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的人在恋爱中,你会不会表白 ?
中秋假期时,看了第五季《奇葩说》,其中有一个辩题很有意思,叫《你有一个很喜欢的人,但是 TA 在恋爱中,你会不会表白 ?》
这个辩题的正反方很有趣,像是班级的一场辩论,正方是坏男孩派,坚持表白,喜欢就去做,把自己意思传达到位,让女生做选择;反方则是好学生派,坚持等待,不打扰女生,等她分手再表白,等不到分手等离婚了再表白;还不行,就强身健体,耗死他老公再去表白,许你清风明月。
两位现场呼声都很高,但是最后大家还是选择了「坏男孩」。马薇薇顺便总结了下,果然人人都爱坏男孩。
这个现象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
记得六七年前,我跟一个男生朋友讨论过类似的话题,他问,有这样两种男孩:一个是有一点点坏的好男孩,一个是有一点点好的坏男孩,女生更喜欢哪种?当时我选择了后者,理由估计是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坏男孩更有情调、更有人格魅力、更放荡不羁,但更深层次原因,说不上来。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原因没在恋爱里找到,在职场里找到了。
刚参加工作,我还秉持着一些「三好学生」的品德:处处为别人着想、像孔融让梨一样谦虚、有机会也尽量让给别人……但这样的好品德,并没有给我带来好结果。我总是参与不了有价值的项目、进入不到好的团队。我很郁闷,为什么会这样呢?明明从小到大,只要我这样做,就会得到表扬,就会有人夸懂事。为什么在职场就不管用了呢?问题出在哪里?
又观察一阵子后,我发现,社会的运转逻辑跟学校完全不一样。学校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成绩,如果本身就是个好学生,表现得再谦虚一点,那更是为你的人品加分。而社会呢,虽然没有狮子老虎,但这依然是一个丛林,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当一个动物散发着 loser 的味道,就会有「猛兽」来吃了它。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所以如果你表现得谦虚,别人会怎么想呢?一是如果你不说你想要什么,没人会知道,也没人有兴趣猜你的心思;二是即使别人知道了,你不争取,别人就会默认你对它不够渴望,不太想要这个机会。因为如果你想要,就说啊,争取啊,做给他看。这是社会逻辑。也就是职场里不存在谦谦君子,只有你想要不想要。
而这些,坏男孩早就知道了。
学校是个以成绩论好坏的地方。「好」的标准相比较简单,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照着做,就可以得到掌声和认同。
而「坏」呢,需要忍受嘲笑、误解、失败,这些痛苦非一般人能承受,而他们早早就经历过了。所以他们知道了,什么是这个社会的规则,什么是规则之外的后果。如果不按照这个规则来,就不会有人带他玩;如果他没玩好,就会有人看不起他。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残忍的现实和真实的人性。
光看到现实是没有用的,只有在这样的境地里做点什么,才能走出来,只是走出来有点难。但总有些优秀的「坏」男孩,就会鼓起勇气,重新走出黑暗。从孤立无援的悬崖中,重新长出生根的能力。于是他们又拥有了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坏」男孩身上的那股魅力,是一种扎根于现实的真实感,以及挑战权威与规则的勇气。
「坏」活在黑夜的角落里,而「好」活在白天的人群里,白天是无法懂得夜的黑与寂寞。所以好学生想不到,也不需要想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但是这些都需要进入社会后一项项补课。毕竟出来玩,迟早要还的。
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研究教育的原因,想搞明白一些事情,重新反思之前我受到的教育、我所处的境地,以及曾被「灌输」过的一些理念。
最近看到一本书挺有启发,叫《学校在窗外》,作者是一个老师,他在学校教了二三十年书,实在不忍现有的教育,就写了这本书。他说,孩子到学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学会与世界真正联结。这也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他在《自卑与超越》里写到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合作。
而现在学校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切断了这种联结,把学生从真实的世界里隔离出去,让学生在一个虚拟的情景里,学习极其抽象化的、被包装好的「套装知识」。这种学习,「就像组团旅游,三日之内游遍希腊罗马。但旅游者只能游走在虚拟的观光街道上,以及瞻仰象征昔日辉煌的古迹,无法贴近地去观察有真实生命的希腊罗马」。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好」学生进入大学或者社会迷茫的原因,因为世界跟自己想象得不一样了,以前大家都在一个赛道,终点就在那,谁跑得快就行;现在不是,目的地不唯一了,你想往哪跑往哪跑,关键在于你对新的社会规则有多了解,以及你到底有没有勇气能跑出来。只可惜,这段学习已经没有人再教了。
所以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如果没有认识到真实的世界,我们就无法客观对待一切,也没有办法从真实的世界活出来。《大公报》主编张季鸾说,「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详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于事实,是谓盲争」。
这种力量从刚才提到的辩论中,也能清晰对比出来。
那位「好」学生说,反正现在表白了,她也不会答应,所以就耐心等她吧。而且表白了也会让她痛苦、纠结,卡在中间左右为难。他的潜在想法是,我相信我等待她就会感动,等她分手了就会选我吧。就像我在职场初期的想法,「我都谦让好几回了,这次该轮到我了吧?」
不过真相就像那个「坏」男孩说的那样,「你觉得她分手了,就一定会选择你吗?不一定吧。女孩身边的选项也许一直都很多。」因此「坏」男孩说,既然恋爱只是结婚前的一个测试,测试是不是真的适合结婚。那么当我表白后,我只是为她多了一个选项而已,至于选不选,她自己做选择。
所以在这个辩题里,如果我们理一下谁更理性、客观时,会发现是「坏」男孩。他客观认识到了「恋爱」的作用以及自己的位置,恋爱不就是一段结婚的测试嘛,又没有完全绑死,每个人都是「活」的;而自己呢,对于这个女孩子真的那么重要吗?不见得,也许只是众多选择的一个。那怕什么,反正失败了就失败了。
这种对现实的不同认知,也是因为他们背后的假设不同:
「好」学生的假设是你是 不 OK 的,你需要照顾,面对我去表白这样的难题,你是解决不了的,你会很痛苦,所以我不去表白;而后者的假设是我相信你是 OK 的,你有选择的自由,并且有能力处理这样的难题,所以我去表白。
如果长久来看,「坏」男孩的这种人生态度,会让关系里的彼此活得更舒服一点。没有无谓的猜测和假设,他只是相信: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地下, Ta 都有选择的自由,以及面对困难的能力和勇气。
愿每个「坏」男孩都能继续洒脱、纯粹下去,每个「好」学生也能长出勇气,扎破幻想的泡沫,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以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