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平守护唐朝名将薛仁贵寒窑30载
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的一位名将,战功累累。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次听到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对《薛家将》的精彩演说,至今都留有深刻印象。薛仁贵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的后代。虽然家道中落,苦居寒窑,依然习武傍身,以期效忠国家。妻子柳英环的鼓励让他走上了精忠报国之路,成就了他从贫穷走向辉煌,不平凡的一生。
曾有历史学家这样说过:“诸葛亮的茅芦,杜甫的草堂,薛仁贵的寒窑",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三寒历史文化。2019年10月31日有缘参观游览了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修村的薛仁贵寒窑。在这里,更是有幸结识了守护寒窑30载的张俊平老人,他质朴的讲解让人更是耳目一新。
现年63岁的张俊平老人是河津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身为河津修村人,薛仁贵的故事历代相传,是全村人的骄傲,这成为他30年来守护寒窑的动力。他操持着一口淳朴家乡话,为到这里的游客细细讲述薛仁贵的一生:薛仁贵是我们村人的骄傲,也是唐朝时期的名将。这里就是薛仁贵寒窑,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您抬头就可以看到乾隆亲笔为他题写的“白袍窑”三个字,两侧还有历代后人为薛仁贵立的碑,尤其墙上是大清六年为筹集塑像而刻写的碑文,这些碑文很有历史。门内就是清朝时期为薛仁贵和柳英环塑的坐像。白袍洞旁是薛仁贵夫妇居住的窑洞,在往上就是纪念他的墓地。张俊平老人手指西南方,说:那就是薛仁贵的射雁塔,薛仁贵精于射箭,曾三箭定天山,于是后人为纪念他建造了射雁塔。
带着张俊平老人的讲解,进入白袍窑内细细欣赏,右侧的薛仁贵身着将袍,胡须荏苒,气势威武;左侧柳英环面目慈祥,头戴红花,笑脸相迎,两人背后的墙上彩绘一只白虎,昭示着薛仁贵的一生犹如白虎出山;炕前一匹白马,是他的坐骑,也是他戎马一生的写照。置身在寒窑中,心中顿生感慨:寒窑虽小,故事永流传。
白袍窑西北侧20米有一座窄小的门楼,实木门楼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彰显着曾经的甘苦,进入门楼是一个开阔的小院,这里是当时薛仁贵和柳英环夫妇共同生活过的地方。院内有一口枯井,是当时吃水之地,水井东边10米又现一座土窑,窑内不足20平米,最里面是一座土炕,想必这里就是张俊平老人所说的薛丁山和薛金莲出生的地方。这一切原始而简朴的建筑饱含了薛仁贵家族不一样的人生,记录了小土窑走出的大将军。再往窑顶走去,就是一个开阔的平台,平台上有青砖垒砌平辽王墓,彰显出薛仁贵一生的丰功伟绩。
张俊平老人质朴的解说让我清晰的游历了薛仁贵生活的地方,老人居住在寒窑必经路上的一座小房:两张简陋的木床一张桌子就是全部家当,可是墙上那一幅幅书法作品却又透露出无尽的心声,问到这些书法作品出自谁手,张俊平老人腼腆的笑笑。他告诉我,有些是游客留下的,有些是他自己书写的,书法即是心的表达。他把这些年感慨薛仁贵寒窑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下来,谈到书画我们相聊甚欢,他还赠与我一本《台头庙楹联集萃》。
此次游历,让我认识到房子大不大不重要,关键是谁为他增光添彩讲故事,故事里的人物是一切的发光之源。因为有了张俊平老人的讲解,让我更深刻的体会了薛仁贵寒窑的历史,也汲取了深厚的奋斗内涵。(文:王媛媛)
薛仁贵广场塑像
白袍窑外景
张俊平现场解说
白袍窑内景
寒窑门楼
寒窑与古井
张俊平守护房内景
笔者与张俊平(右)合影
乾隆题白袍窑
碑文
张俊平工作证
寒窑内景
广场戏台
广场钟楼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