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草文字苑
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读《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分析模型》一文

今天读了余玲艳、戴建军的文章《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分析模型》一文,感慨主要有两点:一是理论探索研究的深厚,读来难懂,好容易“啃”下来;二是关于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变量关系分析透彻,令人钦佩。

要想构建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范式,就必须对影响深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变量关系进行系统分析,透彻把握,灵活运用,这是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基础。

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分析模型主要变量包括三类:条件变量,控制变量,效果变量。

条件变量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与学习行为具有内在对应性。深度阅读是一种发展取向的学习阅读,围绕知识获得、品格塑造、德性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目标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是基于教学目标下学生学习行为的对象,通过学习行为对教学内容筛选、重组、内化、吸收。教学内容应选择“核心价值”。深度阅读教学下内容具有语文特点、阅读材料本身符号的代表性、统领性。它超越表层符号识记,旨在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要求。教学方式在深度阅读视阈下,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要选择有利于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学习经验的教学方式。学习行为是整合以上三者的基础上确定的。

控制变量包括教导行为和学习行为。因为教导行为是间接影响学习行为的,教师要在实践中主要对学生能动参与性的激发调动,研习策略的指引,思维能力养成的促进,学习进程与结果的反思评价上多下功夫,发挥教师教导行为的作用。

效果变量包括知识深度,思维深度,关系深度三个变量。深度语文阅读中的知识深度应包括知识的批判理解,知识的整合构建,知识的迁移运用,没有这三个层次的知识深度就是浅表的、无效的教学。像现在只用纸笔试测试结果就是。关于思维深度应先认识到阅读就是思维的过程;如没有思维的深度,仅仅获得知识理解、应用与迁移,越重视此,越可能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深度阅读思维,应由浅入深地发展,其路径是:认知型阅读思维(复述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思维(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思维(评价型阅读)、创造性阅读思维(创造性阅读)。而创造性阅读思维以“问题意识”为显著特点,具体表现为善于提出新问题、陈述性观点、处理新问题。而且深度思维是四位一体的思维大系统,不是单一思维的获得与掌握。

实践中分析模型太复杂,而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行为模式大都隐性,且发展变化极其缓慢。显性的教师教导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便成了判断阅读深浅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学行为成为观察判断深度阅读学习的主要抓手,但是要继续深入研究,紧靠教学行为观察显然不够,且就教学行为观察具体化的分析评价模型而言,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构建深度阅读教学范式的理论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