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孩子未来人生,你真的懂l吗?
曾有这么一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安静地坐着,看上去很乖巧。靠近他时却发现,他眉宇间散发着忧郁,那是种本不应在他这个年纪有的情绪。
我问他:“怎么不高兴啊?”他说:“我不想上学!”
我问为什么,他说上学太累了!
我开玩笑的问:“既然累怎么还来呢?”孩子低着头,半晌说道:“为了让妈妈高兴......”
我内心瞬间揪了一下。
从孩子忧郁的眼睛里,分明看到了为他未来焦虑不已的父母。
他本该有快乐的童年,此时却承受着父母厚重的期望,这样稚嫩的肩膀不知如何承担的起?
教育是什么?
希腊哲学家马库斯.西塞罗说过,“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摆脱现实的奴役,而不是去适应它。”不幸的是,中国家长面对当前教育的态度是:一面的极度不满,一面又竭力让孩子适应这种环境。
这是种错误的引导,但每个人又都深陷其中。
在这种焦虑下,教育体系的弊病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因父母们都怕孩子落于人后,都担心孩子在未来无法出人投地,所以看到孩子某一门课程不尽人意时,父母宁花高昂的代价也要让孩子提高。
其实这只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你在告诉孩子:“你这方面不如别人!”
家长们都笃信木桶原理法则,他们不遗余力想修复孩子的短板,让这只水桶完美。但没有人意识到,协扶孩子走向未来人生的,其实是桶上那条最长的板!
家长们在想,等孩子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辈子最大心愿便了了。他们根本没意识到,大学只是他们人生路的另一起始,孩子在未来,实际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那条路,才是真正展示他生命宽度与思想高度的天地。
很多西方孩子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就非常清楚这点,即使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不突出,但他们却能关注到孩子身上任何一个闪光点,然后以此不断夸奖鼓励孩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的自信心、行动力将不断增强,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让孩子在一个和谐、融洽、快乐的环境中生活,对他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如果父母将所谓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时,这种期望也许只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羁绊!”
所以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为什么很多国外孩子说话做事方式,都不同于中国孩子?其实原因就在这里!他们看上去坦诚、率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一切都源自他们父母的教育。从小的自由宽松环境,使他们形成了更健康完善的自我人格,以及不受压力束缚的开放性思维。我们可以想象,当孩子用这种良好的人格去行走未来的人生之路时,他们将会成就怎样的事业
健康独立的个性、积极自信的心态、高效的沟通能力,这才是孩子迎接未来挑战最应具备的东西。所以要问问我们中国的家长,您在培养孩子时,是否也教过他们这些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