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主见,调整教导方法

2022-05-30  本文已影响0人  梁孟南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要求,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作为父母,会思量考虑其要求的合理性或者其看法是否符合普遍意义,从而作出相应的回应。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回应中,开始调整自己,去适应父母或者社会的要求。 但是有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于孩子的想法,总是喜欢用一种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认为孩子过于幼稚,因而经常会忽视孩子的想法。 甚至去不假思索地否定孩子,有的还去压制孩子,让他们不要胡思乱想,由此造成了孩子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对于孩子成长存在诸多不利影响。 没有主见的孩子很难取得成功 1、缺乏创造力 人类取得不断进步的动力来自其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但是缺乏主见的孩子,他们的创造力会受到压制,所以也就没有创造的动力和能力,只会习惯于在别人创造的美好世界里安于享受成果,自己得过且过,流于平庸。 2、缺乏领导力 有主见的孩子,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乐意将这些思想和想法付诸实施,而且其内心有强大的欲望去支撑他们,所以,他们容易成为其他孩子的拥趸,从而很容易让孩子在群体中树立威信。而缺乏主见的孩子,只能去附和他人。 3、缺乏主动性 没有主见,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只能跟随他人行动,听从他人的指挥,有时候,甚至让孩子容易盲从,而不去分辨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一般的道德甚至是法律规定。 在盲从的过程中,也不愿意去思考,也不擅长去思考,盲目听从他人的安排,受他人的指使。 4、缺乏独立性 对于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与群体保持一致是必要的生存方式,但是,在群体中国又要保持一定的思想和行动的独立,这是人的个性保持的必然要求。 但是,缺乏主见的孩子,他们离开群体,就会感觉恐慌,生活没有明确目的和方向,从而导致自己对于自身评价的盲目怀疑,只能依靠他人获得安全感。 如何让孩子越来越有主见 第一、让孩子学会敢于表达 孩子的主见,从语言表达开始,这是他们开始培养主见的第一次尝试,所以,父母在孩子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以及他自己的想法。 父母不要认为这些想法过于幼稚或者有悖于社会常识,而去轻易地剥夺孩子表达的权利。对于孩子来说,对错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这些认识随着他对这个世界的不断熟悉和自我能力的提升,自然会形成一些更加成熟的想法和更切合实际的愿望来。 但是,这些自我表达意识的养成,是需要孩子不断地积累才能逐渐成熟的。所以,让孩子学会敢于表达,敢于吐露自己的思想,是让孩子有主见的基础。 第二、去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着各种各种奇怪的想法,他们或者出于无知,或者出于幻想,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他们自我意识开始崛起的表现。 父母对于孩子的每一个想法,都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即便你不认同,但是也不要轻易地打击和否定,而是需要鼓励和尊重他们,甚至需要父母去和孩子讨论。 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启发孩子的思维,引导其在相对正确的道路上去。只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孩子才能对于自己独立思想的行为予以肯定,并且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促进自己在这些方面更加进步和深入。 第三、放开牵着孩子的手 有主见,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意识当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其思想和理论的正确性,而且通过实践,也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动手的能力。 很多父母对于孩子,总是怕他们失败,或者怕他们做的不完美,甚至怀疑孩子的能力,所以,总是不愿意放手,把孩子紧紧地牵住。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放飞,是他们终究要经历的一天,所以,父母需要每一天都放下一点牵挂,一点点放手,给孩子自由,让他们去逐渐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四、客观地评价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能力,对于孩子来说,能力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要有客观的评价,要对其未来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不要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来胡乱规划孩子的未来。 或者说,在生活中找一个榜样,然后将要求孩子成为这个榜样一样的人。在缺乏对于孩子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实施的教育,必将脱离孩子的实际。 让孩子无法发挥其天性和优势,从而一味地服从于父母的安排,其主观表达和主观意愿就会受到压制。所以,父母还是需要一定程度地屈从于现实,让孩子适当地自由成长,父母只需引导即可。 欢乐亲子育儿寄语: 做一个有主见的孩子,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能够更好地让孩子发挥其特点,在其擅长的领域中发挥出自己的能量。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要放下一些成见和偏见,既不放松,也不严苛,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前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