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连锁直营团队日报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松松劲柏

1、财务再次提醒:风险客户在发货之前请先提交发货申请表。上次列出来的清单就已经有很多没申请先发货了,后面补审批的也很少,此次不再一一提醒,请涉及到的门店自行到群里找数据,过期按每个客户100元处罚店长和内勤,请知晓。

2、店长:月底重点需要关注几个事情:1、合同签订率:还需要签订合同的门店我已经走访、电话一一交流过,基本确定是没有问题。希望月底这几天抓紧时间签订回来,另外本月不要在新增没合同、有欠款的客户了。新客户流程要遵循先合同、后合作的原则。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期问题的发生。2、销售:本月大家预报销售已经很低了,所以一定不能再出现预报失真的情况,请大家抓紧时间跟踪到位。3、应收款:长期未回款、新客户货款是重中之重,一个是老顽疾一个是新病根。这两点都是影响我们长期健康的因素,需要格外注意。

3、内勤:今年在内勤方面我们的调动频率还是比较高。有店面互换的、有纳入店长的。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换动,一方面是为了整个团队健康发展准备的。另一方面也是根据大家实际情况,努力程度来确定的。因此作为新星班人员,一定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能力,等机会来了,你不至于错过。时刻准备着,要远远好过等待中。新人员更是如此,很高兴我们很多内勤有这种感觉与想法,后面就看大家的努力达到的结果了。

4、腾讯经验:产品老化该如何解决张志东是腾讯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他在腾讯工作了16年,曾担任腾讯CTO。现在他已经离开了腾讯,不过仍然担任腾讯学院荣誉院长。在腾讯学院的产品研讨会上,张志东提出了一个让创业者们产生“焦虑共鸣”的问题,就是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也会老化。首先,什么是张志东眼里的“好产品”呢?张志东认为,好产品就是在一个历史时期里,比较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的痛点。好产品跟风口概念还不一样,它是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靠过度营销。就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它有克制在里面,不是靠KPI最大化。好产品的价值并不是用收入和企业规模来衡量的,它是以能否解决好社会的痛点来衡量。其次,好产品也会面临老化问题。张志东认为,造成产品老化的企业内部原因有两个:自我中心膨胀和KPI的变形。先说自我中心膨胀。举个例子,电视机厂商做到一定程度,就不甘心只是一个屏,于是会加进来很多智能化的东西,要成为家庭的中心。DVD厂商也不甘寂寞,要加个安卓的东西成为一个连接的中心,投影仪厂商也这样做。结果桌面上就有很多遥控器,让老年人怎么打开电视都不会了。这些企业认为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产品,但却带来了困扰。这其实是用企业自己的欲望代替了用户的真正需求。再说KPI的变形。KPI是很有用的工具,尤其是对大企业来说,但同时它也是个容易让你迷失的工具。如果当一个产品的增长,当一个团队的兴奋,仅来自于KPI,来自上司压下来的层层压力,也许企业就已经开始老了。这是因为团队的聪明就不再用于关注用户需求和痛点了,而是转移到能否完成老板的预期,能否完成KPI上了。这样的团队可能工作也很努力,但不会快乐,而不快乐的团队是很难创造好产品的。管理者把KPI切分下去,把压力传递下去,结果就容易造成很多打扰用户的“小聪明式”运营透支。在腾讯内部和业界同行中能看到不少这样的现象。再次,有了这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呢? 张志东也给出了自己的4点建议。分别是:创始人的敬畏感、说真话的文化、有能发光的带头人,以及组织再造。第一点建议,敬畏感。赚钱多时容易让人高估自己,进而对变化的感知变得迟钝。在互联网世界,并不存在盛极一世的产品。即使已经是行业第一名,也只说明你是在同行中领先,颠覆者可能会来自于跨界的领域。创始人如果能保持敬畏感,就能较早发现危机,为企业再造争取时间。第二点建议,说真话的文化。当企业缺乏说真话的文化时,容易出现集体盲区,高层感觉自我良好,中层不说真话,各种场合都是套话,做事就是层层分解KPI,基层忙得要死要活,但不开心。团队大了之后,说真话并不容易,要从创始人带头示范。员工对企业理念和团队的认同度也很重要,否则只是拿一份薪水,缺乏认同和热情,就难说真话。企业还要提供开放的机制,有容易说话的平台。比如腾讯内部有一个叫乐问的平台,提问人可以匿名提问,回答者需要实名,大家在上面很活跃。第三点建议,企业遭遇艰难和路径分歧时,有没有能发光的产品人能够挺身而出、给团队带来信念,非常关键。什么样的人是能发光的人?就是能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指这个人有经验、资历、有对未来的洞见,团队信任他。而放得下,就是指这个主将不那么在乎自己的面子,他输得起,他对产品理念的追求胜于取悦上司。在大型组织里,“放得下”是比“拿得起”更为困难。在任何企业,具有“放得下”精神的主将,都是特别稀缺的。在互联网行业,如果产品主将“放不下”,即使他很努力、很投入地去完成业绩指标,他也很难“发出光”,很难帮助企业改变认知,会耽误最宝贵的窗口时间。第四点建议是组织再造。在红利期,很少有企业能够主动求变,即使到挣扎期,组织再造依然会有很多的阻力,各种既得利益、各种情绪以及团队成员的各种不安。在腾讯历史上就有两次组织再造,第一次是2005至2006年腾讯将组织结构由部门制变更为事业部制,适应了多业务线的需求。当时最大的挑战在于,变革的时候有没有准备好领军人才。每个事业部都要有一个能力和文化都能被团队信任的小CEO,如果没有人才准备,就会很难变革成功。第二次是2011-2012年拆散专门做移动设备相关业务的无线事业部,将业务划给各事业部各自团队,以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大潮。这个过程,现在看来应该理所当然,其实事后来看,如果再晚一年进行这样的动作,腾讯就失去了移动互联网的先机。组织再造,除了考验企业对战略的判断,更考验了企业内部的领军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文化、以及高管的胸怀,如果企业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德才兼备的领军人才,如果企业成员不是真正认同企业理念,企业再造就难以成功。张志东感觉到,企业越大,保持初心越难。在互联网和高科技行业,过去的成绩,容易成为未来的负担。企业在顺境时,能否有合适的机制和文化,能否保持对未来的敬畏,能否保持对产品独特价值的敏感度,是特别值得大家思考的地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