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敏捷开发的认识

2018-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PM_Cloud

什么是敏捷开发?

一种可快速验证、持续改进和实现idea(市场和用户需求)的项目推进方法。

敏捷VS不敏捷(瀑布式开发)

敏捷开发:以用户的需求进化为核心,采用迭代、循序渐进的方法,迅速响应市场与用户的需求。敏捷并不是全盘否定了瀑布式开发,而是借鉴了它优秀的部分。

瀑布开发:局限性非常明显,比如对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响应慢,产品投放市场的速度太慢,更改成本高等,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产品一推出市场就宣告失败。但瀑布式开发对于那种需求比较确定的项目来说还是不错的,比如工厂里面的生产环节就可以采用瀑布式开发的项目管理方法。

敏捷开发的特点

1.小步跑步,尽快交付

尽早地交付新的版本,对于敏捷来说,可用的软件胜过完备的文档。这种频繁地迭代是为了与用户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反馈,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对于不能给用户或者产品带来价值的功能需求,则坚决不做。

2.有项目计划,但也“拥抱变化”

敏捷更加注重计划的制定,也欢迎改变需求,不断地修正自己原先的计划,利用变化来为产品创造竞争优势,这些改变意味着自己更了解了市场需求,让团队本身能够与市场、用户需求同步。

3. 版本周期内尽量不加任务

每个版本周期有限,且已根据需求配置相关对应的资源,加任务难免影响项目进度和周期,故除了特殊情况,其他任务尽量不加至该版本内。

4. 团队配置也要敏捷

团队配置属性也需敏捷,团队人数20人以下,最好同在一个办公室,这样可以利用白板、墙壁和站会,异地沟通效率低、成本高。

5. 敏捷也需要反思

对上一个版本迭代或前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反思,包括需求的变更、人员的流动、市场的变化等,问题出在哪,解决方案是什么,以提高后续开发的效率,更好地保持团队的敏捷性。

敏捷开发的本质

MVP+精益分析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简述

MVP是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产品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直接上图:

瀑布式和敏捷式的区别

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也许是一个出行的交通工具。敏捷核心就是提供最小可行产品,如滑板车,再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不断跟进和产品迭代,最终完成一轿车,但其中每一步都是最小可行的。而针对瀑布式,根据传统的思路就是一步步实现,从车轮、外壳以及驱动装置到最终的实现。值得思考的是:在过程中市场和用户需求是否会演变成摩托车或者自行车。

MVP的核心原则

1.抓住产品核心流程

抓住最核心的产品流程,剔除多余的功能或者高级功能。如电商类产品(积分商城),核心流程就是:浏览商品→购物车→下单支付→查看物流。那就围绕这个流程,剥离其他多余的功能需求(个性化推荐、活动推荐、秒杀大促、分享评论、积分等),做一款MVP产品。

2.不同阶段的MVP目标不同

产品从0到1,MVP1.0的目标就是验证需求,验证需求的真or伪、高频or低频、刚需or非刚需。若产品需求与市场痛点匹配,那么MVP2.0的目标就是优化产品核心流程的用户体验,然后增加一些新的功能特点。而MVP3.0的目标就是确认MVP2.0的需求是否符合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考虑继续持续迭代优化还是下线,依次类推。

3.可以尝试任何产品形态

互联网红利期已基本结束,如今APP开发和推广成本也很高。MVP可以是一个只有基本功能的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纸面原型或者视频。只要是可以让用户直观地感知到产品的价值,能激发出他们想要使用产品的体验就可以,目的是为了快速响应和验证市场需求。

精益分析

所谓的精益分析,首先是你有一个想法或者灵感,然后通过MVP策略让产品快速上线,产品上线后,通过数据来衡量用户的表现,如果好的话就保持、继续优化,不好的就下线反思。MVP加上精益分析,通过数据表现就可以快速地帮助验证市场对于产品的反馈。如果用户反馈很好,就可以继续加大投入,如果用户反馈有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避免更多的精力浪费。

敏捷开发实例-分答

分答,是2016年度最引人注目的付费语音问答,用户可以快速地找到可以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行家通过语音用一分钟时间为用户答疑解惑。这款产品由在行团队孵化,也是延续了知识传播与分享的分享方式。不仅是科学家,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的模式。上线仅四十二天,超过1000万授权用户,付费用户超过100万,33万人开通了答主页面,产生了50万条语音问答,交易总金额超过1800万,复购率达到43%。

在如此傲人的成绩下,分答的产品总监朱晓华透露,分答的idea来自于在讨论轻量化知识交换平台中,姬十三想做个语音问答,从确定要做到产品正式上线,中间只用了一周的时间。

我们可以来看看一周的时间,分答团队都做了哪些事情:

一晚框架:1个产品经理

一日原型:3个产品经理

一个周末主体:1设计、1后端、1前端、1测试、1运营

一周业余时间完善

两天内测

一日引爆

通过一周紧张的设计和开发,分答的第一个版本终于上线了。第一版上线的分答,非常简单、简陋,只有最基本的提问和偷听功能,而且还有不少的bug,但这并不影响产品上线验证用户需求。

分答迭代1 分答迭代2

在上线之后,分答团队基本上保持了每天发布至少3次新版本的节奏在进行更新,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除了精益迭代的团队认知之外,还有一个产品形态的选择也是产品能够快速迭代的基础。分答第一版的产品形态不是基于手机的客户端,而是在微信环境内使用的一个H5页面,并通过服务号完成通知、支付等服务。

比起直接开发手机客户端,用基于微信服务号进行开发有几个非常明显的好处:

用户使用成本低:不需要下载客户端,打开网页就可以使用

开发成本低: iOS、android客户端两大阵营开发起来就直接双倍工作量,而且还有各种适配问题

迭代成本低: 不需要去应用市场提交新版本,在让用户下载安装包进行更新,直接服务器端进行更新就完成了迭代,用户完全无感迭代

用H5版本进行开发,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和迭代成本,在微信环境里,入口虽然深,但通知和交易闭环都是完整的。

上线并不意味着战斗结束,如何精准、高效地记录和分析产品数据,通过对产品数据和用户数据的精益分析去迭代产品,则成为了下一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分答团队通过使用第三方数据分析平台,跟踪不同模块的使用频次,监控搜索效率与付费收听流程的转化,通过观察留存来分析各用户群组的复听率、复购率等,不断地观察产品的数据表现和了解用户反馈去迭代产品。

就这样,分答在短短6周内通过敏捷开发的方法创造了知识分享领域的“数据增长神话”。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