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想法哲思

研究生论文“小题大做”告诉我的阅读法

2019-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陇西读书与写作

前段时间,学校对我们2018级的在职研究生进行了论文开题报告的培训,主要讲的是论文如何选题?以及如何写论文?要求我们在选题时,题目不要太大,要选一个小一点的题目,最好是已经完成的一个任务。形象的说法就是“小题大做”,将一个小的点讲透,用相关的管理理论、方法来进行科学的论证,使之不仅在实践中行得通,而且还要在理论的高度行得通。

说到“小题大做”,我突然被触动到了,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了我的阅读方法,我想起我看过的那么多书,往往一本书看下来,没有说什么多少干货内容,正是典型的“小题大做”。比如说《异类》说的是“二万个小时的成功定律”;《刻意练习》说的是“二万个小时并不一定成功,成功源于刻意练习”;高德拉特博士的《目标》说的是TOC约束理论五步骤,《关键链》是TOC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组织能力的杨三角》讲的是“员工思维模式、员工能力、员工治理方式构成组织能力的三角模型”;《拆掉思维里的墙》讲的是“人的观念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主观的观念就是将你我区隔开来的思维之墙”;我正在学习的《营销管理》已经是第十五版了,是营销管理的经典教材,核心观点就是“STP理论+4P理论”,这可是好几百页的“大砖头”啊。

每本书提炼出来的核心观点就那么多,写那么多字的目的无非是用已有的理论、观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伟大如爱因斯坦,总结出来无非是“相对论”而已。因此,阅读一本书时,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作者的核心观点或理论”,我们在阅读时,务必要找出这个核心观点或理论,要围绕理解、掌握作者的核心观点或理论的角度来读书,能够成功应用作者在书中的观点或理论来解决自己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这才叫读懂了这本书。否则,光是文字的阅读、记忆是流于表面的阅读方式,也是没有多少实际应用价值的阅读方式。

知道了书是作者们“小题大做”的产物,那我们在阅读方法上就要有针对性的改进。当我们拿到一本书时,首先要浏览书的中心观点,如果中心论点都没有提炼出来的,那就算了吧,也没必要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在这书上了。如果作者有提炼中心观点,看一下他的观点怎么样?是人云亦云的蹭热点话题的写作还是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或切身体会?如果是蹭热点话题的书,那就免得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将我们有限的宝贵的时间花在那些美好的书籍上,而不要浪费在那些垃圾书上面。

怎么来判断一本书是好书还是垃圾书呢?首先是看前言、作者或他人写的序,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中心思想、中心观点、核心论点是什么?其次看书的框架结构,逻辑是否严谨?各章各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紧密?最后是通过目录了解书的大概内容是否是你想读的内容,如果你一点都不喜欢这方面的内容,看了目录后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来看里面的文字了。通过这三步,你就可以快速判断一本书是不是值得你花时间来阅读,如果一本书不值得你读,即使是你花钱买的,也没必要再浪费时间来读,买书花的钱就当是沉没成本,不要继续浪费下去了。

看过《金字塔原理》的人应该知道,人类思维有两种基本模式,归纳法与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一大堆现象中剥丝抽茧,找到核心原点。演绎法则相反,从核心原点出发,逐渐发散,就像大树的种子一样,往上长出树干、树枝、开出花叶,往下长出树根、根须。写书的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两种思维模式来写的,因为这样写作出来的书,逻辑清晰,可读性强,容易被读者理解与接受。无论归纳法、还是演绎法,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原点来思考,区别在于一个是从众多内容中提炼出一个核心原点,一个是从核心原点出发,发散成无数现象与内容。因此,按照这两种思维模式写出来的书一样是围绕一个核心原点来写作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作者在书中想表达的核心原点,那么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就被读者所真正掌握到了。

观照我原来的阅读方法,以一字一句逐一阅读,生怕错过一个字,一段话,其实大可不必,一本书核心的内容就那么一点东西,只要找出这核心的内容,这本书就算是读到家了,至于书里面精美的台词或对白,只是作者思想泛起的涟漪而已,没有那么重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法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表面上说是在认真学习,其实效率却是很差,有效产出明显不高,充分说明投入产出不对等。之前我对于快速阅读法还嗤之以鼻,觉得是为了吸引眼球讲概念而已,没有实际的效果。现在想想,是自己读书不精,思虑不纯,境界不够,导致自己没有掌握到高效的阅读方法。

其实我们细细想想,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学到他人的真知灼见吗?只要能够达成掌握他人真知灼见的效果,什么方法最快速,什么方法就最有效。读书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只要能够学到他人的智慧,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呢?有些人在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就可以快速学习,有些人在观看他人做事的过程中就可以快速掌握到他人做事的方法与诀窍,那么就没有必要一定要通过读书的方式来学习啊。我之前有将读书神圣化或唯一化的倾向,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历史上很多人目不识丁,根本不可能读书,但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创造历史的伟大人物。

读书,不是目的,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且学习的手段有无数种之多,你可以选择阅读法来提升自己,也可以选择其它方法来提升自己,就是这么简单。

当我们明白了阅读只是达成我们学习成长的一种方法与手段时,我们才会去想到要提升阅读方法的效率,而不是把阅读当成学习本身 。

学习不等于阅读,阅读也并不等于学习。可惜,我之前一直将这二个概念划上了等号,很多时候我为自己阅读了那么多本书感动,觉得自己还是挺优秀的,现在想想,真是幼稚,阅读了一本书,如果里面的内容没有掌握到,那这样的阅读只是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而已,对成长而言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评价阅读法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以掌握、应用书本上的知识的能力高低为评判标准,如果你只看了一眼书名,但能够通过书名掌握到书中的精华内容,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那么这就是最高效的阅读方法。如果一本书你精读了无数次,甚至到了倒背如流的地步,但是,你不能用书中的内容来指导现实生活,无法对工作、学习、生活有任何的改变或助益,这样的读书纯粹只是浪费生命而已,类似吸烟、喝酒这样的消遣而已,于学习成长无丝毫的益处。

总结一下,论文“小题大做”告诉我的一个道理就是: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不要太在意细枝末节,关键要掌握作者的核心观点、思想、模式,阅读有效与否的标准以能够掌握、应用书本的内容为自己所用为准。如果没有掌握到核心知识点,如果不能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用书中的内容,那么你就需要再仔细研读不懂的部分,直到全部掌握为止。忘掉阅读一遍还是几遍的死规矩,一切以服务于你的成长为目的。

因此,阅读没有一定之规,跳读也好,泛读也可,精读也行,重复读也不错,甚至你想倒着读都没问题,当然,你要规规矩矩地从头读到尾,一字一句地读也是你的选择。但是,我建议你要带着学习成长的目的来阅读,凡是能够高效达成学习成长目标的阅读方法就是好方法,没必要按照别人的阅读习惯来给自己作茧自缚。

好好思考一下,认真回答自己的提问,“我真的会阅读吗?”一定要诚实地回答自己的提问,先好好想想,不要急着作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