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备课1

2020-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语味悠长

该课 2016 年获杭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教学实录 (杭州市建兰中学,浙江 杭州 310002)

一、题目切入,走进文本世界 

师:你抓住文体,从标题入手,找到了跳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跳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跳读课文,读散文“散”事 

师:好,我们把这概括为作文。你找的比别人要快一点,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的?

生:就是要抓住重点。第6自然段第一句说“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已,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一句过渡句,表明前面写的是叶圣陶先生为人宽的事情,后面写的就是他为人严厉的一面。我就是这样分两部分去找事情,没有叙事就略读,发现有事情就停一下。

 师:的确,抓住过渡句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我们可以把过渡句,还有关键句,如总起、总结句作为跳读的支点,通过跳读、略读,观文章大略,粗知文意。

(师板书“代描标点”“ 润改文章”“ 送客”“ 回复信件”“ 作文”。)  

三、品读文字,读叶老其人 

师:文章写了那么多事情,哪一个最打动你? 

生:送信。第 5 自然段写了第二天就接到了叶老 的回信,可见叶老回信之快,十分有心。 

生:修润作文最打动我。第 2 自然段说“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第 3 自然段又说“好像应该做 主的是我,不是他”,叶老领导编课本,但他却向“我” 请教,他是在不耻下问。 

师:你抓住看似矛盾之处读出了叶圣陶先生的 不耻下问。

(一)教师引导,精读示范

(师板书“有礼”。)(师板书“宽厚”。)(师板书“诚恳”。)

(二)生生互促,精读品析

生:关注文字,短短几句就让我们认识了有礼宽 厚、诚恳真心的叶老。难怪启功先生会说:“张中行写人具有勾魂摄魄之功。”课文中还有打动你的细节 吗?我们一起来分享。 

(师板书“做事专注”“ 认真严谨”。)(师板书“谦虚恳切”。) (师板书“躬身践行”。)

 (师板书“师者”“ 编者”“ 儒者”。)

四、诵读咀嚼,品张老其情

师:“叶圣陶先生,人,往矣”,这句用了三个标点。 八个字却用了这么多标点,同学们想一想,这句是不 是可以删去一个标点,改成“叶圣陶先生,人往矣”? 

生:我觉得不可以。写成“叶圣陶先生,人,往 矣”,作者是想表达叶圣陶先生不是寻常人。 

师:叶老是大写的人,是由这些品质(指板书) 铸成的人。 

生:我也觉得不可以,“人”后面加上逗号,使 整句都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悲哀,表现了张中行先生 对叶老的缅怀与敬仰。 

生:我觉得在“人”后面加逗号,突出的是这个 “人”,而不是他死了。即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叶圣 陶先生的死亡,而应该关注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因 为他身上的品质和精神是不会死亡的。

 师:大家说得真好!男生来读一读,要用朗读把 这种情感传达出来! (男生读。) 

师:大家觉得怎么样?可不可以给点建议? 

生:“往矣”要读得长一点。

 生:“人”后要停顿得再长一点。 

生:语调可以起伏一点。

 师:用什么语调读会比较好? 

生:颤音,颤音适合表达悲伤。 

师:你能试读一下这句吗? (生读。)

 师:很不错。颤音的确是表现沉痛之情的好方 式,可以和停顿很好地配合,“人”后要长停顿,“叶 圣陶先生”这五个字也需要一字一顿,因为一字一字 读完,叶老也就在文字里离我们远去了。大家再一起 读一读这句话。 (生配乐朗读。)

五、剖析双层悲哀,读张老其思

 师:就是在这样的情绪中,叶老这样的师者没有 了,这样的编者没有了,这样的儒者没有了(师边说 边擦去板书),这是怎样的悲哀啊!可是,文章中却 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还有一层悲哀是什 么?

生:第二层悲哀是张中行先生当时也已年暮,他 也有点悲伤。 

师:伤年暮。 

生:我觉得第二层悲哀是叶圣陶先生做事那么 敬业、认真,待人那么诚恳、真诚,张中行先生对这 样的人非常尊敬和爱戴,但像叶老这样的人却越来 越少了。 

师:谁也是像叶圣陶先生一样的人? 

生:张中行先生。 

师:我们来看看有关张中行先生的两段文字。 

(屏显材料。) 

生:朋友的太太把面包丢了,怕回去被婆婆责 骂,他让朋友的太太回去说是自己的太太的不是。他 急人所急,这样的宽厚就和曾经的叶老一样。 

生:看了材料我觉得他们真像。张中行先生帮叶 圣陶先生整理要出版的《稻草人》,因为发现一个“语 音不顾字面”的错,便觉得自己没有尽心尽力完成对 方所托之事,直到发现《红楼梦》中也有这样的用法 心下才安然。这个“心下才安然”写出了他内心的忐 忑、愧疚和严谨。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在治学的严谨方 面是一样的。 

师:同学们读懂了张中行先生。几十年前,叶圣 陶先生践行着美好的品行,张中行先生延续了这种 品行,现在教材的编者把这篇文章选入教材,是要把 这种品行传给谁呢? 

生:传给我们这些学生,让我们去宣扬这种精神。

 师:请你把“我们”写在黑板上。叶圣陶先生,人, 往矣,张中行先生,人,往矣,但什么还在? 

生:我们还在,他们的精神品格还在。 

师:现在,老师就把叶圣陶先生的代表作《稻草人》送给同学们,希望真如同学们所言,学习他,传承他,宣扬他。从叶老到张老,从张老到教材编者, 从教材编者到老师,从老师到同学们,精神未绝,希 望未绝,传承未绝!“进行中的社会,能留下的东西 殊少…… 许多老人身上的遗存,比流行色更美”(张 中行语)。今冬最美的颜色,且向书中去寻。 

(师出示推荐阅读书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