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岛文苑东山岛诗文圈福建省

读《陈洪甄回忆录》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157人  木头奶奶

陈洪甄何许人也?我对他是陌生的,甚至不知道他与家乡东山有何关联。一次旧书查询“东山”,跳出《陈洪甄回忆录》,我进一步详细查找了有关资料,才发现原来他是东山人,便当即买下这本书。如今这本书已经在我的收藏之列了。

前些日子,进了几个诗人群,满脑子进了写诗的水。还沾沾自喜地以为加入了诗人群便能成为诗人,迷茫中差点把自己淹没了。幸好冬天已到,一股冷风吹来,打了个寒颤,彻底醒了。

想想我就不是个能写出好诗的人,不过是附庸风雅的旁观者,还是趁早收起这份虚荣的爱慕做点别的事吧。正巧《陈洪甄回忆录》就摆在我的桌上,信手翻来,被几幅画所吸引,故而粗略对书看了个大概,有些感触记录了下来。

《陈洪甄回忆录》一书由东山县文联于2006年3月印制,开篇的序如是说:台胞陈洪甄教授原名陈成章,1922年出生于东山县铜陵镇,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作品先后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并广被收藏。

陈洪甄先生在版画、国画、书画三方面皆有较高的成就。其中有代表作品巨型版画《中国历史人物画像》和中型版画《生命颂》。其国画涵盖山水、花鸟、人物等方面。他的国画作品注重笔墨虚实对比,线条流动,注重意境和气韵的表现。书画则取材于我国古代象形文字、甲骨文、瓦当文等,再加以变化创新,创立了一笔画、文字画等把书与画相融的作品。其中以“一笔羊”最为有名。

为了对陈洪甄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我查阅了《苏峰拱秀》一书里由孙用钊先生所写的《陈洪甄教授传略》。又借问了“度娘”,找到林长华先生所写的两篇报道,分别为《笔墨留香美 花卉寄情思——记台胞老画家陈洪甄的大陆情缘》(2010年9月发表于收藏快报)和《东山籍台湾著名画家一笔画“羊” 堪称一绝》(2015年1月发表于闽南日报)。林长华先生在文中如是说:

“陈洪甄教授解放前旅台任教,成就卓著,享有台湾中华教育部美育委员、美展审查委员、世界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会长和艺术顾问等好多显赫头衔。”

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和了解,陈洪甄先生给我留下几点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先生对艺术执着追求,态度严谨

据《陈洪甄教授传略》记载,陈洪甄先生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深远,其叔公陈友梅便是东山知名画家。少年时期他对知识的追求就如饥似渴,曾私下师从许扬烈、高柏岭等东山书画界名师。1947年,24岁的陈洪甄在厦门《江声报》发表了他的木刻作品和理论文章《海角画谈》,并举办个人画展,声名大噪。从他早期的作品《虎崆滴玉》、《小鸟野趣图》便能看出,先生注重写生,素描的练习。据他在《记许杨烈老师》文中所记,其自幼有天赋,爱画画,而且画得好,经常一画入痴入迷,每次学校举行作文、书法、画图比赛,常拿第一。

回忆录中,孔秋泉的《写在陈洪甄教授画展之前》一文中提及陈洪甄先生在创作《横贯公路》力作时这样描述:“陈兄即轻装就道,前往写生,一边步行,一边素描,经旬日而写生完毕,回家后又尽旬日这力,画夜赶写,一气呵成了四十二全张的巨幅山水画,题曰横贯公路,笔墨淋漓气势雄浑……谈到陈兄的成功,可真是用他的心血交织起来的,陈兄因在创作横贯公路全景的时候,半个多月不眠不休的缘故待到作品快完成,忽发觉背部出了毛病,伸不直腰了,急驰赴医院检查,被断为脊椎骨受了伤,从此住院数月,总算病势不再加剧,再回宅休养达一年之久,乃勉可握笔。”书中还有多处这样的描写。

由此而想到,如今接触的画画爱好者,构图时常找张图画,或者画册、照片,依样画葫芦,甚至杜撰生造,对素描、速写不重视,甚至轻视写生,令人担忧。有些画作说是画东山的风景,却叫人左猜右猜还猜不出画的是哪个地方。

二、先生具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在陈先生那幅《渔翁图》的旁边有这样的记载:“一幅早期的渔翁图,有高柏岭和马汉中两书法家题字,带去诏安书法家也提字,并介绍我在云宵中学任教,校长亦向我表示爱这幅画,我说此画有人题字纪念不便割爱,校长说一位教师工作机会,比不上一幅画吗?我听到这话,隔日就收拾行李离职他去。”这便是陈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如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有如此气节的文人少之又少。有的人把自己的画作当作人情交易,利用自己的作品取悦他人,以得到所谓的荣誉和地位。有的人为了出名弄虚作假,徒有虚名,常常往返于各种名利场,根本无心做学问,修养自己。可叹,可悲。

三、先生有“跪乳之恩,反哺之义”的高尚品德

陈先生在回忆录中,着重记录了几位恩人。在《记许杨烈老师》一文中,写到了无意中占了老师的工作后的愧疚之情,表达了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以及对已逝者的怀念。而在《记孔博士秋泉》一文中则记录了陈先生与孔秋泉之间那份惺惺相惜,相互欣赏的可贵情谊。在《怀念董长志教授》文中则记录了陈先生去台后,曾经给予他最多人生温暖的董教授及夫人一家对他的种种关爱、鼓励,正是因为这些温暖才推动着先生不断向前行进。

在先生自己写的《东山个展》一文中,深切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他曾到家乡的东山岛举办个展,并赠送作品41件给家乡的博物馆,常年陈列展出珍藏。

1988年元月,陈先生回乡探亲,作了《慈母图》曰:“慈母九十犹织网,双目炯炯逾常人。”书中还专门写了《记返里探亲》一文,诉说了母亲仙逝时,因病双脚不能行走,未及时返乡奔丧而无限自责的愧疚、心痛之情。

傅雷先生说过“先要学做人,其次才是做艺术家”。读了陈洪甄先生的回忆录,让我更深地领会到,要做一名名副其实的艺术家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也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我想陈洪甄先生正是这样的艺术家。

以上算是读书记录,以及本人透出书中叙述,对陈洪甄先生的一些粗浅理解,大有闭门造车之意,期待得到大家的指正与批评。

下面附几张本人喜爱的陈洪甄先生的画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