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悲伤,往往不值一提
这篇文章并没那么愉快!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自己最近一次哭泣是在什么时候?
或者说,你最近一次对这个世界产生怀疑,对自己生活的意义不再那么明晰的时候,是否当时只有你一个人?
这个话题只针对成年人,因为只有成年人才会对自己的悲伤遮遮掩掩,至少不要让它占据了生活的所有。
有人说,成年人的悲伤只有七秒,因为七秒过后,生活的重担依然在你肩上。
这就是孤独。
当你发现自己再也不能像孩子一样,因为想要某一件东西而只管大哭一场,你的世界开始变得极端残酷。
残酷到你再也无法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再也没有人愿意承担你的悲伤,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悲伤,你要学会适应一个人舔舐伤口。
所以,成年人的悲伤,往往不值一提。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我此刻有多悲伤,只是在我逐渐变得麻木之后,成长过程中目睹别人的那些不被察觉的情绪,这种孤独感一下子涌了上来。
文/叽喳怪物
1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侥幸。
不能像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过着童年时光,不用思考着生活的柴米油盐,无需担心天会塌下来。
当你逐渐变得现实,越来越不爱倾诉,越来越喜欢掩藏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于是你就成年了。
你开始明白眼泪是最廉价的附属品,悲伤是这个世界最不被认可的垃圾。
所以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充满笑容。
但是当你选择一个上下班高峰期,蹲守在地铁口或者公司大楼门口时,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是面无表情,甚至是一脸倦容。
只有在陌生人面前,成年人才敢放下心中的防备,让自己的情绪肆意蔓延。因为陌生人没有谁会去在意别人的悲伤。
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成年人害怕在卫生间遇到熟人。
因为卫生间小隔板是他们生活中难得的一块隐私地,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卫生间默默地流泪,最后把悲伤冲进马桶。
这是成年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曾经有一张图全网传播,是日本地铁里一个男子默默地吃着东西,然后哭了。
如果悲伤注定抑制不住,那一定要选择一个不被关注的环境。当情绪释放完了之后,重新回到现实,用笑脸去迎接生活。
2
《请回答1988》第二集里面,德善的奶奶去世,最伤心的是德善和弟弟。在灵前显得最漫不经心的,却是德善的爸爸以及姑姑们。
甚至德善的爸爸十分兴奋活跃,不断陪着亲友欢快饮酒用餐。姑姑们也只顾讨论自己的戒指,完全没有悲伤的感觉。
仿佛里面逝去的人,与他们无关。
但是,当几天后,德善的大伯终于从美国赶回来,兄妹抱成一团之后,大家再也忍不住痛哭起来。
母亲的离去是不逆转的过程,与德善失去疼爱自己的奶奶不同,德善的父亲以及兄弟姐们失去的,是带自己来到这个世上,陪自己长大的至亲。
父母离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么多天,德善的父亲和姑姑们强忍着悲痛,用招待亲友来麻痹自己,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悲伤情绪快速蔓延出来。
他们比德善更清楚,亲人的逝去,悲伤毫无意义。
这个片段其实于我而言体会更深。
4年前,我的爷爷重病瘫痪在床数月之后,撒手人寰。
爷爷的后事准备工作其实在那几天之前就开始筹备,但真到了那一刻,大家也还是手忙脚乱,特别是父亲,一切的行为显得不知所措。
最开始几天,他与各位堂兄弟商讨殡葬事宜,对相关细节逐一落实。
那几天的他,除了晚上不肯休息显得倦怠不已,其他都没有任何异常。
临出殡前一天晚上,突然我发现,父亲一个人蜷缩在爷爷的灵柩旁,头埋在双腿之间抽泣着。
那一刻,空气很安静。
那个晚上是我第一次看父亲哭泣,比起小时候的我嚎啕大哭,我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哭得压抑。
送爷爷上山的过程中,父亲也全程没有任何情绪波动。
落土的时候,父亲跟我们几个堂兄弟说,接下来三年过年一定要来祭拜。
而他,这三年清明节都请假回去扫墓了。
第三年的春节,他在爷爷已经长了些杂草的坟茔前,低声念叨着,是儿子没用,不然也不会让你这么早躺在这里。
那一句话,父亲是憋着哭腔说出来的。现实面前,父亲再多的悲伤都不值一提。
其实,这是成年人的通病,喜欢自我欺骗。因为知晓了生活的现实,那就坦然面对吧。
3
当8090后逐渐走出象牙塔,步入成年人的行列,他们迅速学会了成年人的规则并接受它。
只是比起父辈们的悲伤,8090后们要承受的往往更多。
工作条件、婚恋观念、物质生活等等,都成了压倒他们的稻草。
这个社会对现在的8090后其实并不宽容,比起父辈们可以用一辈子去憧憬生活的美好,用安逸的生活去迎接一份爱情,用相对稳定的工作去照顾一个家庭。
如今的社会却什么都讲究迅速,没有钱谈什么恋爱,没有房子和车子结什么婚,毕了业就不应该单身,30岁之后还未曾事业有成就是失败。
新一代的成年人,在见识了社会的现实之后,要比上一代成年人放得开。
他们爱自由,有更多的精神替代品。
独自租房生活、一个人看电影、宅在家里或忙在工作里、打游戏熬夜、做自由职业者、一个人去旅行等等。他们有更多的方式应对自己的悲伤,与其说是悲伤,不如说是孤独感。
新一代的成年人似乎已经不知道悲伤是什么。失恋、失业、付不起房租或首付、提案被否、与领导吵架、被人骗钱或者其他,其实这都不算什么。
比起上一代成年人看清了现实之后,懂得哄骗自己。新一代年轻人往往是看清了现实,依然有着积极的想法,认为不应该辜负生活。
成年人的悲伤,对他们来说,更短暂,更不值一提。
当一个人的悲伤,变成了一群人的悲伤,悲伤也被化的很淡。
8090后有自己的圈子,有各种精神领域的释放点,有一两个酒肉朋友,有一群调侃吹牛逼的人。
他们只是怕寂寞。
很多时候,他们不像上一代成年人那样,一个人一瓶酒睡一觉就过去了。
既然大家的悲伤都差不多,那就不如坐在一起,用欢笑压住悲伤。
但往往酒越喝越醉,悲伤却越来越浓。
大家到最后就干脆各自玩手机做自己的事,避免悲伤被泄露,也有少数的几个人开始倾诉自己埋在心底里的那些话。
~去tama的结婚!
~为什么要跟我分手!
~我是不是很low啊,为什么没有妹子喜欢我!
~shabi客户,一个十几万的项目改来改去,我们不是人啊!
~一回家就问我买房买车了没,我欠你钱了吗?
···
他们不是不懂悲伤,只是作为新一代成年人,他们看清现实之后,本身更加无助,那又能如何呢?
4
来深圳已经快4年了,当初对大城市的那种茫然已经消失殆尽。
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加明确的焦虑,当初一起来深圳的同学朋友都已经逐渐离开深圳,没有离开的人,都已经放弃在深圳定居生活的信心了。
深圳人没有生活!
却到处都是浮华的寂寞,罗湖福田的酒吧,南山的格子间,关外的地铁公交,尽是没有灵魂的舞者。
使劲摇摆,摇摆,似乎就忘了这个躯体还是这俗世间生存的证明。
小李最近跟我说,自己都不敢去想太多。他的领导也跟他说,你们90后就不用去想买房子的事,这样的念头会让自己越来越焦虑。
但看着深圳一年又一年上涨的平均薪资,看着毫无顾忌上涨的租金和物价,看着越来越高的恋爱成本和想都不敢想的未来生活成本。
深圳的人,远没有城市的灯光好看。
小李今年1月份刚跟女朋友分手,是女孩子提的。在一起快2年了,没见他们秀过恩爱,所以这样的分手,让我倍感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小李目前的状况,其实完全配不上女方。来深圳这么多年,他依然没有找到奋斗的方向,这一点,让女方也看不到希望。
分手几天后,小李才跟我说起这个事,但也只是简单的一句,“我跟她分手了”。
这个城市的成年人之间,就是有一种默契,很多事情,不用说得太细。
因为,悲伤都是一样的。小李那段时间显得很平静,偶尔还跟我开起玩笑,说让我们给他介绍对象。
他说自己回家一趟就被亲戚朋友轮番逼问,这种感觉以前没有,现在却异常强烈,似乎自己是应该找一个对象了,哪怕第一眼看得过去也可以。
但他之后再也不愿意提起前女友。
鸡汤文说,过去的就让时间去抹平痕迹吧。
扯淡,痕迹就是痕迹,一辈子都不会消失。
5
我的另一个女性朋友小月,最近也跟我吐槽。
因为在某房产交易平台查看了一下房价,留了联系方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有近十个房产中介打来电话,开口的第一句就是:
“您好,听说您要看房子。”
小月有点哭笑不得,自己其实连日常温饱还够呛,更别说买房子的首付了。
深圳的房子公寓首付5成,住宅首付3成。但公寓是100万起,住宅是200万起。
也就是说,小月需要准备至少五六十万的首付。
不说深圳所有人,至少是大部分人都跟小月一样,来深圳5年内凑不齐这笔首付。
除非像中介说的,向父母借钱。
深圳的媒体报道最多的,除了手中有余钱的家庭,还有就是能给孩子动辄上百万的首付的家长。
但没被报道的,更多的是或在城市中下层的普通人。
他们的焦虑难以言表。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最近有一篇文章分析得出,深圳年轻人的平均结婚年龄为30岁,晚婚率达到98%。
法律上超过18岁就已经成年,实际上22岁以后进入社会才基本成年。
但这群成年人,却要在社会上被压抑七八年。
现在的成年人都是高素质社会人,8090后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一批人,也是经历过社会极速变动的一群人。
他们有理想,也有抱负。他们会感性,也更理性。他们更能接受社会给他们的压力,然后默默吞食这种痛苦感。
成年人的悲伤,在这群人身上,更加不值一提。
6
小时候最怕听到一句话——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所以,我们都渴望快点长大。
只是我们到了羡慕的年纪,却没能成为羡慕的那个人。成年人迎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已经长大了,应该要懂事!”周围人都是这么说,社会和生活也是这么暗示的。
每个人就是这么无缘无故长大了,却并不想做一个懂事的人。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开始撕开生活的真面目,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衡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跟我同龄的人已经结婚的不在少数,向我诉说生活的压力以及婚姻的问题的人,也不在少数。
跟我聊起成家立业的烦恼,说起家庭变故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刚刚毕业没多久,二十多岁不到三十岁的年纪,但他们都是成年人了。
成年人的问题,不是糖果电视能解决的,这也是当他们成年之后,一步一步接触社会得出来的结论。
就像我从没看过父亲流过泪却在那一次无意间目睹了父亲的悲伤,父亲慢慢地也开始跟我说起家中的一些事,说起生活的压力等等,我大概觉得他开始把我当成同龄人了,以成年人的方式跟我交流。
就像多少次,看着平时活泼开朗的同事,在我面前醉酒痛哭,说起自己的感情经历,说起自己的父母关系以及对自己的管教。
就像多少次,平时沉稳的好友,跟我说起自己婚姻的压抑,以及家庭越来越沉重的压力。
但转眼,他们又恢复了过往的那个样子,似乎那一次倾诉并不存在,他们并不悲伤。
他们都是芸芸众生,也都是这成年人队伍里,慢慢不得不熟悉规则的行者。
前进一步,悲伤不可避免。但生活不还是要往前,悲伤,其实不值一提。
-END-
没有鸡汤,这里我是你的后悔药(id:here_yourlife)