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佛缘遇见自己
引文
11岁那年,家人们去五台山拜佛,唯独没有带我。从此面佛的心愿就种在了心间。
山西省原平市的五峰山属五台山余脉,因有五峰而得名。五峰山景色幽美,有“小五台”的美誉。2014年8月,我第一次走进五峰山庙宇,庙的山门上写着“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渡无缘之人。”佛号声声,香雾缭绕,我突然觉得肃穆起来,竟只拐到西侧登五峰山看了看风景,而没有进寺庙进香拜佛。想来有点“叶公好龙”之嫌,要不就是缘浅不足以面佛。
五台山圣境2018年6月20日,我和爱人自驾去了五台山,以了却三十年前面佛的心愿。
佛度有缘之人
殊像寺拜佛
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是天地之间觅得的一方安详,在这里我和爱人静静地听风雨,听山语,听禅语。
中午在殊像寺里吃一碗素斋,清淡寡味,却又回味无穷,比起平日里的麻辣鲜香有着不一样的安然自若。
吃完饭去寺里拜佛,寺庙里的香客不算多,倒也不少,但没有人高声喧哗,除了在院外环顾膜拜就是有条不紊的进庙里上香许愿,唇角念颂不已,满脸虔诚浓重。
我们先迈左腿,再迈右腿,进入庙内,跪在佛脚的禅垫上,先上三柱香,再磕头拜佛。烧香拜佛的诚意尽在三拜中:
一拜求佛保佑,赐予平安、健康,免除灾难。
二拜感恩,崇敬佛法宽厚,赐予平和、觉知,智慧。
三拜求佛赐予心境平坦,安宁祥和。
拜佛的虔诚内在乎心,外在乎形。
佛前外来的僧人和善男信女们用不同隆重的姿态朝拜着,一是小礼拜,即汉地的“头面接足礼”;二是大礼拜,即藏地的“五体投地”。
庙里的当班和尚闭目念诵着经文,一声木鱼,一句经文,声到之处,心即归处。
在人们低头拜佛的间隙缓缓敲击的佛钟,钟声宏厚,震荡震慑着在场人心灵深处的杂乱,钟声悠扬,引领着一份安宁、静心。
如果拜佛的时候,只有动作而没有用心,缺乏谦卑心、聚拢心,那只是磕头如捣蒜的拜佛,对于人格的提升、心灵的归属很难有净化洗涤作用。佛度有缘之人,也是缘于自心的感应,佛法无边,也正是浩瀚宽广海纳百川之意。
所谓佛性就是善的种子。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想要寻求内心的平静、安定,想要向善弃恶,就要佛性所向。佛度之人,也就是有佛性之人。善性结善缘,佛只度有缘向善之人。
佛佑自助之人
回望佛脚菩萨顶结佛
蜿蜒曲折的山路之后,我们从入口处大大的“佛”字脚下登上108阶台阶,到达了菩萨顶。
首先看到手持转经轮的藏僧们转动着经轮默默地吟诵着,还有就是在庙里穿着不同僧服的僧人和香客们每个人都排着队在白塔外陈列有序的转经桶边摇动着念诵着疾步走着,一圈又一圈,一个轮回又一个轮回。更虔诚的僧人是绕塔做一步一个“五体投地”的拜礼。每个人都心有所求,心有所悟,在一声声入心的拜求中,诚心诚意的转动着转经桶,自己的主动面佛向善就是对自己内心的帮助,就是让自己跨越藩篱,挣脱枷锁,找到真正有佛性的自己。
菩萨顶前觅真踪转经轮以清净恶业、积聚功德著称。
经云:“转经轮是为了利益末法时期众生的一种特殊方便法门,转动一次经轮的功德,如同见到千佛一般。”
经亦云:“任何人供养或更换转经轮的经布,五百生都可得美丽的衣服,而转经轮可以清净所有奇怪的疾病及邪灵的障碍。”
做为转经轮、转经桶的六字大明咒经文放射着五色光明照射着六道众生,净除众生的五种烦恼,令他们心中生起五种智慧。
一轮转经桶,转动一次,念颂一次“六字大明咒”经文,就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经文,能带来无量功德,能带给自己和他人无穷的度化。
我们一遍遍地转动着转经桶,一声声吟诵着佛号经文,信服佛祖菩萨护佑帮助的就是自助轮回的诚善之人。
正如爱人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佛心所致,福报使然
黛螺顶求福
心浮气躁时拜佛会宁静安定。佛前苦苦相求,佛前苦苦修心,只为心愿达成。
天象天成我们一路爬山道走向黛螺顶时,天气已经由晴转阴了。天空阴云叠聚,凉风习习,山道两边有卖佛珠、佛器的,有卖山蘑的,也有行走不便行乞的,买了佛珠和山蘑,也一路不断给遇到的行乞者投币。走到山底仰望山门庙宇时,映入眼帘的是郝然一个巨大红色的“缘”字。看来遇到的都是缘。
刚刚进入庙内,积聚半天的雷震雨就倾洒而下,庙里的和尚邀我们避避雨后再走,感恩之余回身突然看到庙墙上印着清新的红字---“福”,一路走来,没有风雨交加,仿佛有佛祖福报庇佑才顺利到达庙宇,感恩之心再度涌起。
雨一直下,雷鸣不断,说是雷震雨,却足足下了一小时半不停,我们就安安静静的坐在佛像边,望着窗外,望着对方,感受着内心的焦虑、恨、恶、无常,也感受着感恩、爱、善意的体验。
在各种修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假设:如果你能觉知到这一切,你就可以破解生灭的轮回。
无常就是恒常。
就像藏僧说: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来世哪个先来。
所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得诚实、温和、谦逊就是佛性修养,就是福报。
两小时后雨总算小了,我们穿行在蒙蒙细雨中下山。我们下山的路走的是很多人上山的路,一共1080个台阶。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而且还是坡度陡峭的石阶,雨后石阶又增添了水迹,走起来又湿又滑。我们搀扶着一路聚精会神的走着每一阶台阶,注意力高度集中,几乎忽视了不时飘落在脸颊的细雨和擦肩而过的行人。走到接近山底时,碰到刚刚准备上山的一个小姑娘和她的伙伴,她们看到我们忘我的配合和亲密无间不禁夸赞“好佩服你们啊,下着雨一路下山”,回应她时才发现我们果然靠的那么紧密,果然没有觉察雨滴的敲打,原来内心深处的力量是如此庞大,我们之间的连结又是如此息息相关,难道这不就是佛心所致的福报使然吗?
再一次用感恩之心感受我们创造的爱、拥有的爱,感恩在“下雨天留客天”寺庙里两小时的相拥相守的感悟,感恩下1080阶台阶的相扶相携的珍惜。抵达山脚,已经雨过天晴,我的内心和天空一样清亮广阔起来。
缘自心来,福自天来佛即是我,我即是佛
镇海寺求签
镇海寺是顺治帝出家的地方,我想应该也是顺治心中成佛的地方。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佛性就存在于人的心中,人只要去掉妄念,就会顿见自己的清净本心,就成佛了。
人越善,与佛越近。
佛堂前放置着两桶签和两本签文解析,我们敬香拜过佛后,也抽了两支签。爱人的是中平签,我的是下吉签,看过签文解读,都是谆谆告诫之言,莫贪婪莫强争莫强求,顺其自然。向佛本就是一种信念,心静自然清。我只相信这样的信念,并不在意签文的字词。
佛光普照,自内向外,是自身力量的发散,信念就是一种精神信仰。
信念就是在能掌控的地方掌控,在不能掌控的地方放手。
《泡末之夏》中说:
愿上帝赐我平静的心,让我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情……
愿上帝赐我勇气,让我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
愿上帝赐我智慧,让我能够分清这两者。
——洛熙
我相信有舍方有得。
镇海寺内南有一处著名的“观音洞”,据说“有求必应”,人群络绎不绝。我们也拜过,祈求“心想事成”。
但我更相信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所以:
佛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礼拜功德无量的释迦牟尼,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求人不如求己,佛即是我,我即是佛,在佛前看到诚心、平和、觉知到我,就是佛道佛果。
佛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要恭敬阿弥陀佛,佛至心归,成就圆满菩提。以一念除万念,获得善缘心。
从自己做起,断恶修善,遵纪守法,淡薄名利,积功累德,清净放下,随缘起、缘聚、缘散、缘灭,诸法从缘生,而从不攀缘。
另外除了自己修持度己之外,还要度人,帮助别人,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弘扬佛法,慈善布施。
最后恭恭敬敬合掌念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念阿弥陀佛,心里对着万千人、事、物,想像他们就是阿弥陀佛。能把一切人事物都称作阿弥陀佛,我们的清净平等心就不难恢复。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已入心,感恩穿过佛缘遇到的自己---平和、善意、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