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炼金术》第一章读书笔记
-
反身性理论
索罗斯认为,在金融市场内寻找长期均衡是一种天方夜谭。传统经济学中通过供求曲线分析均衡态是建立在某些公理假设的基础上并由之进行推理所得来的。推理的有效性没有问题,但将均衡的假设看作现实模型就会出现严重的失真。充分竞争理论的假设包括:完备的知识;同质而可分的产品,足够数量的参与者可以是任何单独的参与者都无法左右市场价格。而假设中完备知识是难以接受的——即便是完备信息也不能。供求曲线的简单假设包含了参与者对自己的偏好和待选的对象是了然于心的。事实上,市场的参与者既不了解市场,也不了解自己。
供需曲线的形状不能看作是独立给定的,因为他们二者都体现了参与者的预期,而供求形势的变化又取决于参与者自身的预期。
充分竞争理论还为自己边界指出趋势仅仅是暂时的偏离,它终将为供求的‘基本’因素所消除。然而纠正‘投机’过度的‘基本’力量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另一种情形,投机行为改变了假设的供求基本条件,倒是完全有可能发生。
所有存在着贴现未来(和利率相关?)的金融市场中都有这样的谬误(投机力量引发供求失衡),特别应该注意的有:股票,外汇,银行业,以及所有类型的信贷。
对现实的可考虑要建立在参与者的决策建立在对所参与情景的不完备理解上。自然科学家所观测的世界和人的意识是独立的。因此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然而参与者则不同,人们永远也无法肯定,究竟是预期与后来的事件相一致,还是后来的事情顺应了预期。
思维发挥了双重功能,一方面参与者试图理解他们所参与的情景;另一方面他们的见解作为决策依据又在影响时间的进程。这二者相互干扰。
在自然科学中,人的行为无法将普通金属变为黄金,然而在人类行为表现中,却有可能因为自身的影响‘点石成金’(这也许是书名的由来?)参与者理解的不完备,其原因才与他们影响了与之相关的情景。参与者思维的因果性作用在自然科学家研究的现象中没有对应。反身性可以表达为一对递归函数:
两个递归函数不会产生均衡的结果,只有一个永无之境的变化过程(所以没有均衡,可能表现为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均衡分析略去了认识函数而取消了历史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因漠视参与者的偏向而导入失真。这种影响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可以忽略,因为参与者的偏向容易说明,但在金融市场中,参与者的偏向是确定价格的一个因素,行情任何一个重要变化无不受到参与者偏向的影响。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均衡分析是更不适用的。因为参与者的决策以完备知识为基础这种假设实在是太过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