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杨慎才华横溢,直言进谏,被贬滇南,留下不朽诗篇

2024-1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萤火张

杨慎,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被誉为“明代第一才子”,其一生虽历经坎坷,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

01、自幼聪慧,有贾谊之才

杨慎生于1488年12月8日,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他自幼聪慧过人,又非常好学,七岁时,杨慎的母亲教他句读和唐代绝句,常能背诵。

1499年四月,11岁的杨慎第一次出京,随其父杨廷和回蜀守制,奉祖母叶氏柩葬于新都城西门外祖茔。

杨慎还模仿名贤作《吊古战场文》,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见文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数语,不禁击节称赞。

他的祖父杨春便让他仿照《过秦论》写一篇史学论文,杨慎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便将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文《过秋论》,一蹴而就。

该文章议论秦朝得到天下迅速灭亡的教训,与贾谊的很多观点相契合。祖父杨春读后又惊又喜,称杨慎有贾谊之才。

02、作《黄叶诗》,受李冬阳赏识

1501年夏,父亲杨廷和守丧期满,杨慎随父经汉中、西安、邯郸等地入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等诗记录这些事情。

13岁的杨慎随父亲进京朝觐,他在北京广文殿前观赏秋叶,为此写下了一首名为《黄叶诗》的作品:

金风滟滟开黄菊,黄蝶茸茸竞相逐。

千英万蕊艳且香,晚来知向何枝宿。

这首以秋叶寄托哀愁和感慨的诗歌,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传颂甚广,一时间,“黄叶杨公子”的名号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诗后大为赞赏,遂收杨慎为门生,并称杨慎为“小友”。

大学士李东阳又命杨慎仿作诸葛亮《出师表》和傅奕《请汰僧尼表》,李东阳阅览后称赞其韵味“不减唐宋词人”。

03、广交朋友,结社唱和

1505年二月,杨廷和与张元祯同主会试。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时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疑其刻深,没有被录取。

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便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

1506年秋,杨慎与同乡士子冯驯、石天柱、夏邦谟、刘景宇、程启充成立丽泽会,又与山东即墨的蓝田和云南永昌的张含结社唱和。

04、出京应试,备受称赞

1507年春,杨慎第二次出京,与弟杨惇回到家乡应试,按照惯例进入县学,成为王颖斌所教授的弟子员。

八月,杨慎与弟杨惇同举四川乡试。四川提学刘丙批阅杨慎的试卷,称赞他为罕见的奇才。

他说:“我不能像欧阳修一样,但是我却得到了苏轼这样的学生。”发榜时,杨慎果然被点为乡试第一。

杨廷和不以科第中举接连不断为喜事,而是说:“读书第二,登科第三,修身齐家,乃是第一件事。”

05、高中状元,劝谏武宗,辞官

1508年,杨慎参加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已将杨慎写的文章列为卷首。不料烛花竟落到考卷上烧坏,以致名落孙山。

遭此意外的打击,杨慎并没有灰心失望。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杨慎终于1511年二十四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517年,明武宗要微服出巡居庸关,杨慎一心匡正天下,杨慎呈上《丁丑封事》的奏章,指责武宗“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劝他停止这种荒唐行为。

武宗根本不理睬,依旧我行我素。杨慎无可奈何只得称病告假,辞官归里。

06、与才女黄峨相识相知

正是在告辞的这段时间,杨慎认识了黄峨,黄峨是当时有名的女文学家,尚书之女,自幼博通经史,能诗文,擅书札,后世更是将之与李易安相比较。

黄峨从小便仰慕杨慎的才华,听闻杨世兄考中状元,对他的敬佩仰慕之情就更甚从前。

只是黄峨比杨慎小了近十岁,等她到了及笄之年的时候,杨慎早已娶王氏为妻。

有不少达官贵人、王孙贵族登门来求亲,都被黄峨一一婉拒了,在她的心里杨世兄的才华与人品没有人可以比得上。

黄峨回成都不久后,杨慎的妻子王氏竟然得病去世了。1519年杨慎得知黄峨年方二十至今未嫁,便征得父亲同意,派媒人去黄家提亲。

两人顺利完婚,婚后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

他们在一起除了闲情赋诗,弹琴作画外,还常常就但是的社会问题针砭时弊,杨慎十分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妻子。

07、修书,劝谏世宗,

1521年,世宗即位后,授杨慎为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1523年,杨慎参与纂修《武宗实录》,充任纂修官。

总裁蒋冕、费宏都很赏识他的学问胆识,对他信任有加,以至于“尽付稿草,俾削定”。

杨慎利用给世宗讲书的机会,经常联系当时实际情况教育世宗。如对已判死罪尚未诛杀的佞宦张锐、于经等人,由于大肆行贿,世宗破例赦免了他们的死罪。

杨慎在经筵讲课时,便特地讲解《舜典》:“圣人设立赎罪的法子,是用于不大的罪过的,是为了让百姓自做新人。

如果是首恶或大奸,没有可以用钱财赎免的道理。”世宗听后很不高兴,常常借故停止讲书。

08、卷入大礼仪事件,被贬

1524年,朝堂上发生了“大礼议之争”事件。明世宗嘉靖是以孝宗皇帝继子身份继位的,他却要求追封自己的亲生父亲为先皇。

大部分大臣发对,这其中就有杨慎。杨慎热血激昂地说:“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

杨慎在六月时召集三十六人一同上书《乞赐罢归疏》,以集体辞职相要挟。

并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给事中张翀等人在金水桥南,称要共同抨击不和张璁据理力争的人。

何孟春、金献民等人奔走相告,于是二百二十九人到左顺门前候旨,从早上到中午都不退去。

世宗大怒,将带头八人下诏狱。杨慎和王元正在金水桥、杨慎和王元正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

世宗便下令逮捕五品以下的官员如杨慎等一百三十四人入诏狱,加以廷杖。

杨慎于七月十五被捕,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隔十日,再廷杖一次,几乎死去,然后充军云南永昌卫。

09、与妻子告别,只身赴云南

杨廷和曾总揽朝政共三十七日,他裁撤许多冒滥军功的官员。杨慎被贬后,被裁撤的挟怨者招募了一些亡命之徒在路上埋伏,要伺机杀害杨慎。

杨慎知道后,一路小心防备,到临清县时这些人才散去。杨慎由夫人黄峨陪护从潞河买舟南下。

经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来到湖北江陵,杨慎在此与妻子黄峨告别,只身一人前往云南。

临别之际,杨慎填写了一首《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娥读完此诗,泣不成声,写下了《罗江怨·阁情》:

空庭月影斜,东方亮也。金鸡惊散枕边蝶。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

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鸢被冷雕鞍热。

从那时起,这对夫妇天各一方只能写诗抒发感情。当黄娥看着深秋的雁南飞时,忍不住想起了丈夫杨慎,于是他写了首歌《寄夫》:

雁飞曾度衡阳,金子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小妾薄命,刘兆凤燕君割肠子。

雨来了,雨就会抱怨朝阳。我听说天上有一个剑环,金鸡何时下夜郎。

10、江陵岸边,留下千古绝唱

押解前往云南的途中,杨慎戴着枷锁来到湖北江陵岸边,他放眼江面,浩浩江水奔腾不息向东而去。

宽广开阔的江面顿时让沉郁苦闷的心境得到释放,人生苦短而无常,正如这滚滚东去的江水奔流无回。

他又望见江心处,一位皓首渔翁正乘着竹篙,搏风打浪,引亢高歌,与自然相抗相争的优美画卷立即展现在失意落魄的杨慎面前。

他当即挥毫泼墨,一首传颂千年的名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就在这种兴奋的情绪中,怅然的慷慨下一蹴而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1、云南四处游历,留下诗篇

滇南环境恶劣,地处蛮荒,入滇后杨慎曾先后居住永昌、安宁、大理、昆明、高峣、临安等地。

杨慎期间云南,常坐乘坐一辆小型木车去山上游览。他把轿子当作避难所,他把他命名为“升庵”。

杨慎的足迹几乎遍布山山水水边界,他住在昆明,去了大理,去了保山,去了建水……。每到一处,往往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

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

长时间颠沛流离的流放生活,让杨慎与乡野百姓有了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他能直斥贪官污吏对他们恶意盘剥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海门行》、《后海门行》等名篇,将朝廷官员强占民田,横征暴敛的不法行为刻画地淋漓尽致,直接可以与杜甫的“三吏”、“三别”相媲美。

12、平乱、著书

杨慎与当地少数民族打成一片,杨慎耗费大量心力撰写历史著作,为白族人修订《白州志》。

他为百姓代言,面对贪官污吏,他直谏府衙,将之绳之以法,面对叛军流寇,他率众抵抗,直至地方承平……

1526年,杨慎听说寻甸的安铨、武定的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僮和步兵一百多人,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副使张峩用计平凤朝文起事,平息了一场不小的叛乱。

他还专门写信给云南巡抚赵剑门,力言此役是两三个投闲置散的武官想要谋取利益而倡导的,请求制止如此劳民伤财的所谓水利工程。

在滇30多年,他读书著述始终不辍,众多文述也多是在这个时期完成,如《云南山川志》、《南诏野史》、《六书博证》等。

13、最后时光的无奈

漫长的30年过去,杨慎已经双鬓斑白,却还是没能等到朝廷的宽恕,千里之外,夫人黄娥依然翘首以盼,写下《渔家傲》:

千里有家归未得。可怜长作滇南客。愁见陌头杨柳色。伤远别。多年故国曾攀折。

望断乡山音信绝。那堪烽火连三月。夜夜相思头欲白。心似结。五更梦破闻啼鴂。

1552年,65岁的杨慎在朋友的周旋下借兵役之名回到四川,没过多久,便又被巡抚下令将他“械押”回永昌戍所。

古稀之年、多病之身,仍不容于朝,杨慎悲愤交加,彻底绝望写下《七十行戍稿》:

东西垂老别,前后苦寒行。

旅鬓年年秃,羁魂夜夜惊。

春鉏胸内贮,石阙口中生。

读书有今日,曷不早躬耕?

而在最后的时光里,杨慎早已放下往事,种种不甘也随着生平抱负一同消散,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写下一篇《自赞》,总结自己的一生:

临利不敢先入,见义不敢后身,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遭逢太平,以处安边,歌咏击壤,以终余年。天之顾畀厚矣,笃矣;

吾之涯分止矣,足矣。经历过人生穷达荣通的杨慎,自觉上天待己不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自由被剥夺,可精神不倒。

被押回云南不久,1559年,一代才华横溢的杨慎卒于永昌佛寺,享年73岁。

1560年冬,杨慎附葬于父杨廷和墓旁。七年后,明穆宗即位,为“大礼议”诸臣平反,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  。明熹宗时期,又追谥‘文宪“。

14、文学成就卓著

杨慎的文学成就卓著,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及山水、怀古、咏史、思乡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激情,又有细腻婉约的柔情,语言简练明快,意象生动鲜明。

杨慎被贬云南后,从云南回四川省亲时,在金沙江巡检司衙门借宿写下《宿金沙江》,诗中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无奈:

往年曾向嘉陵宿,驿楼东畔阑干曲。

江声彻夜搅离愁,月色中天照幽独。

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

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词中,迟迟月和翦翦风把一幅寂寞孤冷的场景烘托得更冷清,以此带出在节日思念家乡的情感。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

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

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少年游·红稠绿暗遍》词中描写虽然街上已经春色很浓,却人烟稀少,让人更是无心赏景,久病缠身的人总是虚度光阴:

红稠绿暗遍天涯,春色在谁家?

花谢人稀,柳浓莺懒,烟景属蜂衙。

日长睡起无情思,帘外夕阳斜。

带眼频移,琴心慵理,多病负年华。

杨慎自幼聪慧,才华横溢,参与修《武宗实录》,但他直言进谏,不被重用,后卷入大礼仪事件,被贬云南。

在云南,他四处游历留下许多诗篇,他修地方史,平乱,著书不辍,留下了《升庵诗话》、《五言律祖》等专著,内容涉及经史、诗文、词曲、金石、书画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