如果被分配到不负责任的老师那里,那不是把孩子耽误了吗?

初听这个话,似乎挺有道理。可细细琢磨,我发现这个想法是有问题的。请恕我言语直接,我只是就事论事,无不敬之心。当管理者在以提防的心态与老师相处时,就不要怪老师不跟你“同仇敌忾”。身为教育者,我们号召要把家长拉到“统一战线”,要把社会力量凝聚到我们身边,可不要自己先搞起“内战”哦。我们讲要相信自己的学生,难道我们不应该相信我们的老师吗?

且不说是不是真的有不负责任的老师这个问题。即便真的有,难道“分班制”就能解决老师不负责任的问题吗?没有吧?不负责任的老师没有变得更少,负责任的老师反而很难走得更高(很多好的想法不能得到持久实施)。“分班制”难道成就了更多的学生吗?没有吧?“捣蛋”的孩子年年有,出类拔萃的孩子却不见得更多(孩子的素养不能持之以恒的培养)。更何况“捣蛋”的孩子到底是“跟班制”闹的,还是“分班制”闹的,还真是有待商榷(他们心中真的有一个固定的班级文化制约吗?)。

再来说说责任吧。是让老师认识到未来六年都将与这个班的孩子朝夕相处更容易让老师产生责任感?还是老师知道一年后将与面前的这些孩子分道扬镳更容易产生责任感。没有哪一个职业的成就感能够与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班级里一天天进步所取得的成就感更让人感觉到职业幸福感。当一个老师知道自己未来教学工作的难易与职业幸福感将与面前的孩子今天的知识水平息息相关时,我想没有老师会给自己挖坑往里跳吧?

最后我还想说,作为龙的传人,最让我们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恐怕莫过于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想没有它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传承,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精神。经过时间沉淀的文化才会根植于人们的骨子里,融化于人们的血液里。而班级文化,也不例外。

海门之行后的一些思考,也许会由于自己身份原因,视角不同,一些想法也许不够成熟,有些语句可能还有欠雕琢,不当之处,还请您见谅。

                                  县直小学部:李奕萍

                                  时    间:2019.6.22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