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段之一 闭环
拿了教育大奖的卡罗尔·德韦克教授,她的获奖课题是什么?她就是探讨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之间的区别。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所以他们极度在意外界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我要获得正面评价。
你可能觉得固定型思维的人太傻,哪有人这么想,但其实大有人在,甚至我们自己身上可能就有些固定型思维的影子。
真实社会中很多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只有东风,其它准备条件都不充分,所以勇于探索大于墨守成规,人生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拥有无限种可能,而不是守着固有的一亩三分地和经验主义。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理所当然观念和眼界也应该要不断升级,与其说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是思维模式的差别,不如说是如何打好自己本身这张牌的差别。
“闭环”这个词,来自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个模型。
管理学上的闭环,包括四个词: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如果我们用放大镜来拆分认知行为,一个完整的闭环有“感知-认知-决策-行动”这四个动作,四个动作头尾相连形成圆圈。所谓闭环,就是指我们要积极去做这四个动作,把闭环完成。
为什么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五年,十年除了容貌和臃肿的身材,其他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变,问题就出在闭环这个环节上,人们总是有美好的愿景,但常常也止步于幻想,关键是要启动闭环,而不是用想法替代行动,必须在行动中得到真实的反馈。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未雨绸缪,大意是在顺境时就要考虑到未来可能发生的困难,并提前布局。这里举个例子,阿里云已经是阿里今天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但是,当年阿里就对“要不要做云计算” 这个问题, 内部产生了极大的分歧,因为这会在长期内消耗阿里过多的资源,但什么时候形成规模产生利润谁也不知道。
最后马云拍板,做。就是因为阿里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云计算可以把IT服务平民化了,很小的创业公司也能拥有这样的服务,它符合阿里的愿景和使命。符合愿景的事,在长期来看就是值得做的,而这也是成长性思维的体现,无论公司还是个人都不能只顾着现有的业务,而应该主动去拓宽认知的边界,寻找新的机会。
这一次有多少投资者,从业者因为金融去杠杆改变了人生轨迹。以我曾经身处的基金行业为例,在2012-2017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个行业成就了太多的人,无需显赫的背景和专业,只要肯努力,并稍微用点心思,不出两年就能轻松达到百万以上的年薪,看过华尔街之狼中的小李子吗,当时的从业者就是那种状态。
在从业的这几年,我默默观察,也曾经和同行交流过,客观的讲,大多数人都是固定型思维人格,觉得自己除了做投资顾问外其他的工作不是强项,可如果你再问他们一句,在进入基金行业前不也是白纸一张的新人吗,那会怎么就没有说自己不行呀。
因为危机感并不强烈,想当然的认为基金业是个可以做一生的事业,从未想过这种收入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给予的红利,还是个人努力的结果,随着大环境的恶化,潮水退去,行业迎来洗牌,才发现游戏规则变了,而自己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能力上都还没有做好迎接新挑战的准备。
在认知九段这个体系里,闭环这一课给我很多启示,思考,感知,决定,行动。
烂开始,好结束,得到评判和反馈要激动兴奋,坚持行动,长线思维,成长就是这样的过瘾的旅程。
行动,相当于为你的人生打造第二曲线,她类似于飞机的备用发动机,在顺境时你会因为拓宽了能力的边界而兴奋,在逆境时它就是你的诺亚方舟,既是底牌,也是你的希望。
无论何时完成都比完美更重要,给未来的你一个交代。马上周末了,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