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听后所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83949/0bd828cf2649b667.jpg)
讲真的,在听樊老师解读这本书的前五分钟,我就恨不得在街上随便抓个像爹或者像娘的人来一起听听。
我觉得当父母的都一定要听。
听完以后,很愁。读书真的是件很神奇的事情,他会让你从一个你从来像没有想过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件事情。
解读的一开始就谈了几种要不得的父母。
我随即躺枪啊!控制性,放任型,贿赂型,忽略低谷孩子的感受!
控制型的跳跳妈:你是要自己躺着睡觉,还是妈妈把你抱紧紧的睡觉? (跳跳最不喜欢被人约束着,抱太紧之类的,这招管用,因为现在的他还没有足够反抗的能力。)/ 不要啦不要去了啦,不要玩啦很脏啊(虽然口气柔软,但实则坚定,为孩子做了决定)
放任型的跳跳妈:你走不走啊,你不走我走了啊,不理你了!/ 不肯换衣服去学校大哭大闹,我大步流星走到门后头也不会完全不顾及在后面哭喊着追着我的他,自己上班去了
贿赂型的跳跳妈:你有没有乖乖咧?有的话妈妈就给你吃糖/ 你好好的让我剪指甲,我就给你看小猪佩奇!
忽视和低谷否定孩子的感受的跳跳妈:不怕不怕,大灰狼不可怕/ 哦,妈妈撞到你了啊,不痛不痛,男子汉!(不仅否定孩子的感受,甚至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家长怎么当的啊)
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的跳跳妈: 你没有好好吃饭,所以不可以看手机了!
为了达到目标我们很容易就会变成那种要不得的父母。这个目标很多时候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自己更轻易地达到目标,为了自己可以做个更轻松的妈妈。
这些要不得的父母在以后会有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控制性的父母- 孩子要么变得懦弱, 孩子心里可能会有怨念,可是却没有改变的决心和能力,因为反正最后父母也不会同意/ 孩子要么变的控制欲强,可是这世界上可控制的东西太少了,他就会很痛苦(不过我个人觉得偶尔的控制还是可行的。)
放任型的父母- 孩子会没有安全感,担心妈妈随时就不要他了,他也会很担心承认错误,因为一旦错了,父母就会不要他了,也许你会说,我怎么可能会不要他?我对他的爱是无条件啊,可是,你的表达方式却会让他产生这样的错觉。如果你是这样想的,不如就不要这么做。啊,对了,这样的孩子容易对群体产生依赖感,容易加入帮派,吸毒,对网络依赖。(个人觉得呢,这种“妈妈不要你了”“我们都爱听话的孩子”这种话还是少说的比较好,换个角度来想,如果他对我说“妈妈,我不要你了”“那谁谁谁的妈妈,做的可好了呢,你这样不听话的妈妈,我不喜欢”我会吐血吧。)
贿赂型的父母更可怕,孩子会习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外在的肯定,他没法去体会做好这件事情本身的乐趣,长大以后的世界,你做的每件事都会有人给你一个小红花吗?不可能啊,那么,他就很可能会找不到生活的乐趣,人生的意义。(这真的让我思考了很久,知道这样的方法不对,但是从来没想过会有这这般的影响,真是要不得)
忽略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孩子也会容易忽略低谷否定别人的感受(试想,如果我在厨房摔了一跤,毛爸爸跑过来说:自己爬起来,不疼不疼,我应该会狠狠的给他个360度️️白眼加上两个high five on his face吧!或者,跳跳长大了,我不高兴了,跳跳跑过来说,妈,别气了,有这么好气的,至于吗?我会气死吧)
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什么是用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呢?就是那不相关的事情来惩罚孩子,比如孩子摔碎了花瓶,你却不让他看电视,孩子会不纳闷会不信服,这两件事有什么关系? 于是慢慢的他就会学会撒谎,而且个人觉得这种惩罚不够力吧,很无理。
最后谈到体罚,虽然我暂时还不会体罚孩子,但是其实轻微体罚可以接受,只是很多父母在体罚的时候会失控,当孩子人生最大的安全屏障都失控了,孩子哪里来的安全感?
但是我不能就这么不管他吧?什么事都由着他?
不是这样的,如同海文颖老师的接纳力这本书里提到的,不一定要满足孩子一切的要求,但是一定要百分百倾听共情孩子的情绪。
我们该怎么面对孩子的情绪呢?
书里介绍了这样的一种方法,情感疏导。
通过教孩子大量的表达情感的词汇帮助孩子更好的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每当跳跳撒泼打滚发脾气的时候,我都会和外婆面面相觑,转过身后:嗯,这孩子越来越不讲道理了,脾气越来越大了,脾气很坏啊!
可换个角度想想,除了这个方法,他还能怎么做呢?从小学到的大多是名字,车啊,巴士啊,没有学过关于情绪的词汇,于是他便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因此也只能通过撒泼打滚来表达自己此刻不舒服的感觉。
这时候,情感疏导就非常的重要。这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是需要长时间耐心的培养和帮助。
首先,要埋下种子,提前告诉孩子,规矩是什么?比如 要出门吃饭,提前告诉孩子,我们要参加一个聚餐,在包厢里不可以大喊大叫不可以到处乱跑,然后呢,在出门的时候说一次,在路上再说一次,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再确认一遍。这叫埋下种子。
其次,就是要时刻观察判断孩子的情绪。 此刻的状态是怎样的? 不要太严苛,他比较是孩子,没有按规矩做到也是正常的。
再者,学会聆听,蹲下来和孩子平视。他要学会了解别人的感受,那你也要了解他的感受。
接下来,反应情绪,通过“妈妈知道你生气了对吗? 你弄疼了对吗?”当你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情绪的时候,他的情绪水平就会急剧下降,孩子才会恢复正常。 当孩子情绪不稳定的时候,是完全听不见你说的道理的。(在关键对话里有提到,父母要做个双核人,在孩子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要及时停下要表达内容的核,启动另一个核调节气氛,稳定了气氛后再开始继续谈话内容)
接下来呢,就要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注意了哈,不是自己解决问题,而是引导孩子,让孩子来想办法。“那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呢?”
最后,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步,当孩子把事情做对了,一定要告诉孩子“你刚才做的很好,这种行为,就叫做……” 这叫二级反馈,就是肯定他做对的事情,让他知道自己掌握到了一个新的技能,从而孩子也会更加自信。
步骤不少,但是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练习,我也可以做的越来越好。
昨天就运用了这个方法告诉跳跳什么是分享,虽然有点卡壳,但是来日方长,育儿本来也就是育己,我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疏导自己的情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83949/e554f65c860e639d.jpg)
最后再分享樊老师提到的很好的两个观点:
培养一个人最重要的机会,不是在他做错的时候,而是做对的时候。 孩子做对的时候要珍惜这个机会,让孩子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告诉他为什么的,从而孩子才会越自信,积攒大量正确的行为和世界是和谐的
当孩子在自主的学习一样新东西的时候,他探索新东西的愿望才是最重要的,让他保持着有个喜欢探索的感觉,比纠正他这时候把字写对了更重要,如果因为纠正这些的好不好看,而导致他不爱去探索学习了,这叫得不偿失。 这才最重要:发现这件事本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