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睡眠?

2018-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陈国栋

你或许听过,现代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但是你知道吗,我们的睡眠状况其实也在碎片化,而且可能正在恶化。

随着科技大幅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何获得更高质量的睡眠,真的非常值得投入时间来学习。

毕竟能够睡好的报酬率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你可以换得一整天的高效读书和工作效率,换到健康的身体,换到快乐的心情。

况且,现代人的睡眠时间,也越来越不容易完整,有碎片化的迹象。可能某一天因为隔天要早起开会、读书、上课,所以前一晚只能睡到6个小时。或者是晚上临时有工作,影响到当晚的睡眠品质。当然,生活、工作及考试压力也会有影响。此时就要学习如何在其他时间补一点回来。

另外,我们在进入成年期后,夜晚的睡眠效率也会逐渐降低,但需要的睡眠时间还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更要尽早学习如何增加夜晚的睡眠效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应对睡不饱的问题,从心态跟习惯来提升睡眠品质。

R90睡眠法,才是高效睡眠的正确操作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晚上睡觉超过8小时,但是早上起来还是会感觉疲惫、精力不足。或者,工作了一周,到了周末,下午狠狠的补了2个小时的觉,起床后却觉得头昏脑涨,太阳穴压痛。

可是,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平常工作很忙,晚上也就睡不到5个小时,但是第二天给人的感觉却精力充沛。

科学证明,这就是睡眠质量上的差距。

好好睡觉的关键是:

1、提前准备;

2、定点睡觉;

3、定时起;

4、中午午休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不就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吗?我平时就是这么做的呀。但是细节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这里面的门道还是得从我们的熟知的“生物钟”开始说起,简单地说,生物钟就是我们机体产生的一种适应循环,为了适应大自然周期性的规律而产生的变化。

比如每天早上太阳要升起和落下,清晨光线亮,中午光线强,而晚上光线暗。对此,我们的机体就会产生与之适应的生物钟,进行着昼夜交替的规律。

如果你能深入的了解和利用这种生物性的周期变化,就能高效恢复精力。

R90睡眠法是英超曼联足球队御用运动睡眠教练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独创的睡眠方案,提出修复睡眠的七大关键指标,颠覆八小时健康睡眠的传统定式,重新定义睡眠方式,有效掌握在适宜睡眠时间里获得更高质量睡眠的新方法,从而开启更自信、更高效、更快乐的人生。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这种R90睡眠法。

首先,你要知道哺乳动物(包括我们人类)的睡眠时间分为两类:快速眼动睡眠期(也就是浅度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也就是深度睡眠)两类。

睡眠周期表

如上图所示,晚上我们睡觉时,是在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之间交替进行。

且两种睡眠有不同的特点:

浅度睡眠:比如刚刚睡着的时候,很容易被环境中的声音唤醒

深度睡眠:俗话说“睡得很死”,很难被吵醒

 我们普遍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睡眠时长是精力恢复的关键,也就是每晚睡够7-8个小时。

其实,比睡几个小时更重要的是,你每天在什么时候起床

如果你能在浅度睡眠的时候准时起床,那么睡醒之后,就能够神清气爽,几乎没有赖床的想法。

睡眠周期表2

所以我们要学习如何设计合适的起床时间,让自己准确地在浅度睡眠的时候起床。这个时间点却是很不好把握的,R90周期睡眠法,最关键的就是【周期】——以90分钟为单位,把一天的时间分成了16个单位。

这里的周期,其实就是一次深度和浅度睡眠的交替。

睡眠周期表3

一般来说的完美的一次睡眠是5个周期,也就是5x90分钟,一共7.5小时。

现在我将给大家从5个方面讲解R90周期睡眠。

(一)固定起床时间

首先,我们先给自己设置一个固定的起床时间——这个不能随意变动。

比如计划7点起床,就必须7点起床,不能妥协说再多睡一会。

因为第一次起床时我们是在一个浅度睡眠附近,而赖床的结果反而是导致我们进入一个无法完成的睡眠周期,错误的时间点起床。

这个时候就可以给大家安利一个神操作【三秒钟法则】

当你早上赖床,不想起床的时候,感受上还来不及反应,让你的身体在3秒之内马上做出起床的决定,不给自己想太多赖床理由的机会。先一步行动“动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动起来时阻碍你的感受明显变弱。

(二)倒推入睡时间


R90睡眠法

固定了起床时间后,然后我们可以用那张时间转盘图片,计算出自己的作息节点。例如固定7:30起床的话,往回倒推5个周期,那就是0:00是最佳入睡时间。

另外,如果你在最佳入睡时间没机会睡觉,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在其他睡眠周期的节点入睡。

另外,如果你在最佳入睡时间没机会睡觉,那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在其他睡眠周期的节点入睡。

4.5小时就够了?这也太少了吧?

在R90睡眠法中,评价睡眠质量的方式并不是睡眠时间,而是睡眠周期的数量,这个我们过会儿会谈到。

(三)睡前和睡后

当然为了确保我们睡眠质量,睡觉前和睡觉后也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间。

R90睡眠法

注意:

1、睡前1小时(至少30分钟)内,不要接触手机、电脑;

2、请提前上床睡觉,入睡时间是要求睡着,而不是开始睡;

3、起床后接触阳光。

【补充】在这里单独强调一下,最重要的莫过于第一条——睡前1小时(至少30分钟)内,不要接触手机、电脑。

【原因】这可是涉及到生物钟的原理。

我们的生物钟有个习惯——用环境中的蓝光多少,来判断生物时间。(这是由于中午太阳光线蓝光较多,晚上较少)

如果生物钟判断现在是晚上(蓝光少),那就会逐渐分泌褪黑素(一种身体产生的让我们进入睡眠的激素)。

因为手机屏幕、电脑屏幕光线中,有较多的蓝光,会误导我们的生物钟以为是白昼时间,从而影响褪黑色素分泌,导致我们睡眠质量不佳。

此外,为了让自己安心入睡,还需要关注卧室的环境。例如,卧室内使用暖色的灯具,昏暗的光线有助于睡眠。

同样的道理,为了让我们睡醒之后更加精神,我们应该在起床的瞬间就拉开窗帘,让太阳光进入屋内。

起床后的一个小时内,也非常建议出去锻炼身体。这会让我们的生物钟意识到白天已经到了,于是更快的进入高精力状态。

(四)补充休息

除了晚上睡眠,我们在白天还有两个比较适合小憩的时间点,这就是中午和傍晚,大概在13:00左右和19:00左右。

睡眠精力图

在这两个时间休息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睡眠不要超过【30】分钟,也就是让自己还在比较浅度睡眠的状态就醒来。在这两个时间休息有一个注意事项,那就是睡眠不要超过【30】分钟,也就是让自己还在比较浅度睡眠的状态就醒来。

超过了30分钟,会让你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那这个时候除非你睡够90分钟,否则中途打断睡眠,很容易让你头昏脑胀!

(五)周期计算

在R90周期睡眠法中,评估睡眠质量的计算方式,并不是按每天的睡眠时间评估,而是按每周睡了多少个周期来评估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评估表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关注一周内睡了多少个周期,偶尔那么两天睡眠不足(比如晚上只睡3个周

期),这也不会立竿见影的影响睡眠质量。

总结:R90的核心——形成稳定的生物规律,从而能高效恢复精力。只要遵循R90周期睡眠法,坚持一周,你就会发现睡眠质量大有不同。

    【R90睡眠周期法】

1、固定起床时间

2、倒推入睡时间

3、睡前睡后

4、补充休息

5、周期计算


                                           【提前答疑】——关于R90睡眠周期法

问题1:

为什么一个睡眠周期是90分钟?难道每个人天生的睡眠周期都一样么?

回答1:

据科学统计,一个睡眠周期平均为90分钟。而且,它并非固定不变,是可以通过刻意的练习进行一定幅度上的调整。所以,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R90睡眠周期法”,将自己的睡眠周期调整到90分钟。

问题2:

R90睡眠法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回答2:

1.睡前一定要有30-45分钟缓冲时间,比如睡前远离蓝光,调低灯光,做温和的事情(玩激烈的游戏就是错误的做法)。

2.完成缓冲时间后,就开始睡觉,但需要注意,你大概需要多久才能睡着,就要提前多久上床睡觉,确保在一个合适的时间周期节点能入睡。

3.一定要固定起床时间。如果贪睡,可以用3秒法则起床。如果真的非要继续睡,也请设置一个90分钟的闹钟,完成一整个大的睡眠周期后再次起床。

4.午休的时候,要么睡20-30分钟(小憩),要么睡完90分钟(大周期),总之尽量不要让自己在深度睡眠阶段被打断。

5.记住不要用一天睡了多久来评估睡眠质量,而是看一周内睡了多少个周期,来评估这一周的睡眠质量。这是因为如果严格按照生物周期睡眠,即使短期(两三天)睡觉时间不足,也不会对白天的精力造成什么影响。

问题3: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浅度睡眠时醒来?

回答3: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一是如果我们在睡醒之前,刚好是在做梦,就说明我们完成了完整的睡眠周期;二是从你醒来后的精神倒推,如果起床没有什么阻力,起床后的精神也很好,也能说明应该是在浅度睡眠时醒来。

问题4:

睡眠这件事,一定需要这么严格调控着么?不是想睡就睡吗?

回答4:

对于需要高效恢复精力的人群而言,更加精细地调控睡眠可以帮助他们在每一天醒来时,都有充沛的精力应对一整天的挑战。当他们能通过睡眠掌控体内的生物钟后,就能以更多的精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且,现在有很多的事物(如电子产品等)都会夺取我们的睡眠时间,懂得如何更好地睡眠,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是很重要的。

最后,按照R90睡眠法我们就可以解决对精力影响最大的一方面:睡眠。不过,运动和饮食等也会影响精力的高低。每日三顿饭的均衡饮食和每周几次的健康锻炼,对个人健康和精力都是起到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