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典故:四支·其四(2)

2020-03-24  本文已影响0人  春草落雪

2、德重帝王师

帝王师,即帝王的老师,或者做皇帝辅助的股肱大臣。

《文献通考·卷四十三·学校考四》

“……兖州初平,遂幸曲阜,谒孔子祠。既奠,将致敬,左右曰:‘仲尼,人臣也,无致敬之礼。’上曰:‘文宣百代帝王师,得无拜之!’即拜奠于祠前。”

从此,中国文人有了“帝王师”情结,将之视为最高荣誉,毕生追求。

(1)商朝的伊尹

又名伊挚,夏末商初人。《列子·天瑞》称:"伊尹生乎空桑。"《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

伊尹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夏末商初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

聪明颖慧,勤学上进,耕作于有莘国。商汤三聘之后,辅助商汤打败夏桀,为商朝的建立做出不朽功勋。

拜为尹(丞相),尊号"阿衡",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即《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历事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辅政五十余年,为商朝富强兴盛立下汗马功劳。

沃丁八年(公元前1550年)逝世,终年一百岁,以天子之礼葬于亳都(今河南商丘市)。,以表彰他对商朝做出的伟大贡献,后世奉祀为"商元圣"。

毛泽东在《毛泽东早期文稿》给予高度评价;"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生于专制时代,其心实大公也。识力大,气势雄,故能抉破五六百年君臣之义,首倡革命。"

(2)周朝的姜子牙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此即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源。

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人称姜尚。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周康王六年,卒于镐京,长子姜伋嗣位。

(3)汉朝张良

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

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为刘邦完成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刘邦称他“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这一名句,也随着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而流传百世。

汉朝建立时封留侯,后功成身退,千古流芳。张良在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4)三国蜀国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5)明初刘伯温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6)明朝建文帝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机警敏捷,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为同辈人所推崇。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后,即遵照太祖遗训,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

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灭十族,共计873人。方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被施以凌迟杀害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时年四十六岁。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方孝孺是历史唯一个被诛十族的人。十族:父四族(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一族、出嫁的姐妹一族、出嫁的女儿一族)、母三族(外祖父一族、外祖母一族、姨妈一族)、妻二族(岳父一族、岳母一族),第十族是门生之门生

《明史纪事本末》

“文皇发北平,僧道衍送之郊,跪而密启曰:"臣有所托。"上曰:"何为?"衍曰:"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文皇首肯之。及师次金川门,大内火,建文帝逊去,即召用孝孺,不肯屈,逼之,孝孺衰绖号恸阙下,为镇抚伍云等执以献。成祖待以不死,不屈,系之狱,使其徒廖镛、廖铭说之。叱曰:"小子从予几年所矣,犹不知义之是非!"成祖欲草即位诏,皆举孝孺,乃召出狱,斩衰入见,悲恸彻殿陛。文皇谕曰:"我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文皇曰:"伊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文皇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降榻劳曰:"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左右援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不可。"孝孺大批数字,掷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文皇大怒,令以刀抉其口两旁至两耳,复锢之狱,大收其朋友门生。每收一人,辄示孝孺,孝孺不一顾,乃尽杀之,然后出孝孺,磔之聚宝门外。孝孺慷慨就戮,为绝命词曰:"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庶不我尤!"时年四十六。复诏收其妻郑氏,妻与诸子皆先经死。悉燔削方氏墓。初,籍十族,每逮至,辄以示孝孺,孝孺执不从,乃及母族林彦清等、妻族郑原吉等。九族既戮,亦皆不从,乃及朋友门生廖镛、林嘉猷等为一族,并坐,然后诏磔于市,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谪戍绝徼死者不可胜计”。

(7)三代帝王师——祁寯藻

祁寯藻(1793-1866)字颖叔、淳浦,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户部郎中祁韵士之子。道光进士。历官至军机大臣,左都御史,兵、户、工、礼诸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

道光十九年(1839)赴福建筹办海防,查禁鸦片。咸丰帝即位,更得重用。后自请辞官。咸丰、同治之际,密陈厘捐病民,力请罢止。论时政六事。同治元年(1862),供职弘德殿,教同治帝读书。五年后卒。

世称"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寿阳相国"。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对朝政有影响。其书法由小篆入真行,师承二王,出颜柳,参以山谷,深厚遒健,自成一格,为清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楷书称首"的赞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