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读书

《文心》: 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独得之见

2018-05-29  本文已影响188人  简纯随心

古人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但现实中,仍有很多人,面临“读了很多书,仍过不好这一生”的窘境。

单位上分配来一位研究生陈林,从进单位开始,就见他书不离身,俨然学富五车的读书人。学历高加上爱读书,让领导对他高看一眼,一进单位,就被分配到了“文化人”集中的行政办公室,加以培养。

但他的第一篇新闻稿,就让领导犯了愁,洋洋洒洒几千字,全都是各类书中的原话摘抄,根本看不到自己的见解。领导委婉地指出来,陈林还不服:“写文章不就是把书中的好东西拿来用吗?如果写我自己的见解,我还看书干什么? ”

最终,陈林申请调到了监控中心,每天守着几台电话,读着自己的书。

陈林的问题在于,他将阅读当成了书本数量和文字的积累,以能将别人的文字,信手拈来为荣。却从未思考过文字背后的内容意趣,更谈不上为已所用,因此,他永远无法收获读书的馈赠。

如果阅读的初衷,只是为了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这种方式无可厚非。但对于想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人来说,却是本末倒置。

因为,在机械重复的过程中,你只是一个信息的传声筒,永远不可能拥有思考、创新后产生的独得之见。

01

近日,偶读夏丐尊、叶圣陶二位先生合作撰写的《文心》,让我对阅读、写作的方法与态度有了不同 以往的感悟。

《文心》: 读书的最高境界,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独得之见

《文心》出版于1934年,是一本教中学生写作的书。与同类书籍的区别在于,它采用了故事中穿插教学的写作形式。

虽然对于这本年代久远的书存有疑虑,但一打开,我便被书中生动形象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情节,完全吸引。不知不觉,便与主角们一起,上完了关于读、写、赏、学等丰富内容的三十二堂写作课。

“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书中王先生简短的一句话,道尽了前人对学习虔诚、敬畏的态度,着实让致力于“快餐”学习的现代人,为自己的浮躁汗颜。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一个人只有经过东倒西歪的,让自己像个笨蛋那样的阶段,才能学会滑冰。”

所以,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立志在写作领域有所作为的写作者,首要的,不是遍寻捷径,而是认识到自己与成功者之间的差距,静下心来,打磨自己的写作基础。

02

要想学好写作,阅读是基础之首。但要让读过的书,真正地变为自己的东西,正确的阅读方法必不可少。

《文心》将阅读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死记硬背,以能将别人的词句拿来填充自己的文章为目的。这种方式,只是文字的游戏,照搬现套,到头来你也只是个摘抄的机器而已。

另一种,则是经过思考、创新,将别人的文字升华为自己的独创词句,这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

而这种将文章词句 思考、创新、升华的过程,书中定义为“触发”。

什么是触发呢?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觉得书中某一句话,与平日读过的另一本书有关系;书中的一个观点,可能印证了自己生活中的某件事;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让你产生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新感悟。

这便是触发,因为一件事触动你,衍生出它包含的另一层意思。

触发需要观察、思考、用心,更需要创造力。生活中的成功人士,都是将“触发”掌握得炉火纯青的高手。马云可以从别人的抱怨中抓住商机;俞敏洪可以从一杯水中悟出人生;而牛顿更是因掉落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

作为一个想通过阅读提高写作水平的作者,触发更是精进自己的必备良方,掌握了它,你便可以在写作领域达到独树一帜的新高度。

02

要提高触发能力,首先必须改变自己错误的阅读方式。

1、不要从文字上学文字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还是写不好一篇文章?问题就在于,你阅读时,只是欣赏文字,并没有品味文字。

就像一桌美味,你垂涎欲滴地欣赏良久,却没有吃下肚,那这桌美味对于你,就不算满足口腹之欲,提供有益营养的一顿饭。

所以,阅读时遇到模棱两可或惊艳绝伦的文字或句子时,你必须仔细思考它在这段话中代表的意思,是否与你想的一致,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依此类推,直至产生新的联想。

2、以创作者的心态去触发

习作,只是练习,用心程度并不高。而创作则需要天分、新鲜与发现,它是一种让人充满激情的创造力。

触发也是如此,只有将它当成一种乐趣与习惯,去挖掘、享受和创造,才能真正用它来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3、读书笔记是触发的源头

A、读书笔记并不是将觉得好的句子原样抄写,它需要加入阅读者的心得体会,以及注释解疑。

B、记录的材料,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如一个“喜”字便有6种释义,用在不同的地方,意思也不同;大的可以就文中不懂的一件事,整个的加以考察,将相关的材料网罗起来加以论断、推理,找出事件在文章中的意义;

C、可以就文章的风格进行判断,弄清作者为何要用这种风格。也可对作者煞费苦心的开头和结尾,进行深入分析。

D、如果书中的一句话你有不同见解,或与你的生活经验相同,都要记录下来,并加以引申。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书中精华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而如何将别人的观点,升华为有质量的原创,更考验一个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03

一个人的经历,不是财富,经历后的思考才是。所以, 从自己生活中寻找的触发点,才是最有价值的。

1、生活,是触发的天堂

白居易借草喻情,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草》;杜甫因感于秋风秋雨的肆虐,写出忧国忧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

每一个成功的作家,都是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者,所以他们才能写出风格独特,打动人心的作品。

2、熟悉的经验,是触发的首选

如果你是一个职场人士,职场上的八卦、生存法则,是你的触发题材;如果你是一个家庭主妇,锅碗瓢盆、家长里短,是你的触发题材;如果你是教师,每个学生、每份作业,是你的触发题材。

千万不要迷信于他人的经验,只有最熟悉的经验,才是适合自己的。 

3、新鲜、原创是触发的要义

学以致用,联系实际,是毛泽东读书的窍门。

愚公移山只是个寓言,他却以愚公的形象比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形象,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比作太行、王屋两山,激励大家团结起来为挖掉这两座大山奋斗到底。

真正的触发高手,绝不会以引用别人的观点为荣。悟出独一无二、为已所用的观点,才是他们的终极目标。

将触发引入生活,成为自己改造世界、改造人生的利器,这才是获取独得之见的最高境界。

04

定义一本好书,除了它优美的文字,精彩的内容,更重要的在于读后给你留下的回味与触动,在这方面,《文心》,可以列为故事与认知兼备的范本。

书中,乐华因家贫无法继续求学,爸爸的一番话打开了他的心结,也让读者陷入深思。

虽然迄今已有80多年,但作者在文中阐述的教育理念,仍是现今很多人无法直面的问题。

书中,将抽象的理论,用熟悉的生活常识阐述,让读者在恍然大悟的同时,学会了深入浅出表述事物的诀窍。

这是一本讲“心”的书,它的书名“文心”,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中心,也可以理解为作文的初心,更可以理解为用心、有心和本心。

作文找到了本心,就如做人找到了初心,于豁然开朗中,丢弃纷扰,还原本真。于笃定坦然中接受生活的考验、回馈,体味生命的美好、纯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