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名家诗词故事-唐诗篇-李白5
*这是一部有关唐宋诗词故事的评书,非常不错,却没有文稿或书籍,就想着记录下来。但由于评书有些用语过于口语化,做过一些调整。另外,有些人名或地名能查的都努力去查过,查不到就只能音译了,若是音译的话会有指出,请知悉谅解!
书接上回,天宝3年,也就是公元744年的春天,李白离开了长安,怀着理想幻灭的痛苦与悲愤开始了第二次的漫游。这次漫游历时11年,在这11年的时间里,李白浪迹天涯以诗酒自适。但是对于国事依旧十分关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朝廷的任用。在天宝3年,李白游到洛阳,遇见了大诗人呢杜甫,二人是一见如故,后来游到汴州的时候,又遇见了高适,三人是结伴而行,畅游了不少地方。这三人在一起谈古论今,钓鱼打猎,探讨人生,切磋诗意,所以也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在游历的途中,李白寻仙访道,纵酒吟诗。天宝末年,游到宣州的时候,曾经写下了一首诗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是说过去的岁月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得不少烦忧。万里长风吹送着秋雁,面对着美好的秋景,我愿意在高楼之上喝个痛快。建安时期的诗文是最美好的文化,六朝谢朓的诗文清新俊秀,他们的诗文洋溢着超远的兴致和刚健的感情,就如同登上青天去摘那天空中的明月。我抽出宝剑欲斩断流水,而流水却更加向前奔流。我举起酒杯,想要浇灭哀愁,哀愁不灭却愈加烦忧。我在这人世间多不如意啊,明天我披散着头发去驾一叶小舟。抒发了对黑暗政治的一种憎恨,对于文学事业的重视和对于豪门权贵的鄙弃。诗人虽然怀才不遇,满腹忧愁,但依然寄希望于诗中。这首诗也表现了诗人的理想与现实出现了尖锐的矛盾,而由此产生急剧变化的感情。本来是想为国报效,结果奸佞当道,宦官弄权,真正有能力的说不上话,没有机会建功立业。所以诗人借这首诗也发出了深而有力的怒吼。
虽说李白在这11年的时间里游山玩水,但是李白没有忘记国家和人民。对于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在这个时期里,李白也有不少描写景致的著名诗篇,在这个时间段里,从天宝3年开始,李白也是第二次再次游历了安徽。天宝3年李白踏上回归之路,在三年之后,也就是天宝6年,返回到安徽的时候已经47岁。这年春天,李白逆江而上,游历了当涂县,也就是现在的马鞍山市。李白十分喜欢这里的山光水色,尤其是天门山,这一期间里他的许多诗篇对于天门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比方说《望天门山》。天文山位于现在的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的流经之处,在江西的那部分叫西梁山,在江东的叫东梁山,又叫博望山。两山夹江对峙,就好像天门一样,所以叫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山地势险要,头一句诗人用山来衬托水,为了表示长江之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所以诗人先描写了天门山的险峻,假设这天门山是铁板一块,独挡着江水,由于长江不停地冲击才撞开一道天门,使得它中断为东西两山,两山对立。第二句诗人用水来衬托山,虽说长江波涛汹涌,碰到两江对峙的天门山还是得改变航线。第三句诗人以静衬动,虽然山岿然不动,但是由于船速太快,所以一排排向后移去,而船速的飞快又进一步衬托出江水的汹涌,正是因为水势很急,所以船速才很快。最后一句诗人描绘了孤帆乘风破浪,越发靠近天门山的情形。如果第三句诗人观察的视角是在船上,那第四句就想象是有人在岸上来观看自己。所以叫“孤帆一片日边来”:我坐在这孤帆之上,从太阳升起的地方历经万里终于看见你的面目了,这就是天门山。
之前说了李白的三大爱好,除了旅游和酒,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月光。比方说《静夜思》、《对月独酌》和接下来要讲的《关山月》。这首诗描绘了李白到边塞之地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作者首先描写了月夜塞外苍茫辽阔的景象,就在这苍茫辽阔的塞外,统治阶级展开了无休无止的征战,造成了宿边之人思念亲人不得团聚的痛苦,也表达了李白对于最高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憎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明月从天山升起,如在这苍茫的云海之间。长风吹刮了几万里,把月亮吹送到了玉门关。汉军走下白登山的小道,胡兵则窥视着青海湖湾。自古以来的征战之地,从未见有人能够生还。战士远远地望着边地,思念着家里的亲人。高楼里戍边的妻子在这明月之夜,想必也在接连的叹息而没有余闲。戍边的将士思念着家人,家里的老人妻子思念着儿子和丈夫。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诗人李白关心百姓疾苦的心境。
书说简短,到了天宝12年的秋天,53岁的李白再次来到安徽,在途经砀山县的时候因砀山县令早年与李白相识,所以李白在此小住了一段时间,并且游览了当地的名胜。这年李白秋天由砀山来到皖南,从这个时候一直到安史之乱,几乎一直住在皖南。风光秀丽的皖南山水给李白丰富的创作灵感,在他游历的同时也写下很多流传后世的佳作,这也是李白第三次游历安徽。在这次游历中又发生了哪些传奇性的故事呢?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