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侍》
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口碑与票房上的双料赢家已非鲜事。从早期的《超人》系列到近年来的《复仇者联盟》《蝙蝠侠》等漫威宇宙与DC扩展宇宙电影系列,美国的超级英雄电影在占领着各大影院的排片与海报栏的同时,也输送着电影背后的美国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
作为一部既典型又反常规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死侍》自2016年2月上映起,首日便获得 4750 万美元票房,打破 R 级片单日票房纪录,之后以R级片的噱头、亦正亦邪的另类英雄形象与良好口碑,在全球范围内领跑同期电影市场最终斩获7亿美元票房。本文将分析美国超级英雄系列电影背后所反映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植入,并试图以电影《死侍》为文本,通过电影中的反英雄形象的塑造以及具体情节的呈现,分析《死侍》对于通常意义下的超级英雄电影所表达的美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
一、打破影片超现实世界的第四堵墙
无论是漫威宇宙还是DC宇宙所打造的超级英雄电影系列,都试图向观影者贩售一套完整的虚拟世界建构与统一的价值观。漫威宇宙系列中,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等超级英雄人物之间彼此联系,电影中故事事件以线性时间彼此脉络相承接,影片结尾彩蛋中也预告性地埋下另一电影中的伏笔,而这些试图超越虚拟世界、构建真实世界的超现实主义手法都在《死侍》中被一一打破。
虽然“死侍”角色同属于漫威漫画中的超级英雄系列,但电影内容与其他系列电影几乎无情节与人物关系中的联系。完整的虚拟世界的构建本质上是试图营造超真实体验让观影人产生“在场”的错觉,通过电影间事件、人物的不断穿插,以及现场体验中逼真的特效,模糊了真实与电影构建的非真实世界的界限。但有趣的是,《死侍》却反其道而为之。电影中的死侍与其他超级英雄人物不同,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存在于电影中,通过直面镜头与观众对话的方式不断打破第四堵墙,提醒观众自己身处电影世界而非真实。
实际上,此类电影多以现实为依托,如《复仇者联盟》中的纽约大战以纽约的街头为真实背景,电影中纽约中央火车站、Rose Building等熟悉的场景让观影者以社会真实经验为基底,在场景中契合了自身的经验世界而产生了心理中的真实感。
“超现实展现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在这个范围内,它消除了现实的东西和想象的东西之间的对立。非现实的东西不再存留于梦幻或超越物之中,它就在现实的幻觉相似物之中。”主流超级英雄电影通过与现实社会连接而反映真实,以各地地标性建筑取景,其实是将电影背景放置在观影人的现实真切经验之中。在观影者产生了熟悉感后,进而遮蔽真实发展出自我塑造的真实,掩盖了不在场的状态,让观影人产生身临其境感,对于电影的内容——无论是纽约大战还是世界末日——产生自身的参与感而忘记自己所处电影院的外围位置,最终发展到与真实无关系的阶段,与现实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