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写给自己的家书
——一封家书,几滴墨香,想来都是母亲所赠。提笔书写,几近语塞,不知所云。权当自言自语,聊慰心绪。
从不曾有过自己给自己写信的经历,其实是不敢面对。人生有太多逃避,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亲爱的娃子:
展信悦。我知道这个春节你过得并不开心,我都知道,因为我就是你。不过我想和你好好的交谈一次,关于你,关于生活,关于父母。
你是一个很优秀的人,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有着细腻的心思,敏锐的视角,和一颗上进的心。你一直都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这都是你辛苦付出所换来的。
你喜欢读书,热衷于思考,并且把从书中获取的给养,同生活的细节结合起来,提炼属于自己的感悟。读书让你获取自信,也让你的内心更加开明豁达。
但很多事情,却总是无法逃脱同一个规律,那就是过犹不及。当你反复强化自己的信条,并将其视为绝对正确时,也就是你开始走向误区的时候。
你的内心有一方净土,是你孜孜以求的向往。你对生活充满了洁癖,不允许有任何瑕疵。然而,这也是你矛盾和痛苦的所在。你费尽心思想要追求的,却往往是你总也得不到的。你就这样挣扎着一路前行,骄傲的梗着脖子,不屈也不从。你不喜欢妥协,却也改变不了什么。你固执地认为自以为都对,到头来却发现,那仅仅只是固执而已。于是,你一步一步陷入了自己给自己设的圈套,很多事情,常常比别人慢半拍,就比如成家立业这件事。
这已是母亲的一块心病,从初一,到十五,挂在嘴边,常常提起。每一次提及,都像是一把刀,把你与母亲之间的鸿沟,越砍越深。
有时候,试图用语言去说服一个执拗的人,只会让他更加偏执于自己的信条,更加固执的自以为是。所以每每如是,你与母亲的冲突也愈发激烈。
母亲没有你的学识,没有你的开阔视野,有的只是反复说来说去的那几句话:三十好几的人了,还不结婚,就不怕人家笑话?差不多就行了,哪有那么多讲究?
而这些话的每一次提起,就像是在你坚固的心墙上,又码上了一块巨大的顽石。
你也常常给予有力的还击: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你还会残忍地拿父母婚姻的诸多不幸,来维护自己的不容置疑。
现在想来,不免懊悔不已。
生活并无完美,那些看来完美的爱情,恰恰是因为他们学会了接纳不完美。而这一点,你一直都蒙在自己的鼓里,不肯出来。
你与母亲的争执,只不过是建立在一架失衡天平上的伪命题。你确实比她有着更为先进的理念,有着更为符合当下生活体系的价值观。但这也绝对不能成为你要坚持与母亲对抗的筹码。你的试图顽抗本身就是一种自私,自私的只看到自己思想先进,却看不到母亲顽强固守的孤独。
母亲,只不过是生活在传统思想壁垒中的一个农村妇女,她几十年都是秉持着这样一种观念生活。而这就像结石一样在她的思想内固化,难以消融,不可更改。
她的想法固然保守,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而你的对抗就显得愚昧无知,就像毫无任何现实根基的浮萍,经不起生活的推敲和盘问。
你似乎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因为你的心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你的内心深处有了矛盾,起了波澜。你对家乡和父母的思念,开始变得越来越清晰,并且日笃弥深。
在一起会争执,离开了却思念,这是以前很长时间,都不曾有过的感觉。现在却越来越强烈。
以前总想着逃避,离得远远的就不会有争执,就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就不会对母亲心生怨恨。但回避的结果就是隔阂依旧在,你却不会去找寻问题的答案。
等到有一天真正的直面,你才发现曾经的那无数次的相爱相杀,却也是血肉亲情的另一种催化剂。每一次争执,都是情感的一次升华,都会在内心翻起无尽的波澜,都会强化你对父母的深深依恋。
每一次与父母的对抗,有过愤怒,有过泪水,但到话别之时,却是更加的无法割舍。
就像母亲为你做的那碗手工面,反复的揉,细细的切……那一根根长长的面条,盘旋着缠绕在一起,像极了儿与母亲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丝丝情怀。
彼此的不善表达,都化作临行前的几颗热泪,滴落在碗里,和着面条,哽咽地难以下咽……
你的所有不完美表现,在那一刻都变得微不足道。你所看到的就只有母亲脸上的,几许欣慰,几许酸涩,几许期盼,几许惆怅……
一辆三轮车,顶风十里,送你到车站,只为多一秒眷恋,多一秒停留,多看你一眼……
一纸素笺,几个文字,无以言表,想来你的所有,不过母亲所赠。
你所诉说的,都是母亲给予的,仅此而已。
生活还在继续,且行且自知。
就此搁笔,祝好!
娃子2017年2月24日寄自杭州。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