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变成“别人”吗?
最近在读《被讨厌的勇气》,摘抄一些里面很触动我的句子。
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不可以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你之所以想要变成别人或者成为其他什么人,就是因为你只一味关注着“被给予了什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这一点上。一味执著于“被给予什么”,现实就会改变吗?我们不是可以更换的机械。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这并不是无稽之谈,这是自古希腊时代就有的说法。你知道“无人想作恶”这句话吗?一般它都是作为苏格拉底的悖论而存在的一个命题。
行为之恶的确有很多、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犯罪者,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为金钱而去杀人,即使如此,对其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的行为,换句话说是“善”的行为。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你在人生中某个阶段里选择了不幸”。这既不是因为你生在了不幸的环境中,也不是因为你陷入了不幸的境地中,而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而言是一种“善”。
我常常会羡慕别人的人生,总是想“如果我是谁谁谁就好了”、“如果被表扬是我就好了”、“如果竞选成功的是我就好了”。小时候妈妈总说:你看那谁家的小孩,听话懂事成绩又好,你要跟人家好好学。慢慢地,我常常一边叹息着一边过着自己平平淡淡复制粘贴般的生活。我不爱说话,我总是在看,看身边的所有人,看他们鲜衣怒马,自信向上,我开始变得自卑,我觉得身边的人光芒四射,我害怕别人投过来的目光,总是想如果我是他们就好了。
但当我读到上面这些话时,突然有种浑然开朗的感觉,好像被困于原地很久的我终于迎来了一束光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 “我不幸福吗?” 不,我父母很疼爱我,家境虽然不富裕但是从未吃过什么苦,兄弟姐妹相处也很和睦。 “我是个一无是处毫无闪光点的人吗?” 不,我本科成绩优异排名专业第二,获得过三次奖学金,也曾获得访学名额区名校深造过一年,成功考上研究生,实习时前辈们对我的评价都很高,很关照我。学习、生活中的我看起来的确没有同龄中佼佼者那样优秀,但也并不是没有值得被肯定的地方的。
长久以来,我都是在看别人,看别人衣着鲜亮、自信从容,却从未看过自己,时间的流逝,那个自卑的自己也在顽强的成长着。所以我告诉自己:要学会欣赏自己,慢慢自信起来,你也是别人眼里的风景啊!
我不想变成“别人”,我在学着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