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cost

设计公司管理就是接活干活儿?

2018-09-03  本文已影响6人  厉害了


我们遇到的问题

过去的十多年,建筑设计行业处于暴涨期。对于很多设计公司管理者而言,设计公司无非就是两件事:

接活

干活

其他都不重要。

就算是设计公司管理只考虑接活,干活,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列问题:

到底哪些活儿是好活儿?

VIP甲方A跟VIP甲方B,他们的活儿,谁的利润率最高,谁的回款率更高?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们究竟应该向谁倾斜?

活儿接来了,人不够;人找来了,活儿不够。能不能提前预知人和活儿究竟先准备哪一头?

分配如何做到公平?留住高水平的设计师?谁的效率高,应该找谁来完干活儿?

我们到底有多少盈利能够跟合伙人分享?

……

近几年来,行业发生变化,人力成本高企,这些设计公司管理问题会更加突出。

根本原因

没有量化分析,无法精准比较与评价项目与公司的运营状态。

如何量化,如果量化,关键数据是什么?

任何生物,最基本的需求就两个:

1 生存

2 发展

设计公司也概莫能外。

对应这两个状态的指标也是两个:

库存期,=应收账款/产能。这个数据意味着公司近期能收回的钱能够支撑公司开办多长时间。

生产期,=待完成合同额/产能。这个数据说明了现在公司所有确认的合同,还能支持公司开工多长的时间。

*陈阳《白话设计公司战略决策》

关键数据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访问过很多设计公司管理者,普遍反映他们觉得比较合适的库存期和生产期都是半年左右。

根据关键指标的舒适区间,我们能够对接活儿跟干活儿之间的平衡关系作出提前预判。

如何及时监测关键数据?

需要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

企业关键数据来源于企业运营数据。这些运营数据包括:

-应收账款

-收入

-回款

-待完成合同额

-产能

……

所有这些数据又来自于单个项目的数据收集。

传统方法收集的缺陷

设计公司多多少少都会有收集数据的需求以及对应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纸质表单和excel表格。这两种方法下,无论是收集数据还是处理数据都非常麻烦,导致的结果就是:

大多数设计公司一年只统计一次最多两次运营数据

缺陷是:

1 时效性太低,发现问题,问题已经持续了半年甚至是一年。

2 碎片化数据。无法将项目数据拆分到对应财务周期。

我们需要全新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

移动端和桌面端都能够录入数据

实时展示企业关键数据,加快决策与反馈循环机制。

实时展示企业运营数据

实时展示项目运营数据

项目间数据比较

员工间数据比较

相比传统方法,巨大的改进

1 及时。所有数据及时呈现。反馈次数越多,决策越及时,越准确。

2 全面。全方位数据呈现,避免以点概面的偏差。

3 便捷。成员可在移动端录入数据,每天1分钟之内完成录入。

这样才能做到 心中有数 把握当下 预⻅未来

Powered by Time-cost 设计公司运营决策支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