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五勤记·210:第一和倒数第一

2021-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潭客的语文生活

五勤记·210:第一和倒数第一

期中考试后,数学卷子的分数出来了,班上的第一名与最后一名都在同一个课后辅导班。

在一起学习的时光里,刨除智商的因素,什么是成绩两级分化的触发开关呢?

第一名的小赫一直都很优秀,除了学习好,他还集多种荣誉于一身:市三好学生,大队委大队长,鼓号队指挥,合唱团重要成员等。

最后一名的小晞,基本没担任学校里任何职位,文艺团体既无资格也无兴趣。照理说没这些文艺活动应该有更多时间用于学习。可实际上对于不会学习的孩子而言,时间基本是用来浪费的。

小赫的自律性很强,尽管职务上的活动让晚出校与早到校成为一种日常,但这些并没有成为拉扯他学习的后腿,反而让他学会了一种更有效的时间管理。中午的学习时间虽然比其他同学少了一截,但作业完成的速度却总能迎头赶上。而且还留够与同学打打闹闹的时间。交友学习两不误,学习上的好并不需要牺牲交往为代价。他并没有刻意选择学习好的同学交往,无论是谁,都能玩在一起,这也是他人缘好的原因。

小晞则完全不同。就拿吃饭来说,无论多早开始基本都要吃到大家开始收碗为止。做作业更是马马虎虎,能做简单的绝不做复杂的;能休息一会的,绝不会马上开工;能拖到最后的,绝对要占尽所有的时间;没作业时绝不为难自己,预习复习更是免谈。

会学习的孩子以目标为导向,不想学习的孩子偷懒为目标。

一个个目标能带来一个个的成就感,优秀在不断的累积,迎接更高的挑战。

一次次偷懒换来的是一次次的厌恶体验,逃避的心理在不断的强化,更加否定自己。

小学阶段的行为习惯,是未来成长的基础,人身上的诸多品质都是在这个年龄段形成的。

人生的确定性大多都来自于聚集效应,难道真可以借助突然出现的逆袭,来一次彻底的翻盘吗?在体力型社会也许可以,但在知识型社会,缺掉的一环好比错过了一段关键的时间节点,后期即便补上,与别人早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