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游手好闲,还奢望大器晚成

过年回家,听父母说起了一件事,一位远房表叔不久前得了甲亢,进了趟医院,需要几千块钱,向亲戚们开口借钱了。亲戚们也没指望他能还上,多多少少给了几百,权当慰问了。
这位表叔是他父母唯一的儿子,在家中得尽宠溺,初中毕业后在家混了很多年都没有工作,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日子。
早些年,也有好心人给他介绍过几个对象。由于外在形象还不错,刚开始人家女方都表示愿意交往看看,然而相处一段时间后,人家见他家庭条件一般般,人却这么游手好闲,便不了了之。事后提起来,表叔总是怨恨那些女孩子目光太短浅,“我是大器晚成的命!等着瞧,她们以后肯定会后悔死!”
后来表叔父亲去世之后,家中更是一贫如洗。表叔只得出来谋职,没有一技之长而又吃不了苦,最后他只得找了份保安的工作,月工资不到两千,生活很是拮据。
有些亲戚劝说表叔趁着年纪不是很大,学门手艺,找个工资略微高一点的工作。可是表叔总是表示不屑,“你们别看我现在混得不怎么样,算命的说过,我是大器晚成的命!”
然而,一晃多年,表叔已经年过四十,不但没有丝毫成器的迹象,反而越来越潦倒不堪了。一旦有谁质疑,他仍然振振有词地甩过去几个字,“大器晚成”。
表叔现在已经人到中年了,我不知道“大器晚成”这个挡箭牌还可以用多长时间。

大器晚成的例子,古今中外比比皆是。
著名导演李安37岁时才在行业内展露头角,《卧虎藏龙》名声大噪时,他已经是奔五的年龄。
陶华碧创立“老干妈”品牌的时候,已经49岁,而在此之前,她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
这些大器晚成的实例,在很大程度上给了那些目前处在人生低潮的读者们以信心。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人家大器晚成的结果,却从来没有注意过,人家在成器之前都经历了什么。
李安在成名之前,虽然曾经好几年闲赋在家,但在此之前他已经执导过6部作品。而且这几年,实际上他并没有真正闲下来,他在包揽了所有家务的同时,也在阅读,看片,写剧本,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试问如果没有这样的积累沉淀,他如何能拿出那样惊艳一时的作品?
陶华碧曾到南方打过工,吃不起外面的菜,只得自制辣椒酱拌饭吃。多次调配改良后,她做出了一种味道很好的辣椒酱,也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丈夫去世后,为了维持生计,她开过饭店。在这一过程中,她发现自己做的辣椒酱很受欢迎,于是开始创业专做这个产品。试想,如果没有前期的那些艰难经历,或许到现在她的辣椒酱也只是自家专享的调味品而已。
这个世界并不是不允许大器晚成,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一点,要想有所收获,必须先付出。“玉不琢,不成器”,“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古人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没有横空出世的“大器晚成”,那些老来成功的人,必定是早早地在做准备了。

鸡汤文里盛行的“大器晚成”这四个字,对有些人来说,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安慰罢了。
我们羡慕那些大器晚成的人,但并不代表我们到了他们的年龄就会有他们那样的成就。很多人羡慕别人的大器晚成,但并不愿意付出别人的艰辛。
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不用付出任何努力就能得到的,就是年龄的增长,其他的都必须要我们自身去积累。如果现在无所事事,难道还能奢望等年老之后,一块未经任何雕琢的石头毫无预兆地变成精致的石器?抱歉,这种事情只有在神话传说中才可能出现。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事实上,没有人真正希望自己大器晚成。那些少年得志的人,比同龄人拥有更高的起点,更加容易走上人生巅峰。
那些被其他人津津乐道的大器晚成之人,他们何尝不希望年纪轻轻就能有所作为。他们努力过了,可能只是一时时运不济,而最终失败,或者成就太小,未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大器晚成,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无奈的结局,而不会是主动的选择。
而看看我们周围,有些人虽然少年得志,但仍然不肯放慢努力的步伐,这样的人,到了晚年,必然能取得更辉煌的成就。而有些不再年少却一事无成的人,却继续躺着睡大觉,做着大器晚成的美梦。
更有一些人,将“大器晚成”,当做了挡箭牌,作为自己人到中年了却依然平庸的借口,拒绝努力。
“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大器晚成”,这句话,只有真正努力过的人才有资格说。因为不愿努力的人,就算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成不了器。
努力,任何时候都不会嫌早,也不算太迟。想要成器,就必须雕琢自己。
最怕你游手好闲,还奢望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