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中见雅的沈从文先生
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想谈谈沈从文先生。
刚在主页推荐上看到有书友珠玉在前,用短小的篇幅概括了他的一生。
然而我窃以为,沈先生这样的大家,是万万不能以一篇以概之的,故作此文,算是抛砖引玉。
“初识”沈先生,是在湘西边城。
朴实无华的老船夫,天真无邪的翠翠,乐善好施的船总,争强好胜的哥俩。种种形象跃然纸上,沈先生又稍加点染,将人物置于此景,好一幅如画山水,好一首田园牧歌。
当时我只有12岁,我一贯坚持,一本真正的好书,必是能突破年龄的壁障,引人入胜的。
《边城》在我心目中是当之无愧的首位。
我承认,田园牧歌式的笔调最是能打动我。就如沈先生所效法的冯文炳先生,可谓是田园牧歌式笔调开山鼻祖,同时也是集大成者。
冯先生的文字可谓字字珠玑,渊博的古典功底作为支撑,再点缀以禅宗的精妙玄思,我也只能用超凡脱俗来形容了。
但我仍要说,集大成者并不一定是巅峰,沈先生在我心中恰如那奇峰耸立。与冯先生相比,自然,文字的精炼上稍有不如。但是瑕不掩瑜,现在常有人说的沈先生惯用湘西方言在我看来却是一大优点。
废名,即冯先生,如此一座高峰立在前面。沈先生在他的影响下,如何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靠的他笔下所流露出的平易近人。
冯先生正是那大雅之人,沈先生呢,小俗,又于小俗中见大雅,这一折返,便是他的高明之处了。
在他的笔下,翠翠和老船夫的相依为命,傩送和天保的为爱争夺。这些冲突,都是以一种冲淡平和的节奏铺叙开来,品味过后,只觉得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吗?
他笔力之深,透染人心。而他笔触之柔,又如春风拂面。这一张一弛之间,收放自如尽显一代大家风范。
读罢,算是悲剧的结尾,回味一下,有的只是心尖上的一丝愁绪,而没有心头遭受重击之猛烈。沈先生真正做到了哀而不伤,轻快和压抑完美地融合了起来。
沈先生年轻时曾入伍,他曾回忆自己亲眼目睹过七百人以上的生死厮杀,他对于战争是真正了解的,也是打心眼儿里厌恶。
所以才有了《边城》,我不知道是出于对战争的强烈憎恶,亦或是沈先生自己也落入了湘西边城的世界而无法自拔,使他在后面立身于象牙之塔。
某种意义上来说,《边城》可谓是沈先生的绝唱。
用超脱的思想,造优美的词句,写朴实的故事,朴实,正是沈先生和冯先生最大的不同。
在他的引导下,每个读者都是书中人。
看到诺奖,有些感伤于沈先生之遗憾,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