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杂货店原创文字集管理

我的管理元认知(4)-被低估的服务精神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剑0731
灯式服务

       若是问“什么岗位需要有服务精神?”,大家脑海就会闪现诸如:销售、教育、金融、保险、旅游、商业等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能最切身体会服务氛围的的行业。诚然,这些行业需要有服务精神,甚至要有牺牲自我利益为他人谋福利的品质。因为在这些从业者看来,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利他才是最大的利己。服务就是最大程度的利他,而服务的反馈就是这个行业根本的盈利逻辑。

      从管理的角度反思,服务不仅局限在这些行业,服务更应该是每个人自身最底层的处事逻辑和行为准则。然而,当今,我们远远低估了“服务”这个词能够带来的巨大力量和影响,反之,却不断强调和主观论断所谓的有偿服务。殊不知,过分强调有偿的背后,确是以自身影响力、知名度,个人品质等无形价值为牺牲的有偿替换。这些无形的价值要比那个当下关注的利益重要且影响深远。

       服务精神的另外一个层面的解读,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吃亏是福”,这是一个放之四海,亘古不变的利他思想,但却很少人能有这种品质,究其原因,还是大家过多聚焦眼前利益,本质上,就是得失心太重,利己的毒瘤太深。记得郭德纲相声里面,夸于谦老师忠厚长者,说他门上一副对联写着:上联是“吃亏是福”,下联是“福如东海”。……,这得是多能吃亏啊。本意还是说明以他人的利益为第一位,实际就是对自身利益和价值最好的传递和放大,也必然最终能福如东海。

关于服务精神,我自身的解读是:

1、不要把目标过分聚焦在“责任边界”,要敢于担当,即便真与自身负责的范围无关,可能的情况,我们也要尽力友好的示意,并告知解决方案。原本可以让自己形象及影响增值的机会,不要变成了别人心目中冷漠的“素人”。

2、任何问题,需求,都应换位思考,不要过渡本位思考,很多合理的解决方案都是在换位思考、“感同身受”后被激发出来的。同时,多一个思考维度,也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也就多了一个服务他人并给自己增值的维度。

3、任何服务或付出,都不要以“有偿”来作为第一先决判断,能从帮助别人中学到知识和道理,未尝不是一个划算的“交易”,更何况那些是跟自己职责范围相关的事情。服务背后带来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前提是取决于自己的服务意识。服务背后辐射的价值会被不断放大,从而影响自身的知名度,感召力和社会价值。

4、沟通是解决问题和服务别人的第一手段,特别是面对面沟通,有距离的服务始终有缺憾,同时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不要把过多的沟通时间浪费在工作流和通讯工具上。

5、一个人靠不靠谱,就看这三点: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而这也是服务精神的本质。

6、任何求助,都不要冷漠且拒人于千里之外,哪怕是一个温暖及时的回复,都能传递一份价值。所以,及时响应是服务的基本态度,也是职业素养。

7、若处事过程出现分歧,即便自己再怎么有道理,也不要强势,甚至恶语相向,引导和疏通也是我们要不断自我修行的一个重要人际处理手段。因为不同的人对事情的解读有不同的版本,服务精神就是,尽可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图。 双方达成共识,并形成共赢,是服务的根本和最终目的。

施比受更有福—《圣经-使徒行传20章35节》

      人不论是富是贫,都可以施舍助人。在自己富足的时侯,固然不忘记有缺乏的人。在自己缺乏的时侯,仍能伸出同情的手更难能可贵。犹如”五饼二鱼“,献出的虽微小,意义却重大。当下,莫名的把服务和利益划上了等号,”是否吃亏“已被作为是否投入服务的价值判断依据,大多数人恰恰忽略了服务本身最大的受益就是自己。

       这个社会,被低估的是我们的价值取向,被低估的是我们对利他和利己深层的解读,更被低估的是服务精神背后的人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