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目前我读过的最靠谱的育儿书
自从成为妈妈后,也开始徜徉在育儿书的海洋中不能自拔。从国内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到欧美的《正面管教》等等(这里省略N个书名)。家里育儿书堆的一摞摞。多数书是看的时候觉得讲的特别对,思路特别好,但合上书后,真正去回味的很少,实际用于指导育儿生活的更是少上加少。
遇到《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实属偶然,没有听过外面特别的推荐。是又一次在自己闲逛当当,准备买书的时候,发现尾品汇专栏有书籍打折,只要9.9就可以。就顺手拍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美国妈妈的26堂育儿课》。货到后,才发现真是捡到宝了一样,现在是我放在床头随时想读就会拿起的最爱书之一。
很多人看到书的标题,肯定会感觉一定如其他书籍一样,宣扬美式教育有多么鼓励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的确书中有一些这种描述,但却不是我喜欢他的根本。
我一直认为,美式教育固然很好,但他是基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大环境和文化熏陶下的一种教育,既然我没有打算让孩子在大学前出国,那么我就老老实实的接受中式教育,如果硬要拿美式教育的精髓放在中国教育的土地上生长,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本书不是预想的如鸡汤文一样说明美式教育的美好,而是通过作者实地跟踪美国一个中产家庭的育儿日常来解答育儿路上的各种问题。先用这个美国家庭的育儿实例说明问题,然后再通过专业的儿童心理学分析这个行为背后的心理学行为。
(一)独特的行文构成方式
作者以寄宿在美国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怀特一家的经历来展开叙述。书中描述了怀特家儿子四岁的小本的生活日常,先引出小本的遇到的问题然后对小本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进行叙述。最后会专门用一篇儿童心理学知识来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因。同时还配有精美的插画,超级棒。
作者寄宿的家庭-怀特一家是典型的美国中产家庭,父母均高知。爸爸杰森是一个基金公司的投资伙伴,每天是朝九晚五的工作。母亲艾米原来是一个知名的对冲基金的高管,能力超群,管理着一个60多人的团队。有了孩子小本之后,妈妈艾米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每天照顾小本的起居。
小本的艾米妈妈受过非常好的教育,自己的事业也很成功,但就是这样一个女Super Woman在面临4岁孩子的挑战时也经常LOST CONTROL.面对小本在百货商店的情绪失控,她完全乱了分寸不知如何处置。面对小本的天真善良,主动将自己的午餐分给患有自闭症的同学,也会觉得感动和不安。当中式的虎妈教育热议全美时,艾米也效仿着对小本实施了几次虎妈严厉的教育。
看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父母的焦虑不分国界,焦虑的内容也或多或少的相似,顿时让人心稳了不少。你会发现那些问题不是只有你家娃娃才有哦,这个在大洋彼岸的小家伙也给妈妈折腾的不轻。
(二)以个例带全面
中国父母编写的教育书多数是以自己孩子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作为大背景。因为中国可以全面二胎的政策刚刚开始,所以多数的家长可参照的经验都是自己家的一个娃娃。书中描述的小主人公,虽然在当时也是家里唯一的娃娃,但由于美国的社区文化,我们可以通过小本一个人,参看到他的同学的家庭,他邻居的家庭。每个家庭的问题又是不尽相同的。且通过一个案例,作者又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分析,从而全面的解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缓解家长的焦虑。
书中有很多观点和中国的家长相似,但似乎又更近了一步。比如对于孩子入园后的不适应,是否当一个直升机妈妈,时刻围绕在孩子旁边,一旦出现问题,就马上启动防御模式去用自己的力量保护孩子。还是如小本妈妈艾米一样,让孩子自己去成长,让孩子自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当问题超出孩子自己解决的范围时,家长默默的给予支持。哪个更好,现在真的不能最终给出定论。成长是一个很长,变化又很多的过程。
这本书可说的地方太多,有太多的观点让我震撼且会应用于育儿的实际。如果你家也正有这种4岁以下的小宝宝,本书真的值得一读。
最后,我将我喜欢的一段本书中的文字作为结尾
“每个孩子表达爱的方式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的方式不止一种。这需要父母耐心,细心的观察,并且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他。
查普曼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储爱池(emotional love tank).而对于父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填满这个储爱池,当孩子的情感需要被一种适当的方式满足时,他们就能感受到爱;在这种愉悦的情绪长大,他们自然就会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成年人。反之,如果他们情感需求一直不能以合适的方式被满足,他们就会变得不守规矩,迁怒于父母,甚至会向不合适的人,在不合适的场合索取“爱“。
Jennifer Gao
于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